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林柄村:“農”字文章在“有機”

閩侯林柄村:“農”字文章在“有機”

在佳美有機農場,一些農作物的生長土壤由穀殼、花生殼等有機物組成。

“同科不能輪作;高稈的作物要種在北邊;蔬菜得分清是喜溼還是喜幹,再調整栽種的位置……”這是林柄村流行的有機農業種植口訣。

這段時間,林柄村村民張功忠驚喜地發現,只要遵循這個口訣,自己種植的15畝農地竟然真的可以不打農藥就成為一臺“取款機”。

每畝地裡混種著絲瓜、葫瓜、生菜、萵苣、空心菜等10多種蔬菜,每週都有分批次的產出,即便菜的價格比市面貴上一兩倍,也絲毫不愁銷路。

閩侯縣白沙鎮林柄村推行有機農業後,被村民們一度認為沒有出息的種地賣菜,變成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閉塞村莊 看到出路

林柄村地處閩侯縣白沙鎮西北部,村內的地形多以山地和低窪地為主,農業生產所需的大型機械無法入場,長期以來,村民依靠最原始的農耕方式種植水稻和果蔬。全村三面環山,交通不便,鮮有外人來訪,更別提被企業和投資的項目所青睞。

“大家覺得種菜沒出息,不賺錢,留在村裡的人一度還不到原來總人口的一半。”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柄村黨支部書記李洋感慨地說,“是有機農業給村裡帶來了出路。”

在林柄村,第一個推行有機農業的人是一名外來者,名叫魏長。

“還記得十年前剛到村子時,沒有自來水,沒有網絡,唯一一條進出的村路還是坑窪難行、灰塵漫天的土路。”魏長說,儘管村子的境況有諸多不足,但是極佳的生態與農耕環境卻十分有利於發展有機農業。正是看中了這點,10年前,魏長在村裡經營起佳美有機農場。

記者在魏長的農場看到,一株株草莓苗間混種著韭菜。魏長解釋說,有機農業除了秉承不使用化學農藥外,還遵循自然農法。韭菜可以預防蚜蟲和紅蜘蛛,不用打農藥,就能為草莓驅蟲。土裡的肥料是處理過的秸稈和雞鴨牛糞,靠蚯蚓鬆土堆肥。用這樣的方法種出的草莓,不僅綠色無公害,而且特別可口。

剛開始,魏長的做法令村民納悶,大家種菜這麼多年,第一次看到多作物混種且不用打農藥。但10年間,魏長的農場規模從4畝擴大到40多畝,訂單客戶從2戶增長到400多戶,有機農場的年產值達到了100多萬元。這樣的結果,讓村民驚呆了。

閩侯林柄村:“農”字文章在“有機”

魏長的草莓圃裡混種著韭菜、長桑果等農作物。

閩侯林柄村:“農”字文章在“有機”

遊客選購林柄村出產的有機農產品。

產業活了村子美了

“村民常年種植水稻和果蔬,個個是能手,並且村裡有1000多畝耕地,論農產的基底,林柄村絲毫不比其他村子差。”李洋說,魏長的成功給了大家啟發,走有機農業振興鄉村之路的想法開始在林柄村鋪陳開來。

早在幾年前,一些村民就跟著魏長搞起了有機農業。去年,林柄村兩委牽頭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吸引首批12戶村民加入。魏長也不吝惜自己的有機農業知識,頻繁開設講座為村民傳授講解。如今,村內有機果蔬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30多畝,種類達上百種。

“以前村民賣果蔬,都要挑著擔子走5公里路到鎮上,品相再好,也要被討價還價。”李洋說,如今,村子出產的果蔬價格穩定,除了訂單客戶外,還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收購。“現在村裡沒人說種菜沒出息了,反而將它當成‘金飯碗’。”

產業活起來了,林柄村的“顏值”也跟著提高。2016年至今,林柄村相繼通過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省級人居環境整治試點村的改造:村內裸露的山體加強了植被修復,並進行了水系治理;道路硬化、支路美化,沿路景觀的細節設計“土味”十足,處處體現農耕文化元素;村委前設置了荷花主題園及梯田體驗區;3座古厝都堅持了“修舊如舊”的原則,並對周邊不協調、不自然的裸房外牆進行改造,保持傳統建築特色。

近年來,來林柄村體驗家庭式農場、自然研學的遊客逐漸增多,村裡增建了多處停車場,提升接待能力。

農旅結合持續發展

當前,林柄村兩委正計劃以合作社為核心,在全村600多名村民中規模化推廣有機農業。他們還邀請專業的規劃設計公司,以生態、有機農業、古厝為主要元素,準備將林柄村打造成一個微度假田園綜合體。優美山水、傳統古厝、自然農耕將成為林柄村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根據規劃,林柄村將打造古厝國學、親子田園、溯溪拓展、荷塘觀光和有機農業五個組團。未來,俠客行田園綜合體、萌寵牧場、稻田舞臺、古厝創客空間、觀光花海、拓展體驗基地、稻田溼地公園等10多個項目,將豐富起村子的產業結構。

此外,記者還從白沙鎮瞭解到,鎮裡提出“一帶一廊”的鄉村旅遊規劃,將包括林柄村在內的6個各有特色的村莊串點成線,打造出一個以休閒農業、山水田園、農家樂、古民居等鄉村旅遊為特色,面積達15平方公里的“十里長廊”景觀帶,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並且,該鎮今年初啟動了京臺高速公路出口至115縣道公路(環鎮路)建設,計劃明年完工,屆時福州市區到林柄村僅需40分鐘。

林柄村的未來,值得期待。

閩侯林柄村:“農”字文章在“有機”

林柄村的一座老房被改造成國學圖書館。

(福州晚報 記者 雷巖平 王威 陳木易 見習記者 陳尚言 王月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