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西夏政權是党項人所建,看過相關歷史劇的朋友都知道,西夏的國君姓李,原姓為拓跋,那麼,他們為何改姓,這其中是什麼情況呢?歷史經驗教訓是什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第一,党項族的發源地是高原

上個世紀30年代,在聖彼得堡,俄羅斯科學院的東方文獻研究所裡,俄羅斯學者在一堆殘的稿件中,發現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是破解西夏人發源地的鑰匙。

“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彌藥國在彼方。”

從這首詩歌可以知道,“黑頭、赤面、石城,一條白色的河”就是西夏人祖先的發源地。

唐代史書記載,“彌藥人”就是党項人。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所以說,這首詩歌就是党項人傳奇故事的讚歌。

據學者推測,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應該是在青海湖附近的高原地區。

在高原上,強烈的光線,河水就會反光,所以,遠遠望去,水面呈現出一片白色。這與詩歌中的“漠水、白河”相通。

而詩歌裡的“石頭城”,有人說是在今天的青海省海晏縣。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因為西漢時期,西海郡的石頭城就設立在這裡。

對於党項族的發源之地具體位置是哪裡?至今為止,依舊是一個謎,但是可以知道,党項族的發源之地就是在青藏高原地區。

第二,與唐朝皇帝的淵源

隨著時間推移,党項族慢慢地壯大。

公元四世紀,鮮卑人從遙遠的大興安嶺遷徙至這裡,打破了党項人的安寧生活,鮮卑人與黨項人的衝突不斷。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一百年後,鮮卑人崛起,建立了吐谷渾王國。面對強大的對手,党項人第一次面臨著嚴峻的抉擇。要麼投降鮮卑人,要麼離開這裡,踏上未知的旅程。

隨後,一部分黨項人離開了這裡,這部分力量最為強大的,就是拓跋部落。拓跋的含義就是高地,高原上的孩子。

在拓跋部落的帶領之下,党項人來到了黃河的析支之地,開始營建新的家園。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此時,党項人又面臨著強大的敵人,即吐蕃人在青藏高原興起,為此他們不得不在吐谷渾和吐蕃兩大勢力的夾縫中謀生存。

公元七世紀,党項人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公元618年,大唐帝國統一天下。

此時,吐蕃也是盛極一時,它逐漸向東推進,而它要面對的敵人就是党項。

對於党項,大唐也有意爭奪。於是,党項成了雙方的目標。党項人歸順誰,誰就多一份戰勝對方的力量。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為帝,他昭告天下,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他提出無論是漢還是夷,都作為一家之親。

面對歷史,面對自己的命運,党項人選擇了歸順大唐。

《新唐書》記載,公元638年,党項首領拓跋赤辭請求歸唐。

於是李世民任命拓跋赤辭為都督,並賜皇姓李。至此,大唐正式接納了漂泊的党項人。

不久之後,吐蕃消滅了吐谷渾,而後他們又掉頭要消滅党項人。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在生死攸關的時候,党項人選擇了向大唐遷徙。公元663年,拓跋部帶領著党項人離開了青藏高原,來到了大唐帝國的安排之地慶州,即今天的甘肅慶陽。

第三,歷史經驗教訓


党項族的發源之地是哪裡?他們與唐朝皇帝的淵源如何?


從党項人的遷徙可以知道,自身的強大非常重要,一味地苟且偷生,只會迎來敵人的不停地挑釁與殺戮。

面對強大的對手,選擇撤退並不丟臉,相反這是一種明智之舉。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