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的周公是誰?上古治世大忠臣

周公姬旦是武王的弟弟,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因為他的封地在周,等級為公,所以被稱為周公。周公在文王的時候就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深得老爸喜歡,到了武王的時候就已經是哥哥的左膀右臂。由於他的政治才能和國王弟弟的特殊身份,在武王大封天下以後他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封地去,而是留在了都城,輔佐武王。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的周公是誰?上古治世大忠臣

武王在滅商之後,還沒有將他治理國家的宏大計劃付諸實踐,就積勞成疾死去了,而武王的三弟蔡叔不管是オ能還是品行都不太行,不能擔當起輔佐小國君的重任。因而,武王臨終前將年僅十三歲的太子姬通託付給周公,對於哥哥的信任,周公感激涕零。武王駕崩後,周公頂著強大的奧論壓力,開始輔佐年幼的成王,代理國家政事。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的周公是誰?上古治世大忠臣

周公輔政之後,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一一管叔、蔡叔很不服氣,勾結帝辛的兒子武庚以及東夷的一些部族發動叛亂,經過三年的限苦戰鬥,周公終於將這場叛亂平息下去,並且將管叔和武庚處死,將蔡叔放逐,穩定了西周初年的政治局勢。平定叛亂之後,周公又廢寢忘食地開展一系列國家政治建設,例如將都城遷到洛邑(今洛陽)以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分封建國,大封姬姓諸侯,以拱衛王室;行井田制,實現對土地的統一規劃;制禮作樂,制定和推行一整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的周公是誰?上古治世大忠臣

周公對於成王的輔助可謂是殫精竭慮,在鞏固新生國家政權初期,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和民眾的支持。為了爭取這兩方面的資源,他必須親自處理很多事情,但是不管政務多麼繁忙,只要有人求見,周公就會停下手中的事務,前去接待。求見的人經常在他吃飯的時候出現,為此,他時常需要中斷三四次才能吃完一頓飯。有時他在洗頭,也會有人來求見,他也不會讓來人等,而是把溼漉漉的頭髮握在手中,立馬解決來人的問題。成語“握髮吐哺”便由此而來。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的周公是誰?上古治世大忠臣

周公被儒家尊為與孔子地位相當的聖人,也跟他大公無私的人文關懷有關。傳說有一次,年幼的成王得了很嚴重的病,看到被病魔折磨的小成王,周公是又心疼又焦慮,不知如何是好。後來他按照當時的風俗,開始向河神祈禱:他將自己的指甲剪下來,丟到大河裡面,對河神說成王只是周家的一個小孩子,還不懂事,如果真是犯了什麼錯誤要受懲罰,那就請先懲罰自己,他年紀比較大,又有能力又有品性,讓他代替成王來接受懲罰,要死也讓他代成王去死。正是有了周公大公無私、盡心竭力的輔佐,周朝的天下才得以四夷平服,呈現安定祥和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