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那些事(二)— 朱棣的“恩人”

明朝朱棣那些事(二)— 朱棣的“恩人”

朱允炆影視形象

上期我們講到朱棣通過自己的演技登上了皇位,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朱棣靖難成功最大的“恩人”——朱允炆。

這就不免讓人驚奇了,自造反起,朱棣就是朱允炆的死敵了可為何朱允炆成了他造反成功最大的幫助了呢?

請接著往下看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登基後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

因為朱元璋屢次興起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朱允炆就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在政治上的做法由洪武時期的注重武功改為注重文治,大有宋朝重文輕武的勢頭。

從他初登大寶之時給自己確定新年號為建文起,寓意就是建立文治,這與其祖父洪武年號弘揚武功的治國方略大不相同。

因此朱允炆身邊幾個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也都是飽讀詩書的才子例如齊泰、方孝孺、黃子澄等。

明朝朱棣那些事(二)— 朱棣的“恩人”

方孝孺畫像

可是這三個人都只是書呆子,對行軍打仗是一竅不通。

這就使得朱允炆嚴重的低估了燕王的力量,因此北伐燕軍數次失利。

最關鍵的是建文帝居然任命李隆基為主帥,這可幫了朱棣一個大忙。

各位不必質疑,這個李景隆也並非一開始就叛變,他開始也是真心實意的為建文帝賣命,畢竟手握五十萬大軍,又備受器重,怎麼會和反賊一道。

只是因為他打仗水平實在是太低,李景隆雖然是明朝開國名將李文忠的兒子,可論行軍打仗連配給他爹提鞋子都不配。

最初他率領五十萬大軍猛攻北平,朱棣長子朱高熾只能憑城堅守。

期間,李隆基的都督瞿能幾乎攻破張掖門,可是李景隆怕他搶奪了自己的功勞,就撤回了他。

這一耽擱,朱棣回師北平,擊敗都督陳暉所部,左右夾擊結果導致建文軍功虧一簣,只得撤軍。

後來朱棣猛攻大同,李景隆率軍援救,兵出紫荊關,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兵真定,合軍六十萬進駐白溝河,面對只有八萬的燕軍。

但誰能想到,在李景隆的“英明”指揮下南軍六十萬大軍居然被打的大潰敗只得拋棄全部輜重撤到濟南。

李景隆前後累計喪師數十萬,使得攻守形勢逆轉,朝廷再也難以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征討。

建文朝臣氣憤不已都請求誅殺李景隆,以謝天下。

可建文帝對此一概不聽,終於他也自嘗惡果,後來燕軍進攻南京,李景隆直接打開城門,最終被朱棣稱為“第一功臣”。

明朝朱棣那些事(二)— 朱棣的“恩人”

任命李景隆為主帥並不是朱允炆做的最愚蠢的一個決定。

在討伐朱棣時朱允炆曾給李景隆下令,不準傷他叔叔,更不能殺了他,他可不想讓後世罵他殺自己叔叔,這才是最愚蠢的。

正是這個決定,讓李景隆在和朱棣對決時投鼠忌器,畏首畏尾。

朱棣得知這個消息後不得不對自己的這個侄子有一些感動,侄子啊!你我是死敵,我是來殺你的啊!你居然不讓殺我,你這樣怎麼做穩江山啊!

可是朱棣豈是會被親情所感化的?

他知道南軍不敢傷自己後本來打仗就勇猛,這下更無所畏懼了,數次打仗衝鋒在前,南軍將士們看到朱棣也不敢放箭,生怕傷了他。

明朝朱棣那些事(二)— 朱棣的“恩人”

濟南戰役時幾十名南軍將領圍住朱棣,可無一人敢上前傷他,都不敢動真格的,最後硬是讓朱棣衝出了包圍圈。

就這樣,靖難之役時好多次南軍都能直接殺了朱棣卻都無人敢動手,朱棣又如虎入羊群一般,最終贏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