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改革開放之後,北方群眾的口頭禪中多了一句時髦話:“去南方,掙錢多。”

南方一時成為了許多人追求財富的一個特有名詞,那個時代,深圳、珠海、廣東,廈門等地擠滿了南下追夢的人群,而在古代的歷史當中,有一座南方的城市,也曾一度也成為了當時人們追求財富、夢想的代名詞。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南方,曾是改革開放後人們追夢地方的代名詞

要拔貧,詣徐聞,這句話曾經風靡海內。

提起徐聞這個地方,好多小夥伴們可能會表示沒聽說過,確實,比起深圳、廣州、珠海這些知名城市,地處粵西南的徐聞顯得默默無聞,甚至低調到了讓人感覺有些陌生。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地處粵西南的徐聞

然而這座有著數千年曆史積澱的港口城市,在歷史上,當其繁盛之時,不僅是海陸大宗商貨的集散地,還是中國海洋絲綢之路的始發之地之一,只不過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這座城市的光芒逐漸暗淡下來,最終遠離了我們的視野。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徐聞,也曾繁華一時

那麼徐聞到底是如何興盛起來的,又為何會跌入歷史的塵埃之中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座海港城市,一起探看它的前塵過往。

風起南越,地分七郡

漢元鼎六年夏,未央宮內,漢武帝收到了一個令其憤怒不已的消息,南越國丞相呂嘉作亂並殺害了已經表示願意歸附漢庭的南越王趙興、太后,同時還出兵擊滅了兩千漢軍銳卒。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南越國的作亂激怒了漢朝

漢武帝很生氣,後果那可是相當嚴重,天子之怒,流血千里。

很快,各地的漢軍便開始紛紛行動起來,數以千計的樓船從桂陽、豫章、零陵、江淮順水而下,十萬漢軍枕戈待旦,乘著樓船奔赴南越國的都城——番禺城下。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十萬漢軍南下,擊破南越國

呂嘉先前顯然高估了南越軍的戰力,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數月,便以南越國滅亡的結局告終,而秦末之時割據嶺南的南越國,至此最終重歸華夏。

南越國滅亡之後,漢朝根據南越國的領土,將之分為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陸地上的南越國地分七郡

原本以為南越國收拾完就可以回去了,然而當漢軍抵達合浦郡最南面的徐聞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裡也並不是目之所及的最南端,因為越過不遠處的那片海峽,對面其實還有一片陸地,那片土地雖然與大陸並不銜接,但也屬於先前南越國的控制範圍。

來都來了,也不差再渡一條海峽了。


天涯海角,又多了兩郡

自合浦、徐聞南入海, 得大州, 東西南北方千 裡, 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崖郡 。

元封元年,漢軍繼續南下,在渡過了瓊州海峽之後,他們踏上了那片陌生之地,與現在的海南島不同,當時的這個地方雖然也有白浪逐沙灘,但更多的卻是一片荒蕪之景,漢朝根據當地的情況,將之分為了兩個郡——儋耳郡和珠崖郡。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多了兩郡——儋耳郡和珠崖郡

漢朝的這次軍事行動,擊滅了南越國,還多收了兩郡,自此嶺南、海南歸於王化,大漢領土延及南海之濱。

相比九郡來說,徐聞作為合浦郡中一個小縣,此時看起來並不起眼,然而其絕佳的地理位置,註定讓徐聞未來想要低調都很難,位於雷州半島最南端的徐聞,與海南島僅隔一條瓊州海峽,東面為南海海域,西面毗鄰北部灣海域,其如同海面之上的一座燈塔,探視著、影響著周遭的三個方向,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徐聞很快便脫穎而出。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徐聞,地控三面,地理條件優越

設立軍鎮,穩固海南

自初為郡縣 ,吏卒中國人多侵陵之...... 率數歲一反。

漢朝將海南收歸控制之後,在島內新設郡縣,然而因為德威不厚,加之與當地土著居民之間的文化、觀念衝突,使得當時海南的局勢非常不穩,常常隔幾年便有一次作亂髮生,為了控制海南島的局面,漢朝決定建立一個駐軍基地。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徐聞,距離海南島很近,作為駐軍之地很合適

理論上來講,在海南島內的儋耳郡或珠崖郡駐軍最為合適,便於迅速平叛,然而當時的海南島,尚未形成大規模開發局面,土地荒蕪、鹽鹼化嚴重,大規模的糧食作物種植很難展開,而軍隊每日則需要大量的開銷、糧草,這就使得朝廷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既便於糧食供應,有能夠迅速到達海南島的地方,徐聞便成了最佳選擇。

從徐聞對渡 ,北風舉帆 ,一日一夜而至。——《水經注》

作為軍事集結重地,軍隊的駐紮使得本地物資、貨物需求旺盛,而一座軍事性質的城池在古代,也很容易會成為資源集中之地,為了向徐聞運輸物資,陸路之上,海路之上的交通都開始向徐聞延伸。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徐聞位於番禺和合浦之間

當然,如果只是一個軍事據點,徐聞的名氣還不至於風靡海內,它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延展,而處於番禺和合浦之間,徐聞這個中轉港口城市,也隨之開始迅速崛起。

日南障塞,海路興起

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 有都元國; 又船行可四月, 有邑盧沒國。——《漢書》

漢代時期,遠洋航海技術並不發達,茫茫大海之上,既沒有可以指航的方向工具,只能依靠星辰、日月辨識方向,一旦天陰多雲,看不到天空的話,船上之人很容易迷失道路,而且當時也沒有抗擊風浪保持平衡的尖底船舶,僅靠平底船隻,很容易側翻。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海路之上,激流的危險係數很大

同時海路之上面臨著暗礁激流、狂風巨浪等危險,使得海運的危險係數比較大。

因此,人們在進行貨物運輸的商貿活動之時,更傾向於陸路運輸,印度洋附近、中南半島之上各國的商旅們往往在進入漢朝疆域的最南端——日南郡之後,便會沿著陸地上的官道北上,途經九真郡、交趾郡、鬱林郡,進入嶺南內河水道,在經過靈渠之後進入長江水系,然後順著沿途的水道、運河一路北行,最終抵達漢朝的都城——長安城。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最初中南半島之上陸地交通路線

雖然陸地之上沒有海浪狂風,這條道路看似比較安全,然而陸路運輸也有自身的不確定性,日南、九真這兩塊漢朝伸入中南半島的狹長領土,天高皇帝遠,遙遠的距離也使得朝廷在此處的影響力頗為薄弱,加之當地土著與官府之間始終摩擦不斷,不穩定的政治局面也使得山林野外的匪患現象非常嚴重。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中南半島之上,因為距離較遠,朝廷控制力薄弱,導致局勢不穩

這就使得日南郡這個地方的商貿環境不太安全,在來往貿易途中,搶劫、掠奪事件時有發生,而面對煙瘴瀰漫的原始森林,等到日南郡城內駐守的漢軍聞訊趕來之時,往往也是一籌莫展,最終只能按照無頭公案處理,吃虧的總是貿易方。

做生意嘛,就是為了賺錢,如果不賺錢還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那麼這個時候就要對比一下,陸路和海路兩者相比,到底誰更危險。

不久,大家的顧慮便被打消了,因為,不必比較了,漢平帝時期,隨著中南半島上的林邑國迅速崛起,日南之地軍事開始承壓,隨著雙方的軍事不斷摩擦升級,日南郡,這個往日的商貿運輸咽喉之地,最終淪為為了塞障之地。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林邑國崛起,日南淪為障塞之地

陸地走不通了,只能選擇海路,漢朝最終將目光投到了北部灣內,合浦和徐聞這兩個地方,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雙子港也因此誕生,海上絲綢之路自此正式揚帆起航。

相比合浦來講,徐聞自身的劣勢還是很明顯的,沒有優良的避風海灣,也沒有合浦當地盛產南珠的優勢資源,更沒有合浦向北直接北上抵達長安的交通便利。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合浦、徐聞,海上絲綢之路的雙子港

那麼徐聞憑什麼跟合浦並肩而立呢?除了自身軍港性質之外,徐聞的東面則是不斷髮展崛起的廣州,此時的廣州想要通海,必須經過徐聞這個中轉站。


廣州的發展,離不開中轉港徐聞

統一嶺南之後,漢朝統治者面臨如何發展嶺南經濟的問題,作為南越國曾經的都城,番禺這個昔日政治、經濟龍頭都市,即便經歷了戰火焚燹、行政降級之後,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因為番禹這個地方,地理位置太好了。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三江彙集的番禺,地理位置非常優越

番禺(後來的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北部交匯處, 東江、西江、北江三條水道在此匯流入海,水網密織、水道四通八達,形成了天然的航運港口。

陸地之上,秦時曾在五嶺開山道、築三關,即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打通了溝通南北的三條孔道,使得嶺南之地與中原之地的陸路交通暢通無阻,也使得番禺之地的經濟腹地非常遼闊,從番禺出發,其經濟貿易範圍可以輻射延伸到閩越、江、淮、中原之地。

而作為港口城市,番禺的發展離不開海外貿易,然而當時的船舶技術限制,使得船隻在航行之時,為了躲避風浪、迷失,一般都會沿著海岸線航行,從番禺出發,沿著南海郡海岸線向西走,進入合浦郡沿海,最終到達瓊州海峽之處。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沿海岸線而行的番禺船隊

然而這裡卻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瓊州海峽看似只是一灣襟帶,然而海峽之內其實卻並不太平,而且對來往商船造成了很大困擾。

瓊州海峽的困境,商港屬性附加的徐聞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海上的鯨魚群,容易傾覆船隻

瓊州海峽之內,風向潮流複雜多變,而且在這條海峽之中,還有一種體型碩大的動物——海鰌,這種海鰌應該是鯨類動物,體型如山,碩大的身軀在海面之上沉浮游弋,著實讓操船的古人為之膽寒。《嶺表異錄》中曾經對海鰌有過詳細記載:

或見十餘山, 或出或沒,初甚訝之。篙工曰:“非山, 海鰌魚背也。” 果間雙目閃爍, 鬢鬣若簸米箕。

一隻海鰌還好躲避,倘若不幸遇到成群的海鰌,基本難逃船毀人亡的厄運,因此許多商船在抵達瓊州海峽之後,便會登陸上岸,然後沿著雷州半島短暫的陸路,將貨物轉運到徐聞港,以此躲過瓊州海峽這段危險海面,而從交趾回航番禺的航船,也往往會同樣舍舟取道雷州半島陸路,然後從對面港口揚帆起航,回到番禺。

交趾回人多舍舟取雷州陸岸而歸, 不憚辛苦, 蓋避海鰌之患也。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古人多穿越雷州半島,以避開瓊州海峽


當然,一些捨命不捨財、或者藝高人膽大的商船還會繼續航行,冒險穿越瓊州海峽,這樣就可以避免更換船隻、以及減少來回裝卸貨物的工作量,特別是對於大型商船來說,它們更加堅固、穩實,穿越瓊州海峽的安全性也就更高一些,然而即便如此,徐聞依然是他們的下一站必達。

因為在古代,任何的航海必須要考慮的便是補給,沿著粵東漫長海岸線行駛穿越瓊州海峽之後,接下來要面對的便是北部灣區域的航海路線,而廣西之地古代時期比較荒涼,沿岸的港口也沒有粵東之地那麼多,因此錯過了徐聞,下次到達合浦之前,想要補給很困難。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北部灣地區秋冬季盛行東北信風

同時,漢代時期,古人還沒有掌握風帆技術,遠洋航行除了人力,更多需要依靠海洋表面水流帶動,這就需要等待信風的到來,以藉助風浪帶起的水流,向東南行駛。

我們在初中課本上曾學過,秋冬季,副熱帶高壓吹向赤道低壓,導致北半球低緯度地區東北風盛行,而北部灣地區的船隻等候的就是這持續將近三個月之久的東北風,此時船隻從合浦、徐聞出發,順著風向帶動的水流行駛,可以順利到達東南亞諸國。

徐聞,這座港口城市,因為商旅行人的停留、過往,成為了一座海陸商貿貨物聚集的繁盛之地,《元和郡縣制》的記錄中,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這樣的繁華景象。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徐聞成為了繁華港口之地


雷州徐聞縣,本漢舊縣,……漢置左右候官,在縣南七里,積貨物於此,備其所求,與交易有利。

當時,中原的絲綢在徐聞被轉售到海南島、東南亞各國,海南島的犀角,珠磯又被運回轉售廣州、合浦之地,黃支國的琥珀,羅馬的琉璃,南亞的香料都在這裡堆積轉運,繁盛無匹的港口帶來了無限的機遇和財富,徐聞儼然成為了南部一座充滿了財富和機會的地方,欲拔貧,詣徐聞的諺語,也自此開始流傳開來。

然而時代總是在不斷髮展的,當其繁華之際,也是開始凋零之期,世事如此,不唯徐聞。


船隻技術的發展和南詔的崛起,徐聞軍事增強,商貿下降


隨著歷史的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割據江南,建業作為新的都城,客觀要求財富能夠更加便利地流向建業方向,同時作為對峙的政權,想要對抗北面曹魏政權,也要求東吳必然會竭盡全力去聚攬財富,而能夠提供大量財貨的海上貿易則成為了東吳的首選,遠洋航海技術的提高,逐漸成為了時代的呼聲。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三國時期船舶製作工藝大幅提高


三國時期,在政策的扶持之下,船隻製作工藝有了長足發展,此時的船隻開始向著穩、大、吃水量深方向發展,風帆的使用、同時司南等指航裝備的配置,使得昔日遠洋航行先前必須要沿岸行駛,對抗風浪弱、容易迷航等缺陷悉數被破解,大航海時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路線2更受歡迎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當時從廣州去東南亞,可以從廣州穿越瓊州海峽繼續沿著舊路線行駛,也可以從南海直接繞過海南島,直接南下東南亞諸國,而對於第二種方案,優勢明顯,省時便捷,越來越受到來往商貿船隻的青睞,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先進的航海技術改變了以往航海方式,也改變了徐聞這個海港的命運。

北部灣地區減少的船隻,也使得先前徐聞港的商貿吞吐量銳減,然而徐聞港並沒有完全落寞,其依然作為軍港、北部灣海域的港口城市維持著不小的規模,而且到了唐末時期,徐聞再次迎來了一次繁忙之時。

因為安南出事了。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南詔開始與大唐對抗


崛起的南詔國野心開始日益膨脹,最終,其按捺不住心中狂野的想法,在太和城的一聲令下之後,大批南詔軍隊開始進犯交趾、劍南、廣西地區,試圖完成南詔國的通海、拓東夢想,一時間,大唐西南烽煙頓起,告急的軍報如同雪片飛入長安。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南詔的夢想都在行政區域名稱上體現著


鹹通年間,大唐為了更好地應對南詔國的進犯,嶺南道被分為東西二道,嶺南西道則成為了遏制南詔國進犯的軍事要地,大批軍隊從海上支援交趾,從嶺南海港出發,自海門登岸作戰,而作為重要的軍港徐聞,此時開始執行繁忙的運兵、囤積物資等重要任務,同時因為戰爭的爆發,也使得商船紛紛避離北部灣區域,一時間,徐聞的軍事屬性大大提高,而商業附加屬性則大為減少。

徐聞在其最後一次輝煌之時,迴歸了其原有的軍港屬性。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大唐與南詔爭奪安南之時,海門是關鍵點


唐代以後鉅變,失去的交趾和穩定的海南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五代時期,南漢政權失去了安南之地

唐末之後,五代十國征伐紛紜,而南部的南漢政權在嶺南建立,但小國的控制力自然不比先前的大唐王朝,很快安南開始單飛了。

公元939年,吳權擊敗南漢軍隊,稱王並建立吳朝,交趾之地自此告別了中國一千多年的統治,成為了獨立之國。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吳朝就是先前的安南


失去了交州的運輸需求,再加上北部灣地區商貿下降,廣州遠洋船隊又多從海南島東面而行,徐聞,這個昔日的軍港彷彿只剩下了看護海南島的職責。

然而自隋唐之後,中原王朝對於海南島的統治已經明顯加強,而且海南島自身與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聯繫也日益密切,已經成為了中原王朝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統一信念深入人心。


徐聞,一座被古人視為財富之地的地方,為何最終消散在歷史之中

海南島自隋唐以來已經成為了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宋代之後,海南島屬廣南西路,宋於其上設置瓊州、昌化軍、萬安軍和珠崖軍 ; 元代之時王朝置乾寧宣撫司、南寧軍、萬安軍和吉陽軍;而明清皆屬瓊州府。

海南島及周圍地區統治的穩固,使得徐聞這個軍港存在的必要性日漸式微,最終,徐聞完成了歷史使命,悄然沒落退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之中,然而那句“欲拔貧,詣徐聞”的諺語,千百年以降,卻依然讓人聞之神往。

結語:

徐聞這座港口城市,最初是作為軍港和中轉港口出現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航海技術的提升,北部灣地區戰亂的波及,以及海南島最終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徐聞港完成了歷史使命,最終退隱於我們的視野之外,成為了如今的一座聽起來陌生,其實很有故事的港口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