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和悲劇——對雪莉事件的思考

有一次看《奇葩說》,講到“醜聞”和“悲劇”有什麼不同。當時請來金星做嘉賓,馬東拿金星變性的事情舉例。他說:90年代,因為社會不開放,人們的思想落伍,金姐的事被大家當作“醜聞”,但是在我們今天看來,那時候人們用那種態度對待金姐這件事,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悲劇。‘’這段話講得很深刻,仔細想想,因為人們的愚昧無知,我們把多少事情誤認為是醜聞,從而使之發展成一個個悲劇呢?

比如近期的雪莉自殺事件。我們無法描述韓國娛樂圈的黑暗,但可以想象,幼年就進入娛樂圈的雪莉在其中的生存會多麼艱難。她近幾年做出的很多事被大家認為是放飛自我,比如與比自己大十幾歲的“醜男”談戀愛,不穿內衣開直播,拍攝過度性感的寫真,或者在直播中做出不雅的舉動。面對這些“驚世駭俗”的行為,網友們一邊故作驚訝地欣賞咀嚼著,一邊站在“道德高點”上對雪莉進行抨擊、謾罵。直到雪莉死了,還是那些網友們,開始懷念她,可憐她,並拋出了“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論調,似乎在進行自我譴責,可是又有哪個人敢站出來懺悔?只要隱匿在群體中,即便犯下滔天罪行,每個人也不會有罪惡感。

我們沒有證據說,是不負責任的網友群體“殺”了雪莉,可是群體因為愚昧無知對雪莉的網絡暴力,是導致雪莉自殺的原因之一。而生活於這樣的群體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雪莉,這樣的悲劇會越來越多。

這個時代的很多事物表現出極端的兩面性。就拿當明星來說,現在的明星越來越多,普通人成為明星的機會越來越大。很多人一夜爆紅,立刻從普通人變成萬眾矚目,隨之而來的還有鉅額的財富,粉絲的追捧。但是明星們卻越來越焦慮了,因為當新鮮感過去,他們要忍受不理性群眾的監視、挑剔,甚至沒頭沒腦的誹謗、謾罵。

我們很容易喜歡上一個明星,也很容易將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我們的追求越來越膚淺,容易跟風,受誘導。雖說現實中每個人越來越孤立,可是在虛擬世界裡,群體隊伍越來越大。而群體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膚淺、愚昧、盲目的群體往往會釀成大悲劇。

如今已經有很多明星因為網絡暴力患上抑鬱症甚至自殺。這並不代表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是安全的。在這個信息社會,所有人都可能會被暴露在網絡上,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各種軟件上的個人信息,都很容易讓一個人暴露在網友的視線裡。我們施加給別人的網絡暴力,有一天也會施加給自己。結束了一個明星的星途,或者改變了一個普通人的命運,似乎還不能讓我們感覺到後悔,而當有一天,這個人或這件事非常關鍵,甚至影響國家民族命運、人類命運的時候,我們還有機會後悔嗎?

這不能不說是網絡科技時代的一個悲劇。

總之,我們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盲從,不要受煽動。不要成為烏合之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