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不良反應很可怕?

藥品說明書上羅列的不良反應項目多,不一定說明這種藥品不安全。反之,藥品說明書上列舉的不良反應越少,也不一定說明這種藥品就越安全。不應將不良反應的多少和嚴重程度作為判斷藥品是否更安全的標準。

【科普】不良反應很可怕?

首先,醫學界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認識是長期的。有的藥品臨床試驗做得比較充分,或者上市時間長,使用經驗較多,對不良反應的認識較全面,其說明書上羅列的不良反應內容則較多;有些藥在使用很多年後,根據大量的使用數據還會發現以前未發現的不良反應,這種情況下,廠家可能還會被要求修改說明書;有的藥品臨床試驗不充分,上市時間很短,人們對其安全性的認識很有限,其說明書上可能沒有很多內容可寫,但並不說明其更安全。

其次,藥品說明書標註不良反應越完整越能反映其真實性。有的生產廠家能夠詳細地標註其生產藥品可能發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包括髮生率非常低的。由此體現的是對患者知情權的重視與尊重,是一種負責任的擔當。

【科普】不良反應很可怕?

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廣告宣稱某藥品“無任何副作用”,這絕對是不可信的。因為無任何副作用的藥物是不存在的。

所以,應該正確科學地認識說明書中的不良反應。有些患者可能因為發現一個普通的感冒藥或者抗生素都可能發生肝腎損傷或者血液系統疾病而覺得恐慌,不敢服用,其實一般常用藥的這些不良反應發生率都非常非常低,甚至低至1%或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