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溝通中,寫比說更有效

咣噹!

媽媽在廚房裡,一邊做飯,一邊把盤子摔得咣咣響,嘴裡不停地碎碎念,發洩著負情緒,我感覺連米粒兒和飯菜裡都彷彿藏著憂傷,我近幾天不愛吃飯,當減肥了。

在親子溝通中,寫比說更有效

01 母女冷戰

我和媽媽,冷漠了大概有兩週了,處在一段很難受的冰凍期。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和童年時代有關,我也是如此。

我的內心似乎一直住著兩個我,一個我是理性的,我覺得自己要寬容,要懂得用智慧去化解親子之間的矛盾;另一個我是感性的,用無言的抗議去對峙。

我從未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媽媽不好,可事實上,她咄咄逼人的言語,總會在我的腦海中迴旋;變化多端的情緒,總會在我的眼前浮現,就像釘子一樣牢牢地紮在我的心裡。

媽媽的更年期實在是太長了,一更就是30多年。童年所需要的輕聲教育、眼神教育、鼓勵教育、有效陪伴,我幾乎想都不用想。任何心理問題都存在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傲慢,冷漠,我們之間錯誤的溝通方式,讓我的心門緩緩關閉,似乎這樣就很有安全感。

我對媽媽的話越來越少了,我真害怕禍從口出,怕自己一張口,就暴露了感性的一面,這讓我們的關係雪上加霜。於是沉默,連笑也不會了。

在親子溝通中,寫比說更有效

02 不笑就是不孝!

3號清晨,又聽到媽媽衝爸爸發脾氣,起因依然是一件細小的日常瑣事。我很頭疼,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信,差點兒一衝動就發給了媽媽,後來我忍下了。

靜下心的時候,我在信中續寫,把我的委屈,我的情緒全都倒了出來,同時也修改了自己的措辭,我發現了自己悄悄在變化。

4號清明節,全國公祭日,在祭祀英烈和先祖的過程,我也反思了很多。一位好朋友發表了一篇文章,庚子清明是她的媽媽兩週年忌日,她說,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 。

對失去媽媽的恐懼和無助,對昔日媽媽的思念,就那樣毫無設防地呈現在我面前,我又淚奔了。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還有什麼比我們健康地活著,生活在一起,更美好?

  • 我悟出:笑就是孝,不笑就是不孝。
在親子溝通中,寫比說更有效

03 化解矛盾

解決親子矛盾,寫比說更有效。幾乎所有的親子矛盾,都是因為溝通不暢,幾乎所有的溝通不暢,都是因為父母未曾給過好的引導。

我們似乎忘記了什麼是親子關係,在一個家庭中,不僅是我們和孩子之間是親子關係,我們和父母也是親子關係。

我身為孩子,同時也身為母親,要敢於承認自己的怯懦,而並非依靠人為的修飾,卻假裝一切美好而太平。當我認真這樣去想,我發現通過寫,來抒發情感,為自己的負情緒找到安全出口,心情漸漸平緩,心結也慢慢打開了。我願意主動示弱,去擁抱媽媽了。

  • 原來,寫比說更有效,有效就是有笑,有笑就是有孝。
在親子溝通中,寫比說更有效

04 寫比說更具有優勢

第一,給大腦一個思考的緩衝,自己就能夠在冷靜的狀態下,做出更符合內心深處的答案。解決親子矛盾,寫比說更有效。

第二,親子之間的溝通,可以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打擾。比如話趕話,衝動,被感性腦佔上風時。

第三,即使你當時很忙碌,也不用擔心會耽誤溝通,可以是碎片化的時間,有了靈感就寫一點兒,也可以是任意的自由時間。

第四,將文字交給對方前,還能進行多次檢查、斟酌和修改,防止因一時疏忽,而傷害到對方,讓自己後悔莫及。

第五,很多話題用文字去表達不會太尷尬,話題可以更廣,更自由,更有安全感。

第六,親子之間的溝通記錄,是我們每個人成長旅途上不可多得的財富,是永不會重來的旅程。

第七,不管你寫的內容是交給對方,還是選擇暫時保留,寫出來,就一定能為自己的不良情緒找到安全出口,而不是一直藏著個解不開的疙瘩。

在親子溝通中,寫比說更有效

中醫裡常說,痛則不通,不通則痛。情緒也是如此,靠“疏”不靠“堵”。

05 堅持親子手帳

我堅持寫親子手帳有很多年了,手帳有很多的形式,寫信也是其中的一種。

時光在我們的父母身上飛速流逝;而在孩子身上,卻總是一丁點兒、一丁點兒,用看不見的速度成長。

手帳的核心就是持續記錄,它的意義就在於有溫度,能將不經意流逝的日子,變為可以隨時重溫的切身真實感受。

如果你在溝通方面有硬傷,堅持寫吧,它比說更有效;如果你擅長溝通,也堅持寫吧,它能幫你積累寶貴的家庭財富。

在親子溝通中,寫比說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