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溝沿鎮青天村積極發展村集體養殖業,通過帶領百姓開發500畝荒地,開展養蝦和稻蟹套養,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集體致富之路。 最近幾天,溝沿鎮青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家輝一直在蝦池旁查看池子裡“南美白對蝦”長勢,生怕這些村集體的“寶貝”受到炎熱天氣的影響。作為青天村村集體經濟的“帶頭人”,在王家輝心裡,村集體的收入是頭等大事。
2015年,王家輝任職青天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後,就研究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路子,改變當地農民靠天吃飯的思想。王家輝回憶說:“我上任的時候,村裡就四萬塊錢存摺,柏油路一寸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想幹還沒有錢的情況下,我就看好這塊地了。” 當時,王家輝通過抓住土地確權的有利機遇,收回100畝群眾私自開墾和發包到期的土地,開發了400餘畝蘆葦地,整修為標準化蝦池300畝,魚塘30畝,綠色無公害稻田170畝,硬是把昔日的河灘地變成了如今的聚寶盆。2016年,500畝荒地初見成效,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2017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1萬元。
如何讓大家的日子過得好,王家輝的想法是:“一個村想好,必須集體得有個經濟收入,老百姓跑得快不快,得村委會車頭帶呀,村裡沒有錢,對老百姓很難有說服力,所以,要想服眾,要想帶動老百姓,就必須村裡強大起來,得富起來。”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就是要為民解憂、服務群眾,讓全體村民都受益。村裡先後修建了柏油路15公里,挖掘排水溝800米,在道路兩旁栽花植樹4200餘株,安裝路燈113盞,老百姓使用自來水全部免費。如今的青天村花紅柳綠、村容整潔、廣場寬闊,百姓的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村裡有了什麼變化,只有村民心裡最清楚。溝沿鎮青天村村民曾慶榮告訴記者:“村裡經濟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必然都好了唄,現在我們村裡都有柏油路,整得立立整整的。”說起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咋樣,村民馬鳳和舉出了實實在在的例子,“變化太大了,就像我們這蝦池子,像我們這麼大歲數的老人來幹活,一個月都拿個三千四千的,80歲的老人都得錢了,每年都得二百三百。”
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村裡的環境越來越美。作為村裡的當家人,王家輝希望讓村裡的集體經濟越來越興旺,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對於村裡未來的發展,溝沿鎮青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家輝有著自己的謀劃:“準備再幹個一年二年,以股份制的形式,把村民的土地通過流轉,流轉過來,帶動老百姓按股份分紅,一個人你怎麼種地也不能賣多少錢,通過村裡集中種植、集中養,能多賣錢,也能打造一個品牌吧,讓村民有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