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就忘?是你还没掌握深阅读的方法

自己在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时,就曾非常赞同“

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的观点,认为网络的信息是未经校验的,而是由网友自行撰写出来的内容,虽然有的文章会标注参考资料是哪些专家教授的著作,的确会增加很多说服力,但依旧心存疑问,担心被误导而引起笑话而不敢轻信。


这还只是其中一点。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在自身的精神和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妥善获取平均的网络信息能力后,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时,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或是更进步,否则,由于自己本身读书量不够,只以来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这也是日本作家斋藤孝《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秉持的观点之一。


读完就忘?是你还没掌握深阅读的方法

《深阅读》封面 图片来自网络


那读书的作用不就是为了拓宽我们自己的视野而进行的一项活动

吗?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不是更方便吗?


不能这样想的两个原因,已经在上文提过,一是“不靠谱”,二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无法辨别或被好玩的东西所诱惑无法专注。


第三个原因还有——无法让自己深入阅读,在思想和精神上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有一些方法,或是找一位在某领域内资深的大家谈话,或是找某位大师的徒弟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沟通,或是接受一些贵人的指点、教诲等,我想也会达到精神升华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呢?

作为平凡人,几乎不可能


既然这些办法都行不通,那孤立无援的你该怎么办?


读完就忘?是你还没掌握深阅读的方法

读完就忘 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斋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的观点来看,能够自我掌控学习节奏,又是低风险低成本的做法,自然是当独处时,手捧一本书,让自己的思想成型,并继续向下深入的读书


这样既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也能在与伟人们对话,获取金玉良言,进而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能够深入阅读,当然是指好书,而非消遣类的如漫画、笑话等实际内容较少的图书,才能帮助自己得到实打实的提升,带我们向下深浅,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这一点我们应该可以达成一致。


然而有些人赶紧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一个“微信阅读”或“掌阅”等读书App,毫不犹豫的开始选书了,一本、两本…十本、二十本…,虚拟的书架似乎永远装不满,看着自己手机书架里琳琅满目的样子,兴奋的不得了,仿佛自己都已经读完了这些书。


所以,我也不得不拿出《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的观点给这些人浇一盆冷水,即“电子书是极度谦虚的存在”。


即便我生活在一间出租屋里,即便它再小,我也会留出一个书架的地方,对纸质书的热情永远都会比电子书更高,因为电子书像忠实的仆人,它们总是在等待主人的召唤,若是不调用它们,它们就永远不会出现,就算自己有一万本电子书,就如同虚无缥缈的空气一样,抓也住不住。


但电子书没有的感觉,纸质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真实存在的书籍,你若是躺在床上,嘴里即便说着再奉承的语言,它们都不会理你,而不得不“屈身”前往书架把它们一本本的取下来,仿佛听见它们在书架上召唤你说:“快读我!”


这种压力是躺在手机里的电子书无法给到的紧迫感


当然我也不会全盘否定电子书的作用,对于拥有优秀习惯的人来说,电子书、纸质书都无所谓,关键在于可以自觉的去阅读它们,确保足够的读书时间,足矣。


读完就忘?是你还没掌握深阅读的方法

纸质书体验还是更好一些 图片来自网络


为保证自己读过的书,都是有效而且被吸收,能够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也是斋藤孝在《深阅读》中特意强调的地方,认为“能否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是衡量你从书中吸收多少内容的衡量标准”。


回顾了下自己的读书生活,其实很难做到这一点,大部分读书过程都是一目十行,试了下最近正在读的《基督山伯爵》,虽然自己拼命努力的阅读,但还是不是不能顺利的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只能说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说,这本书,我只能称自己读过,但不能说说自己“读懂”


为了让自己的读书生活能够高效,斋藤孝给出了三个办法:


用“转换视角+引用”为交谈增光添彩


在给别人转述时,放弃全局的角度,例如我就想把基督山伯爵所有的故事全都讲一遍,太不现实了,而是依靠自己感性和体验为主,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输出,这样一点点的训练,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且强化记忆。


另外,在说明时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这样,自己读过的内容更容易记住,也能像之前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提到过做笔记一样,为自己读过这本书积累“证据”


举办“读书会”


这样就可以逼着自己进行内容输出了,两三个人即可,只是大家得事先约定读的是哪一本书,在什么时间段内同时完成,大家再各自评论交流。这样自己也会有读完一本书的动力,这种适度的紧张感,能够增强进取心和集中力。


而且在听别人分享时,也会学习到别人在看到问题的角度,自己的知识欲望也会被激发起来,进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


“映射交流”


何为映射?


就是在承接上述“读书会”的时候,能够拿起一支笔,一个本,在交流时把想到的、听到的关键词罗列在本子上,按照不同类别的信息,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这样一来,可以保证举办的读书会不会白费功夫,而增加阅读后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说不定在本子上留下来的笔记,又成为一份新的“作品”呢。


读完就忘?是你还没掌握深阅读的方法

然后读书快乐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的魅力,在于与作者相遇,与故事相遇,与陌生人相遇。读书的人生是不断前进的人生,深度阅读的生活,才是高效、积累的生活。


不断的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一定会有“读过这本书的现在的人生,与没读过这本书的以前的人生,确实不一样

”的感受。


—— · 文/课间读书室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