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2020年3月份,汽車行業迎來久違的"春天"。

車企主機廠陸續復工;汽車經銷商開始營業;汽車銷量穩中有增;媒體大肆"歌頌"汽車市場回暖。乘聯會也發佈銷量數據,3月份國內俠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04.5萬輛,同比下降40.4%,環比增長317.3%。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一切跡象和數據都表明,車市正在逐漸復甦,實在是可喜可賀。不過市場存在太多不可預見性,它如同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需理性對待汽車銷量的增長,不應該只報喜不報憂。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一:車企淘汰賽加速,車市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中國車市自2018年首次進入負增長以來車企的淘汰賽便從未停止,幻速、華泰、力帆、眾泰,它們都是典型案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車市充斥上百個汽車品牌,但汽車產業成熟的國家僅有5-10個汽車品牌(甚至更少)。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顯然,淘汰賽遠沒有結束,疫情這隻"黑天鵝"為車企的淘汰賽按下了加速鍵。

2019年,DS(法語:女神)撤出中國市場,為海外品牌敲響警鐘。2013年東風雷諾成立;2016年首款國產車型科雷嘉上市;2017年以年銷7.2萬輛的成績達到巔峰;2018-2020開始走下坡路;2020年4月14日,東風雷諾在中國市場之路走到盡頭。東風雷諾7年時間打下的"江山"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另外,法系的標緻、雪鐵龍日子也不好過;美系的福特和韓系的現代、起亞也面臨生存壓力。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海外品牌如此狼狽,自主品牌何嘗不是如此,虧損、降薪、裁員、停工,它們在倒閉的邊緣瘋狂試探。海馬、漢騰、觀致、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哪一家不是雪上加霜?

車企淘汰賽加速,頭部車企成為"最大受益者"

乘聯會發布了3月份廣義乘用車綜合銷量TOP15,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大眾、吉利、通用、豐田、日產、本田、長城、現代、奔馳、寶馬、比亞迪、長安,12家汽車品牌佔據77%的市場份額,其餘車企只剩下23%的份額。車市客源完全流向頭部車企傾斜,最終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值得一提的是,頭部車企也不能穩坐釣魚臺,新一輪競爭才開始。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二:新能源汽車銷量大跌,造車新勢力朝不保夕

1-3月份車市整體下滑,乘用車累計銷量301.4萬輛,同比下跌40.8%,數據足以給車企迎頭一擊,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的跌幅更大。1-3月份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10.2萬輛,同比跌幅57.4%。從具體車型看,1-3月份純電動車累計銷量7.3萬輛;插電混動車累計2.8萬輛,同比跌幅分別為60.2%和48%。

顯然,新能源汽車的跌幅超過車市整體跌幅是不正常表現,更何況1-3月份新能源車的銷量僅佔乘用車總銷量的3%。那是否可以根據數據推斷,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並不大,以前的增長全是"虛假繁榮",都是巨幅補貼刺激後的"泡沫"?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腰斬"使新能源車企苦不堪言,蔚來持續虧損;小鵬、威馬也好不到哪去,前途汽車更是"攜款跑路";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也不得不面對銷量巨幅下滑的窘境。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影響與反省:

弊:車企淘汰加速,無疑會讓更多企業倒閉,屆時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和下游的經銷商都將受到影響,失業率會加大,不穩定因素增多。利:汽車產業結構優化,自主品牌有可能做大做強,並誕生一隻真正能與海外品牌競爭的勁旅,但此過程耗費的時間較長。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新能源汽車野蠻生長,泡沫巨大,不僅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常年停留在口頭,而且產品質量參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管。新能源汽產業數年來的努力卻禁不起市場一擊,難道是政策沒有符合客觀的市場規律?有待進一步事件檢驗。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

理性對待車市回暖,兩大危機值得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