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就忘?是你還沒掌握深閱讀的方法

自己在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時,就曾非常贊同“

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的觀點,認為網絡的信息是未經校驗的,而是由網友自行撰寫出來的內容,雖然有的文章會標註參考資料是哪些專家教授的著作,的確會增加很多說服力,但依舊心存疑問,擔心被誤導而引起笑話而不敢輕信。


這還只是其中一點。


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只有在自身的精神和思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夠妥善獲取平均的網絡信息能力後,在充分利用互聯網時,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或是更進步,否則,由於自己本身讀書量不夠,只以來互聯網的話,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無法深入其中。


這也是日本作家齋藤孝《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秉持的觀點之一。


讀完就忘?是你還沒掌握深閱讀的方法

《深閱讀》封面 圖片來自網絡


那讀書的作用不就是為了拓寬我們自己的視野而進行的一項活動

嗎?在互聯網上獲取知識不是更方便嗎?


不能這樣想的兩個原因,已經在上文提過,一是“不靠譜”,二是自身能力不足導致無法辨別或被好玩的東西所誘惑無法專注。


第三個原因還有——無法讓自己深入閱讀,在思想和精神上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也有一些方法,或是找一位在某領域內資深的大家談話,或是找某位大師的徒弟進行一場面對面的溝通,或是接受一些貴人的指點、教誨等,我想也會達到精神昇華的作用,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呢?

作為平凡人,幾乎不可能


既然這些辦法都行不通,那孤立無援的你該怎麼辦?


讀完就忘?是你還沒掌握深閱讀的方法

讀完就忘 圖片來自網絡


按照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的觀點來看,能夠自我掌控學習節奏,又是低風險低成本的做法,自然是當獨處時,手捧一本書,讓自己的思想成型,並繼續向下深入的讀書


這樣既能面對真實的自己,也能在與偉人們對話,獲取金玉良言,進而深化思想、昇華精神。


因此,無論何時何地,能夠深入閱讀,當然是指好書,而非消遣類的如漫畫、笑話等實際內容較少的圖書,才能幫助自己得到實打實的提升,帶我們向下深淺,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這一點我們應該可以達成一致。


然而有些人趕緊在自己手機上下載一個“微信閱讀”或“掌閱”等讀書App,毫不猶豫的開始選書了,一本、兩本…十本、二十本…,虛擬的書架似乎永遠裝不滿,看著自己手機書架裡琳琅滿目的樣子,興奮的不得了,彷彿自己都已經讀完了這些書。


所以,我也不得不拿出《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的觀點給這些人澆一盆冷水,即“電子書是極度謙虛的存在”。


即便我生活在一間出租屋裡,即便它再小,我也會留出一個書架的地方,對紙質書的熱情永遠都會比電子書更高,因為電子書像忠實的僕人,它們總是在等待主人的召喚,若是不調用它們,它們就永遠不會出現,就算自己有一萬本電子書,就如同虛無縹緲的空氣一樣,抓也住不住。


但電子書沒有的感覺,紙質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於真實存在的書籍,你若是躺在床上,嘴裡即便說著再奉承的語言,它們都不會理你,而不得不“屈身”前往書架把它們一本本的取下來,彷彿聽見它們在書架上召喚你說:“快讀我!”


這種壓力是躺在手機裡的電子書無法給到的緊迫感


當然我也不會全盤否定電子書的作用,對於擁有優秀習慣的人來說,電子書、紙質書都無所謂,關鍵在於可以自覺的去閱讀它們,確保足夠的讀書時間,足矣。


讀完就忘?是你還沒掌握深閱讀的方法

紙質書體驗還是更好一些 圖片來自網絡


為保證自己讀過的書,都是有效而且被吸收,能夠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這也是齋藤孝在《深閱讀》中特意強調的地方,認為“能否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是衡量你從書中吸收多少內容的衡量標準”。


回顧了下自己的讀書生活,其實很難做到這一點,大部分讀書過程都是一目十行,試了下最近正在讀的《基督山伯爵》,雖然自己拼命努力的閱讀,但還是不是不能順利的表達出完整的意思,只能說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強,所以說,這本書,我只能稱自己讀過,但不能說說自己“讀懂”


為了讓自己的讀書生活能夠高效,齋藤孝給出了三個辦法:


用“轉換視角+引用”為交談增光添彩


在給別人轉述時,放棄全局的角度,例如我就想把基督山伯爵所有的故事全都講一遍,太不現實了,而是依靠自己感性和體驗為主,選擇印象最深刻的內容進行輸出,這樣一點點的訓練,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且強化記憶。


另外,在說明時儘量引用書的部分內容。這樣,自己讀過的內容更容易記住,也能像之前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提到過做筆記一樣,為自己讀過這本書積累“證據”


舉辦“讀書會”


這樣就可以逼著自己進行內容輸出了,兩三個人即可,只是大家得事先約定讀的是哪一本書,在什麼時間段內同時完成,大家再各自評論交流。這樣自己也會有讀完一本書的動力,這種適度的緊張感,能夠增強進取心和集中力。


而且在聽別人分享時,也會學習到別人在看到問題的角度,自己的知識慾望也會被激發起來,進而擴大自己的知識邊界。


“映射交流”


何為映射?


就是在承接上述“讀書會”的時候,能夠拿起一支筆,一個本,在交流時把想到的、聽到的關鍵詞羅列在本子上,按照不同類別的信息,以不同顏色加以區分,這樣一來,可以保證舉辦的讀書會不會白費功夫,而增加閱讀後的充實感和成就感


說不定在本子上留下來的筆記,又成為一份新的“作品”呢。


讀完就忘?是你還沒掌握深閱讀的方法

然後讀書快樂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


閱讀的魅力,在於與作者相遇,與故事相遇,與陌生人相遇。讀書的人生是不斷前進的人生,深度閱讀的生活,才是高效、積累的生活。


不斷的堅持下去,相信你也一定會有“讀過這本書的現在的人生,與沒讀過這本書的以前的人生,確實不一樣

”的感受。


—— · 文/課間讀書室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