“兒媳也是小棉襖”,山陽一婦女用行動告訴下一代“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被人們頌揚。位於山陽縣延坪鎮鐵爐村黃石關組有這樣一位兒媳,日復一日悉心照料患病的公婆,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兒女孝敬父母的美德。提起孝媳吳仁娥,鐵爐村內無人不曉,大家都讚揚她,對婆婆細心呵護、百般照顧的美德孝行。

嫁到一戶好人家

4月10日,筆者走進吳仁娥的家,見到了這對幸福的“娘倆”。一進門,看到吳仁娥的婆婆何朱蓮坐在床上,80多歲看起來很精神,一提起吳仁娥就笑呵呵的,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兒媳婦好。”

1994年,20歲的吳仁娥經媒人介紹認識了丈夫陳玉春,當時雖然家庭貧困,但其樂融融。

吳仁娥向筆者坦言,當初嫁過來的時候,就是看中丈夫人好,對她很體貼。尤其是公公婆婆很好相處。吳仁娥與丈夫結婚後,就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從沒分開過。平日裡,公婆待吳仁娥像閨女一樣,家務活都儘量不讓她做。那時的情景,吳仁娥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吳仁娥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只是在心裡默默地感恩,“我嫁到一戶好人家。”

換成我來照顧你

人常說,閨女是母親的貼身小棉襖,吳仁娥卻成為公婆何朱蓮的貼身小棉襖。“這是兒媳婦去年給我買的衣服,穿著可暖和了。”看到筆者後,何朱蓮老人便細數起兒媳的好。雖然已經84歲高齡,但是老人精神頭很好,平時只要天氣好,吳仁娥每天上午都會帶婆婆到樓下曬太陽。

好兒媳說起來輕鬆,可背後付出的艱辛,卻是常人難以體會的。10多年來,吳仁娥堅持為婆婆洗澡、梳頭、理髮、剪指甲,悉心照料婆婆的飲食起居。一日三餐注重營養搭配,根據老人的口味調理伙食;在老人生病時忙前忙後,把口服藥碾磨成粉以方便婆婆吞嚥;每晚睡前,都給婆婆擦臉洗腳,精心侍候,從不厭煩。婆婆上了年紀以後,吳仁娥不放心讓老人一個人居住,為了方便照顧,她索性搬到了婆婆的臥室與老人同住,至今已有12年。吳仁娥每晚都會給氣管不好的婆婆拍背順氣,幫助她翻身,伺候老人起夜。當被問到會不會勞累時,吳仁娥爽朗地笑著說:“早就習慣了。娘在世是我們做兒女的福分,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何況老人也是一輩子都在為子女默默地付出。”

在吳仁娥細心照顧、精心護理下,婆婆身體慢慢有了好轉,偶爾也能下地活動。這其中,兒媳付出的努力,婆婆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有時,婆婆看著兒媳累得實在夠嗆,就主動要求分擔一些家務,都被吳仁娥婉言拒絕:“媽,以前我享你的福,現在你老了該換成我來照顧您。”

家風傳承下一代

“吃喝拉撒都是我的活兒,照顧老人這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在吳仁娥的生活中,照顧老人起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吳仁娥的兒子今年25歲了,對奶奶也非常孝順。“我孫子也非常孝順,自打我行動不便後,兒媳不在家的時候都是我孫子給我做飯。”

吳仁娥告訴筆者,她的教育理念就是“身教”,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要孝順長輩。“我老公很孝順,由於長年在外打工,不是什麼大事我一般都不告訴他,以免他擔心。”回想起幾十年來兒媳對自己的悉心照顧,婆婆何朱蓮抹起了眼淚。“俺命好,當年我的婆婆對我也非常好,什麼事情都護著我。”

這對婆媳間,簡單而樸實的對話,讓人感動不已。這一家把好的家風傳承下一代,用行動告訴下一代“百善孝為先”。(楊遠彥)

(LJ)

“兒媳也是小棉襖”,山陽一婦女用行動告訴下一代“百善孝為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