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山西首富身家百億,如今卻成老賴?"從中我明白了三個道理

2003年,年僅22歲兒子李兆會臨危受命接手海鑫集團,成為海鑫集團董事長,當時身家為40億;2008年,27歲的李兆會以125億身家成為最年輕的山西首富;2014年,李兆會的豪言("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敗破,海鑫鋼鐵破產;2017年,公司資不抵債,李兆會被限制出境;2018年,李兆會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成為老賴。

一、 花錢無節制,揮金如土,豪擲千金娶女星,為他財富的縮水和事業的衰敗埋下了隱患。

2006年元旦前夕,李兆會先後安排海鑫副處以上幹部家屬140餘人先後分兩批進行到海南的為期六日五夜的觀光旅遊,旅遊期間,公司承擔全部費用。這種罕見的大手筆,李兆會被稱為當年度最壕的老闆!

2010年1月25日,李兆會迎娶影視明星車曉,婚禮場面極盡奢華。迎親的婚車就多達200輛(每輛造價都超過200萬元),頭車更是價值800多萬元的勞斯萊斯;大擺婚宴600多桌,給公司的每個員工都發500元的紅包;當天除了公司近1萬名員工到場祝賀外,還有京晉等地三千餘名政商各界人士前來捧場;北京聘請婚慶公司將整個現場佈置的比春節還熱鬧,婚禮場面甚是排場和浩大,婚禮總造價500萬元。

李兆會迎娶車曉

這場聲勢浩大的婚禮只維持了一年多,兩人就離婚了。傳聞李兆會還為這段短暫的婚姻支付了3億元的天價"分手費"。

人家花錢就這麼任性,你不服?人家可以拿錢砸服你!

再有錢的人也吃不住你可勁地"造"。要面子,圖排場,花錢如流水,這樣長久下去最終會入不敷出。

拳王泰森,他打一場拳擊比賽就能賺取3000多萬美金,曾經身價4億美元,但由於其揮霍無度等原因使其在10年間敗光了其所有的家產。

即使你有再多的錢,如果你一直無節制地大把大把的花錢而不考慮長遠的話,你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二、 不務"正業",醉心"資本運作",導致公司資金鍊斷裂,公司停產倒閉。

與父親(李海倉)潛心發展實業經濟不同,國外留學歸來的李兆會熱衷於投資,從2004年開始,他便玩起了"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來錢很快,僅3年時間,他就通過投資民生銀行、興業證券等,先後獲利42多億,前幾單豐碩的成果使得李兆會更加醉心於"資本運作"。

從2004到2014年的前後十年間,海鑫鋼鐵成了李兆會遊戲資本市場的提款機,他不斷從海鑫鋼鐵抽血輸向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作。

沉迷資本市場的他從此再無心戀戰鋼鐵實業,此後一系列的大手筆如購買中國鋁業、太鋼不鏽等上市公司股權,但均反響平平。

後因資金鍊斷裂、債務危機、拖欠工人工資、鍊鐵爐陸續停產等系列危機,海鑫鋼鐵在2014年3月19日全面停產。

李兆會沉思圖

海鑫鋼鐵為李兆會的立身之本,他在接手海鑫鋼鐵後卻本末倒置,捨本求末,一直從海鑫鋼鐵中抽"血"去炒股,一心醉心於資本運作,雖然有所獲利,但卻阻礙了本身實體業的發展,導致其在後來的競爭中頻頻失利,為海鑫鋼鐵的倒閉破產敲響了警鐘。

對於一個正常運行的企業而言,資本運作固然重要,但踏踏實實做實業更重要。

一味地棄實求虛,資本運作遲早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所做的實業也會因被忽略而停止不前甚至關停倒閉。

三、 倉促接班,經驗缺乏,公司疏於打理,管理出現"真空",造成群龍無首,公司運轉不暢、負債累累,最終轟然倒塌。

2003年1月,海鑫鋼鐵原董事長李海倉被槍殺,當時他22歲的兒子李兆會正在國外大學讀書,尚未畢業。

在“老掌門”爺爺李作喜的力主下,李兆會只能中斷學業,在內無心腹、外無援助的情況下,倉促接班海鑫鋼鐵。

李兆會為了有效控制權力,在接手海鑫鋼鐵的2年間,先後將公司有才能總經理和副董事長排擠出海鑫權力層,完成了自己對海鑫鋼鐵的絕對控制。

李兆會本身對公司管理缺乏經驗,在公司他重用的人又缺乏才幹,在公司經營效益不佳後他重用的人又先後陸續離開公司,而李兆會自身又醉心於"資本運作",對公司的事不聞不問,致使公司的管理出現"真空",任由其無序發展,虧損嚴重、負債累累,最終踏上破產倒閉的不歸路。

經營一個實體企業自身缺醉心於"炒股","資本運作"。對接手的實體企業基本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只是一味地從中"抽血"去股市裡資本運作,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實體企業必然只能是死路一條!

一個人有時候即使你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你都未必能做的很好,而更何況你對一個龐大的實體企業置之不理,任其自由發展,其後果可想而知!

"創業難,守業更難"。父輩們辛辛苦苦打的江山,兒孫們肆意揮霍敗光的不在少數。

人們擁有財富時要意識到財富的來之不易,我要珍惜它,要呵護它,澆灌它。

財富澆灌圖

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它,任意揮霍,隨性而為,一味地走捷徑,賺快錢,敗光萬貫家財是遲早的事;

擁有財富就要好好珍惜它,要對其進行合理的理財和科學的規劃,使你的財富能穩步增長,使得你的財富能得以延續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