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有機”繪就蔬菜產業發展底色—— 從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看張掖有機蔬菜

  近期,全程在甘肅張掖拍攝的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首播後,好評如潮,熱議不斷。特別是劇中頻頻出現的綠色有機蔬菜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從第一集豐收節上亮相的有機蔬菜,到趙百川帶領焉支村村民參觀丹霞村的設施農業大棚、銷燬假冒有機蔬菜,再到兩村合併通過開展培訓學技術、承包大棚種蔬菜等一系列措施,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將有機蔬菜大棚採摘一條龍服務及旅遊文化推廣作為增收的有效途徑,逐步打開脫貧致富之路。“有機蔬菜”一路“披荊斬棘”,闖出了廣闊的發展天地。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呈現的蔬菜發展之路,正是我市大力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綠色有機為方向,大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形成了日光溫室、鋼架大棚、露地等生產模式並行,高原夏菜、反季節蔬菜、加工蔬菜等類型齊頭並進的蔬菜產業發展新格局。2019年底,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82.4萬畝,其中設施蔬菜14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300萬噸,實現產值45億元。建成供港澳蔬菜基地2.8萬畝,標準化種植小區(園)93個,認證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蔬菜類產品125個,地理標誌產品2個,統一註冊使用“金張掖夏菜”集體商標。全市發展冷鏈物流企業94家,建成冷藏保鮮庫74座、總庫容110萬噸,有50多家企業對西歐、中亞、東南亞等國家開展蔬菜自營進出口貿易和出口供貨貿易。

  隨著種植產業規模逐年擴大、品牌效應日益凸顯、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穩步提高,蔬菜產業已成為我市極具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撐產業。目前,全市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達809家,蔬菜產銷企業的“精品意識、品牌意識”不斷增強,“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思想深入人心。

  時下,走在春意盎然的張掖大地上,沃野千里,草木勃發,溫室大棚星羅棋佈,露天基地覆膜栽苗,一派繁忙景象。“今年種植蔬菜1萬畝,有西瓜、娃娃菜、西蘭花、菜花等,近期正忙著移栽菜苗。”甘州區春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軍告訴記者。

  張掖市發年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種植土豆、洋蔥、辣椒、西紅柿等20多個品種2萬畝蔬菜,是全市較大的蔬菜種植基地。“3月20日以後,我們就開始移栽娃娃菜、西蘭花、菜花苗了,目前還有後期的一部分正在移栽,先期移栽的苗子長勢良好,預計5月底就能上市。”該公司負責人崔發年表示,基地生產的訂單蔬菜出口量佔50%,去年僅洋蔥出口就達10萬噸。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也到了高原夏菜種植的好時節。甘州區烏江鎮謝家灣村2700畝供港蔬菜基地上,人頭攢動,一幅熱火朝天的春忙圖景,菜農們搶農時、栽菜苗,埋下“收穫的希望”。該基地一年四期種植菜心、芥藍、銀絲王、鶴鬥白等近20個蔬菜品種,每年向香港、澳門輸送鮮菜20多萬噸。

  比起忙碌的春景,春日裡的收穫更讓人欣喜。地處祁連山腳下的民樂縣新天鎮山寨村100座溫室大棚裡,綠油油的玉隴椒正處在收穫期。“玉隴椒長相均稱、色澤亮麗、口感鮮香,市場價格一直很好。從年前到現在,我們棚裡已經摘了十幾茬了,摘好後張掖蔬菜市場商戶直接來車拉運,一週來一次,我們連村子都不用出,辣椒就賣光了。”種植10座大棚的村民鬱金周指著祁連山告訴記者,山上的雪水融化流入水渠,再從水渠用泵抽水存儲到蓄水塘,用來澆灌大棚裡的辣椒,特殊的氣候、原生態土壤、祁連雪水共同“孕育”了辣椒的優良品質,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的確,張掖是一個生產優質農特產品的絕佳之地,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農業資源、完善的灌溉體系、優越的耕種條件以及絕佳搭配的水土光熱資源,使地處北緯38度左右的這座城市成為馳名中外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秘書長郭樹在第六屆張交會上表示,“‘有機蔬菜’是張掖農特產品的‘一枝獨秀’,綠色、有機、無汙染是張掖農特產品的最大優勢,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土光熱資源豐富且絕佳搭配,富鍶、富硒,無重金屬汙染、無轉基因成分、無有害工業添加劑、無抗生素激素、無農殘超標成為區域農產品走向中高端市場的絕對優勢。張掖農特產品有機、有名、有量、有口皆碑,順應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滿足了中高端食材的市場需求,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生命極端負責的態度。‘綠色、循環、效益、品牌’發展理念,已在張掖得到積極詮釋和生動實踐,優質農產品聲名遠揚。”

  為了保障農特產品質量,張掖市推行“網格化”監管,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質量抽檢,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持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全市各級農產品質檢機構和農產品生產企業共抽檢蔬菜樣品35277個、農藥殘留超標樣品11個,平均合格率99.97%。聚焦打造“甘味”品牌,積極推進“三品一標”示範點建設,在甘州區黨寨鎮馬站村建立了市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及追溯體系建設示範點。圍繞農業生產“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突出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發展,以優質、安全、綠色為導向,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和生物農藥使用綜合技術模式示範;指導企業規範化生產、標準化管理、開展綠色食品認證,嚴格按照示範方案和技術規程開展田間操作;指導企業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組織其他專業合作社、農業技術員及農戶觀摩學習,發揮輻射帶動功能。同時,指導縣區建立了張掖市福祥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等1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示範點,配備農殘速測儀、冰箱、實驗臺、電腦等儀器設備,指導企業開展農產品自檢和追溯工作。至目前,市、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及8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註冊工作全面完成,實現“三品一標”認證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註冊全覆蓋。

  目前,全市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產品184個,“三品一標”農產品種植面積174.92萬畝。有效期內無公害產品37個,面積105.62萬畝;綠色食品123個,面積57.58萬畝;經中綠華夏有機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產品24個,面積3.47萬畝。2019年新認證無公害產品15個、綠色食品31個,經中綠華夏認證的有機產品2個,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48個,“高臺黑番茄”獲得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擁有國字號“身份證”。

  “網格化”監管讓張掖蔬菜“品質如一”,“工廠化”生產讓張掖蔬菜“貌美如花”。在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範項目高品質果蔬種植區,工廠化定植的精品水果彩椒掛滿枝頭,精品串種番茄碩果累累,進入種植區猶如來到繽紛的蔬果世界。

  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範項目是張掖市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綠色生態農業加快發展的示範引領性產業化項目之一,是全國最大的單體智能玻璃溫室。目前,一期項目20萬平方米玻璃溫室彩椒區和番茄西區建成投產運營,完成投資4.1億元,引進國際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選用高素質人才隊伍,聘請國際高級專家和顧問提供現場技術指導和服務,採用集桁架文洛型散射結構、精準水肥循環系統、智能升降溫管理系統、基質吊架立體栽培系統、物聯網中控系統等高科技手段為一體的建造工藝和環控系統,通過配量環境監測、生產過程管理、質量安全監控、採後商品化處理等信息化手段,實現食品溯源安全化、農業生產精準化、管理遠程化和自動化及農產品儲運智能化,成為張掖設施園藝數字農業示範的樣板,開啟了高品質蔬果挺進高端市場的新徵程。

  目前,張掖海升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園二期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一號溫室已完成A型柱安裝,工人們正在進行土方回填作業;二號溫室正在進行土建基礎施工;育苗區也開始了基礎地梁施工,各項建設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張掖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自軍表示。

  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下一步,張掖將按照省上提出的‘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思路,加快建設張掖百萬畝綠色蔬菜基地、百億級綠色蔬菜產業體系,把張掖打造成西北重要的中西亞、東南亞菜籃子基地和京津冀、粵港澳蔬菜供應基地。”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陳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