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老牌私人銀行進軍中國,或成立首家資產管理合資企業

德國茵創國際併購有限公司,我們是一家擁有近30年曆史的併購顧問公司,總部位於杜塞爾多夫。我們茵創國際同時也是歐洲併購集團(euroMerger Group)的聯合創始人。我們中國辦公室主要負責中歐企業間的併購投資與合資合作,我們會在平臺上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中歐併購的新聞動態,同時也會擁有涉及各行各業的眾多標的,歡迎感興趣的用戶關注聯繫我們。

PART 01

瑞士私人銀行進軍中國市場

瑞士老牌私人銀行進軍中國,或成立首家資產管理合資企業

圖片來源:寶盛銀行官網

業內人士認為,瑞士知名資產管理公司,老牌私人銀行寶盛銀行(Julius Bär)的下一個目標是中國,他們希望進軍中國市場。知情人士告知路透社,這傢俬人銀行已開始尋找當地合作伙伴。

寶盛銀行的目標是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作為其刺激亞洲增長並開發快速增長的財富市場的戰略的一部分。寶盛希望可以利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就是中國快速增長的繁榮發展。知情人士表示,預計寶盛將在明年啟動正式的許可證申請程序之前先確定自己的中國合作伙伴。對此,寶盛的發言人不願置評。

到目前為止,大型銀行都遵循了相似的戰略,如瑞銀UBS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它們都通過成立一家中國合資企業來進入中國市場,並且都在幾年後掌握了該合資公司的控股權。


PART 02

中國市場監管措施的轉變

瑞士老牌私人銀行進軍中國,或成立首家資產管理合資企業

圖片來源:彭博社官網

中國超級富豪人數的快速增長著實是吸引了許多銀行。根據《胡潤百富榜》,中國大約有800位億萬富翁,而美國只有不到700位億萬富翁。而據德國媒體估計,德國目前只有不到200名億萬富翁。

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行業,但過去以高風險和流動性差的投資產品以及監管不嚴而令眾多國際投資者“望而生畏”。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離岸業務已成為大多數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的首選途徑的原因。這也就意味著,國際金融機構主要為客戶在香港,新加坡和蘇黎世等國外地區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但此後形勢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中國近幾年來一直將重點放在離岸資產管理上,同時也推行相關政策,使外國公司更容易在中國大陸與本地合作伙伴一起設立資產管理合資企業。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還嚴厲打擊了國內資產管理行業一些有問題的做法,努力去減少債務並限制高風險產品的銷售。


PART 03

中國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瑞士老牌私人銀行進軍中國,或成立首家資產管理合資企業

圖片來源:dpa

據瑞士當地媒體報道,五年前,寶盛銀行在當時的CEO Boris Collardi的領導下,已經考慮要進軍中國大陸的市場。

對於Collardi而言,他的目標和戰略方案都明確:寶盛銀行不應立即投資於其他銀行,而是應該投資於沒有典型銀行業務模式的公司,例如金融科技公司。雖然Collardi已經於2017年底辭職,但是自今年夏天以來,這家瑞士私人銀行一直與北京國際財富管理研究院合作。而現在與中國合作伙伴成立資產管理合資企業以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也可以被視為是對Collardi的方案的延續。

寶盛的現任CEO Philipp Rickenbacher在9月的一次會議上公開表示,中國大陸在他看來永遠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是他們需要一個契機,來進入中國廣闊的市場。或許許多人認為,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Rickenbacher表示,他們正在努力探索這種可能性,他不會錯過立足中國的契機。

應當地金融監管機構的要求,Rickenbacher目前正在從根本上重組這家瑞士資產管理公司。Rickenbacher將重組與緊縮計劃結合在一起。在今年春季,他宣佈將裁員數百人。這項削減成本的計劃在今年的前九個月就已經生效:這家瑞士銀行在10月中旬宣佈,2020年前九個月的盈利能力已大大提高。調整後的成本收入比從2019年全年的71.1%改善到了66.1%。除了支出減少,得益於新冠病毒危機引發的貿易繁榮,Richenbacher領導下的寶盛銀行顯然還能獲得更高的收入。

據內部人士稱,寶盛希望在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資企業中持有多數股份。如果寶盛成功實施該合資項目,那麼這家瑞士金融機構將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大陸地區成立資產管理合資企業的大型私人銀行。

憑藉在中國的本地業務,這家總部位於蘇黎世的公司可以大大增強其在亞洲的地位,與其他眾多私人資產管理服務提供商(例如瑞銀集團和瑞士信貸)競爭。

免責聲明:本文通過參考公眾媒體內容,整理、翻譯、編輯而成,僅供讀者參考。文中的觀點和內容不具有任何指導作用,對讀者不構成任何項目建議或承諾!如果本文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