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詩詞: 陌上花開緩緩歸 風流入骨傳千古

七律 · 陌上花開緩緩歸(軲轆體)


原創詩詞: 陌上花開緩緩歸  風流入骨傳千古


【一】

陌上花開緩緩歸,雕欄又見燕雙飛。

之江潮水通滄海,孤嶼梅香落翠微。

眼底山川春意瘦,心頭草木物華非。

風流過往三千劫,不抵相思一寸灰。

【二】

橫塘柳綠隔桃緋,陌上花開緩緩歸。

碧樹南枝新葉好,青田隱處夕煙霏。

山連天目爭紅日,水合桐廬秀重闈。

歲月沉浮人未老,閒情入夢亂心扉。

【三】

龍榻清風動紫衣,長箋落墨盡珠璣。

宮中酒熟雙雙醉,陌上花開緩緩歸

簷外春深鶯語鬧,天涯日晚柳眉希。

閒庭信步情方暖,鷗鷺橫波自忘機。

【四】

春風十里正芳菲,猶憶離人翠袖揮。

別淚飄零情不捨,愁心搖動夢難違。

燈前絮語殷殷諾,陌上花開緩緩歸。

龍臥錢塘騰紫氣,月明滄海漾清輝。

【五】

西子漁歌賦采薇,太湖帆影和流徽。

何曾故國紅顏恨,自有江干碧血威。

樹德明賢開盛世,傳家古訓報春暉。

風流入骨傳千古,陌上花開緩緩歸。


原創詩詞: 陌上花開緩緩歸  風流入骨傳千古


淺說古韻今聲

平水韻五微韻部的字數太少,能用的字更少,同音字還很多,用來寫軲轆體要麼就是重複用韻,要麼就是同音字入韻,真的不好取捨。大概這個五微是不適合用來寫大軲轆體的,我也只是想嘗試一下,還請方家勿笑。

此外,按現在的讀音五微還分屬兩個韻部了,用在同一首詩裡,雖然依平水韻是押韻了,但今天讀來卻是很彆扭。如我上面的第三首,歸與衣、機、希等,雖然平水韻中同屬五微韻部,但依今天的讀音卻不順暢了,讀來總有拗口之嫌。這就是我要說的古韻今聲,也是我們今天在創作格律詩詞用韻時最值得探討的地方。個人並不反對用古韻,但用古韻要顧及今聲,因為詩是寫給當代人看的,古人不可能翻棺材板。至於我們今天寫在各種媒介上的“大作”,能否流傳下去,讓後人看到,我想那大約是小概率事件。


原創詩詞: 陌上花開緩緩歸  風流入骨傳千古


原創詩詞: 陌上花開緩緩歸  風流入骨傳千古


原創詩詞: 陌上花開緩緩歸  風流入骨傳千古


特別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

(注:那個打賞只是試試使用方法的,不可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