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焦刘夫妇双双殉情,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孔雀东南飞》:焦刘夫妇双双殉情,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导语:

被焦仲卿的母亲遣回娘家后,刘兰芝的兄长逼迫其改嫁,刘兰芝虽然嘴上答应了下来,但心里却依然念着与焦仲卿之间的夫妻之情,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她,在改嫁那天的新婚之夜,乘人不备跳入水塘自尽。

与刘兰芝分开后,焦仲卿回到家中与母亲做了最后的诀别,夜半三更之时,早已万念俱灰的焦仲卿,在自家院子的树下,自缢身亡。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焦刘夫妇二人为守护爱情,双双殉情,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献帝年间,后有人将其爱情故事,写成了一首五言诗,即为《孔雀东南飞》。

焦刘夫妇双双选择殉情,一方面体现出对爱情的忠心与坚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二人对当时封建礼教约束的抗争,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自由婚姻的向往之情。

如果说焦刘夫妇的殉情,是深受其当时所在社会封建制度迫害的结果,那时至今日,早已摆脱封建社会制度的今天,为何还能常常听到看到一些关于殉情的事件呢?

殉情,是指为了爱情而选择自杀的行为,因感情受挫及丧偶等,是导致殉情的常见原因。

《摸鱼儿·雁丘词》中有这样一句在后世广为流传的话: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那些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孔雀东南飞》:焦刘夫妇双双殉情,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焦仲卿与刘兰芝

从《孔雀东南飞》中探寻焦刘夫妇殉情的原因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全诗共350句,1700字左右,主要内容为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关于其创作年代,虽略有争议,但以东汉末年之作为主。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诗作开篇,即描写出刘兰芝多才多艺的技能,然而如此完美的一个女子,心中却常怀苦闷之情,在她十七岁嫁入焦家以后,因婆媳关系不和,受尽委屈。

刘兰芝的婆婆即焦仲卿的母亲,总是对她百般刁难,处处嫌弃,尽管刘兰芝自认为做的很好,却还是无法得到婆婆的认可,在焦母眼中的刘兰芝,是一个不懂礼数且自作主张的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从焦母对刘兰芝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儿媳妇的厌恶之情,按理说刘兰芝十六诵诗书,也应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子,为何就不受婆婆的待见呢?

关于焦母不喜欢这个儿媳妇的原因,其实并非诗作中所提及的那样,说刘兰芝不懂礼数,行为自由,这些都是焦母表面的说辞而已,刘兰芝不受待见的真正原因,还得结合当时的封建制度去分析。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有关于休妻的七种理由,即所谓的“七出”,“七出”作为封建社会婚姻方面的制度,虽在唐代才正式立法,但早在汉代的《大戴礼记》中,已有记载。

在丈夫可以休妻的七个理由中,有一条叫做“无子”,顾名思义,如果妻子没有为丈夫生下孩子,丈夫便可以此作为休妻的理由,这一规定虽有明显的封建主义色彩,但却符合当时社会主流的婚姻价值观。

因此,有学者认为,焦母不喜欢刘兰芝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她没有为焦家生下一儿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此一来便是断了焦家的香火,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是绝不能被焦母所容忍的。

对于这个说法,结合焦刘夫妇所处的时代来看,我认为是比较准确的,由于婚后妻子没能为丈夫生下后代而影响婆媳关系及夫妻感情,甚至导致离婚的案例,在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

由此可见,传宗接代这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明开放程度如此之高的现代社会,还会有催婚催生的现象。

而焦仲卿作为汉末时期的一个地方小官吏,除了身受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以外,身为官吏的他,其实也不得不服从于当时的封建制度,想要凭一己之力改变现状,无异于登天。

所以除了选择殉情之外,他没有任何办法,与心爱之人在一起。

《孔雀东南飞》:焦刘夫妇双双殉情,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焦仲卿树下自缢

当今社会中,为何还有“焦刘夫妇式”的殉情悲剧

据相关资料显示,殉情是云南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的一个突然现象,很多相爱的男女,其爱情若无法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便会以死相许,用殉情的方式,告白自己的爱情。

而纳西族产生殉情的原因,可以追溯至明朝中后期的“改土归流”运动,即由中央政府派驻流官,接替土司管理少数民族,简言之,是中央政府加强少数民族管理的举措之一,其中包括对婚姻关系的管理。

与此同时,加之纳西族深受所信奉的东巴教影响,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之下,便形成了其特有的“殉情文化”,云南丽江也因此被称之为“殉情之都”。

这里所说的东巴教,是纳西族人普遍信奉的古老宗教,该宗教中有一种叫做“祭风”的仪式,当相爱的男女无法获得自由的爱情时,便会选择殉情,进入“玉龙第三国”,那是一个可以自由恋爱的天堂。

东巴教的“祭风”仪式,便是对殉情而死的男女进行灵魂超度,让他们顺利地进入“玉龙第三国”,从而无忧无虑的享受圣洁的爱情,当然所谓的“玉龙第三国”,据说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圣地。

通过对地方少数民族婚姻关系的解剖,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地方之所以出现殉情的事件,是由于千百年来,封建制度的影响依然存在,这种影响或许已深入到个别地方的文化之中,进而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某种难以改变的观念。

当然,除了纳西族之外,我们国家很多非少数民族地区,也常会有殉情的事件发生,抛开相关的社会制度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后,殉情的产生,也与殉情者自身的因素有关。

如果用“生无可恋”一词来形容殉情的人,或许是最合适不过的,物是人非,孤零零地活着,已经没有可以让自己再留恋的人,与其睹物思人受尽相思之苦,还不如一了百了。

《孔雀东南飞》:焦刘夫妇双双殉情,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东巴教圣地壁画

这是欲殉情之人最真实的心理活动,从中可以看出,殉情者对生命已经是一个淡然甚至漠视的态度,他们丝毫不会再考虑生命的珍贵,究其自身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敏感且不堪一击的“玻璃心”

“玻璃心”一词源自网络,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内心脆弱的像玻璃般一碰就碎,而那些产生殉情想法的人,同样长了一颗“玻璃心”,在感情中总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一旦感情中的人或事,有任何异样,都会让他们变得十分敏感,且反复持续。

正是因为这种敏感反复发作,才导致敏感心理爆棚,直至失控,心里的那根弦,总是紧绷着,遇到一点外力,便很容易被折断,这就是不堪一击的“玻璃心”,导致殉情的缘由。

第二、在感情中失去自我,对感情变得“愚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两句诗是唐朝文学家元稹为悼念亡妻而写的经典绝句,以借物抒情的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对亡故之妻的哀思,古人以诗寄情,表明了自己对所爱之人的专一,亦表明对爱情的忠贞。

但对爱情的忠贞,并不代表“愚忠”,有些人在一段感情里,已经超越了忠贞的正常范围,爱的太过于专一,甚至有点失去自我,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于爱人身上,仿佛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可以让自己信任的人。

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都与对方融为一体,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丧失自我的“愚忠”的爱,这种感情看似情比金坚,实则如履薄冰,因为一方希望越大,另一方负担也越重,感情中双方所付出的所承受的所收获的,均不对等。

一旦有一方出现异样,另一方必然会陷入感情的旋涡,不能自拔,极端情况下,就会选择殉情。

第三、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并长期压抑情绪

因感情受挫或丧偶而选择殉情,是比较常见的殉情原因,无论是感情受挫还是丧偶,都会使得当事人陷入一种负面的情绪之中,如果自己不善于管理负面情绪,就无法将其排解,渐渐积累起来的负面情绪,很容易让一个人以暴力极端的方式宣泄,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另外,长期压抑某种不良情绪,更加容易诱发宣泄的欲望,因此,这也是导致殉情的自身因素之一。

《孔雀东南飞》:焦刘夫妇双双殉情,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纳西族殉情文化

莫让生命成为爱情的牺牲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出自《自由与爱情》一诗中的这两句话,早已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关于爱情的经典语录,意思是为了追求爱情,可以不惜放弃生命,但据相关资料显示,该诗的完整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非如此。

其最终要表达的,还是在说明生命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生命,空谈爱情还有何意义,正因为有生命的存在,才能让爱情得以延续,也才能让相爱之人,感受到爱情所带来的幸福与喜悦。

因此,“好好活着”的爱情,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爱情,人死了真的是一了百了,所谓的殉情,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幻想,一旦离开,一切归零。

爱情固然美好,但不应让生命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假如这个世界上,在感情中不得圆满的人,都以殉情的方式告慰爱情,那与生存在封建社会吃人礼教之下的爱情相比,又有何区别,同样是牺牲,付出的都是生命的代价。

所以说,殉情并不是一种让爱情延续的方法,在文明开放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应再有以生命换爱情的凄美故事,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负责,当然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我个人认为,至少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应对:

一方面,爱情婚姻自由,子女的幸福应掌握在自己手中

父母不可能陪伴子女一辈子,真正陪他们走完一生的人,是他们的爱人,因此与自己心爱之人在一起,就显得格外重要,试想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将就一生,何来幸福?

因此,父母就别再总是干涉子女的幸福,一个成年人,对如何选择幸福,还是有一些基本判断的,此时父母最该做的,是祝福。

另一方面,学会独立,才能在感情中获得更加长久的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讨论感情中的独立问题,往往都会认为,独立是女人专属的情感必修课,其实不然,在我看来,独立是男女双方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果一方缺乏独立,不论男女,都有可能渐渐失去自我。

在感情中失去自我的人,往往会变得过度依赖于对方,且很容易患得患失,这样的感情,其实是很不健康的,一旦在感情中受挫,就极易产生殉情的心理。

在感情中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空间,尝试着单独思考,单独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独立性,还可以在感情中获得更加长久的幸福。

这里所说的独立,不仅仅是指经济独立,还包括人格独立,其实在感情中失去自我的人,缺乏的正是一个独立的人格。

《孔雀东南飞》:焦刘夫妇双双殉情,生死相许的爱情,究竟为哪般

有生命才有美好

结语

美好的爱情固然稀缺,但生命也只有一次,也许爱情在失去的时候,还可以重来,可一旦没有了生命,便永远无法重来,轻易为爱而死,有时候并非伟大,而是真的牺牲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