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有什麼不同?

好高騖遠219835989


最簡單的說法是,技術分析靠圖形,基本面分析靠估值,這應該就是股票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不同之處了,事實上證券分析分為三個流派: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量化分析,而市場上最多體現的是技術與基本面。

技術指標有很多,指數分析方法也有很多,通常來說,技術與基本面都不是我們能在股市賺到錢的最佳辦法,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會的技術我也會,我會的基本面分析你同樣也會,那麼都是同樣的理論知識,又如何藉此賺錢呢,這中間就存在著很大的經驗溝壑,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行。

我們舉個例子,比方說純粹的技術分析認識,他們不需要看宏觀經濟、公司經營情況、財務數據、估值是否合理,他們只需要看量價體現、時間節點、可能的上漲空間,不看基本面真的行嗎?要分情況,有時候可以,但是每年的4月份左右,你是必須要看的,不然一個運氣不好,技術指標再好看,你參與的公司被ST了,你也沒得玩。

基本面分析也是同樣的道理,比方說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你研究了當下的宏觀經濟所處的階段,判斷了行業未來的空間規模,得出了客觀的估值,但是這並不代表估值偏低的股票,其價格就會立馬上漲,面對大勢不好的時候,估值的作用無法為你的投資保駕護航,甚至於你得忍受不小幅度的虧損。

所以說,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真的不能兼得嗎?

這個問題很多年以前就有人開始討論了,但是並沒有得到所謂的居間派,而市面上也的確存在著很多投資者,既想要技術分析的快捷,又想要基本面分析的相對穩定,可最後的結果是兩樣都做不好。

舉個例子吧,巴菲特前兩年買入蘋果公司的股票,難道他還看了該股票的MACD?不會,他只會分析蘋果公司的估值,一出手就是幾十億美元,豈是技術指標能幫你做決定的?

事實上,絕大多數用技術分析的人,都是散戶,而這部分人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建設都有著不小的功勞,不然哪來那麼多韭菜呢,真正能賺到大錢的不外乎兩類人,一類是巴菲特這種買了幾乎就不出來的人,另一類是遊資、機構,這其中也存在價值投資著,但是遊資更體現除了什麼叫快準狠,這一點不是散戶能做到的,因為單個散戶的錢跟遊資比起來,跟沒有區別不大。

所以,90%的投資者到最後要麼就成了價值投資者,要麼就退出了股市,我再說什麼,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恐怕永遠也不會動……

注:行業及公司估值等深度分析內容都在金酒圈裡,鎖定金酒圈,鎖定財富!


木易論


看到有朋友在問:證券投資方面,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有什麼區別?我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很多涉足投資領域的朋友所感興趣的,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見解。

無論是基本面分析也罷,還是技術面分析也罷,都是投資方法的一種,如果想透徹的理解它們的區別,我覺得需要從兩個層面去區分:

其一,淺層次而言——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是方法論的不同,是視角的不同。

其二,深層次而言——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是認知的不同;

一、技術面分析研究市場行為的特點(價、量、時、空);

基本面分析則自上而下,更加專注於政策與產業領域的運行規律。

1、 技術分析起源於道氏理論,更多的關注於市場行為和價格變化。

說起技術分析,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講一段歷史:1884年,一個叫查爾斯-亨利-道的人,用11只股票的收盤價格創造了一個股價平均指數,這也就拉開了技術分析歷史的序幕。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平均指數就是這麼得來的,其也被髮表在查爾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

在以上這段歷史論述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兩個關鍵詞:平均、收盤價。這兩個詞組可以說是技術分析最大的核心點,用更淺顯的話語總結,就是——價格和歷史規律!


隨後,很多年,技術分析流派中誕生了很多的大師,比如——波浪理論的艾略特;研究時空的江恩;從概率出發的布林格(發明布林帶);從趨勢入手的葛蘭碧(發明均線)。

雖然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明,也都各自專注的一面,但基本視角都逃不開現在技術分析中常常談到的四大關鍵點——價、量、時、空。因此,所有的技術分析基本上都是針對這四個點去深化,去更細緻的尋找其中的規律。

不過,細細品一品“價、量、時、空”這四個字,其中的規律精髓是什麼?依然是——“價格的規律和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這兩個關鍵點,所以,技術分析就是關注市場行為(價格)背後的長期規律性(平均變化)的方法論。

2、 基本面分析更多的是關注於經濟層面,“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是主要方法。

在進入機構之前,我對於基本面分析也完全處於“懵逼”狀態,分析的流程是什麼完全不知道,相信很多朋友也應該和我當年有一樣的困惑,那麼,我們就再從一段歷史說起:

2003-2004年以前的中國基本面策略研究還是處於完全混沌的狀態,那時候的研究基本都是宏觀、主題策略為主導,所以,我們在第一波大牛市開始前的歲月裡常都能聽到這麼一個詞:概念。

說白了,概念和行業輪動與主題投資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那時候投資者往往會看到一個概念會帶動某個行業中的一眾公司拉昇,例如:2003年前後,當時網絡科技股是市場的熱點,海虹控股、中科英華、綜藝股份,這些凡是與網絡科技沾邊的公司都能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那時候的市場,漲的稀裡糊塗,跌的也稀裡糊塗,市場的驅動力很多時候只是“肆虐的資金”。

2009年前後,隨著大公司的陸續迴歸和上市,以及經歷2008年的系統性風險後,市場逐步開始意識到基本面策略研究的重要性,也懂得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比較在投資交易中是多麼的必須,所以,2009年可以被稱之為“策略研究”的元年。

從那時候開始,賣方(券商)做基本面策略研究開始劃定了三大任務:大勢研判、行業選擇、主題投資,也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先從宏觀經濟週期去理解大環境,而後過渡到行業驅動力和輪轉規律研究,最後再落地到微觀的公司基本面研究上。

下面,借用兩個場景給大家展示下我在過往研究所工作中是如何進行基本面研究和報告撰寫的:

場景一:下圖是幾年前為某知名券商的首席分析師撰寫的策略分析方法報告。

我們通過分析當下宏觀環境,並觀察中國整體經濟週期去判斷整體市場狀況,其後,通過中觀行業的劃分去界定當下的機會在哪些行業中,最後則過渡到微觀公司層面,探究了公司研究該從哪幾方面入手。

場景二:幾年前,在接受公司估值培訓的過程中,我的最大疑惑就是——對於公司基本面的分析,該從哪幾個點入手呢?通過下圖,可以一目瞭然了!

其一,業務層面;

其二,財務層面,各自又分成五個方面,每個方面都一一對應數據和指標。

其三,深層次而言——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是認知的不同。


二、 技術面的信仰來自於“圖形”

對於技術分析而言,其方法論建立的假設是三點:市場行為涵蓋一切信息;歷史會重演;價格以趨勢的方式演變。

用通俗的語言說,就是——所有的信息都在圖形中,就看你如何去理解這裡面的意涵了;所有的運行軌跡都會在某一時間重複出現,只是重複起來有所變化罷了,需要投資者體會;任何價格都能形成趨勢,只是趨勢不同而已。

所以,當這種“信仰”建立後,技術分析流的朋友們每天思考的就是——從圖形中找邏輯規律,從趨勢中預測買賣點,我稱之為:“一切都在圖中”,就看你找的到找不到了。

三、 基本面分析的信仰來自於參悟和評判“經濟運行”的客觀表現

我們就以在基本面分析中最常用的產業鏈分析為例,它的信仰在於:瞭解一個行業的產業鏈結構是如何的?比如家電行業,它的驅動力是什麼——房地產週期、出口、消費升級政策等等。那麼某一個公司,例如:格力電器,它處在家電產業鏈的什麼位置——上游還是中、下游,產業鏈中哪個層級賺錢的能力更強,更處於“食物鏈”頂端!哪些企業運行的數據能表示公司處於產業鏈中的優勢位置?

所以,對於基本面分析而言,它的信仰依靠的是評判“經濟運行層面”的客觀表現。

總結: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都常常被用在對於資本市場各種標的的分析判斷中,但兩者所體現出的區別主要在於“信仰”的落腳點和“實施”的方法論:

首先,技術分析從方法論而言,主要是聚焦於發現價格層面的長期運行規律;基本面分析則更多的關注經濟層面的“層層傳導”規律;

其次,技術分析的“信仰”是圖形中包含著重要信息,“三大假設”是基礎;基本面分析則更多的聚焦於經濟和產業數據,以財務和行業產業鏈分析做基石。


我是王晨,價值律動創始人,“投資價值,研究市場律動,攜手提升一億中國老百姓的財商!”是“價值律動”品牌和“王晨投研社”自媒體號創立的初心與夢想。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點擊“關注”,順手轉發,幫助更多理財投資路上一起同行的人!

王晨投研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fe73034f84e4385957b4437b6e081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