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禪讓之謎:推舉還是篡奪?看看大師們的說法


堯、舜禪讓之謎:推舉還是篡奪?看看大師們的說法

上古部落聯盟

禪讓制,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一種制度,通俗點講就是,大家民主選舉一位賢德之人來當這個部落聯盟的首領。

相傳,堯年老的時候,正是通過這種制度把位子傳給了舜。

但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提出了質疑。

於是,便有了以下幾種說法。

1、

舜,本來姓姚,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是一個糊塗透頂的人,人們都叫他瞽叟(就是瞎老頭的意思)。

舜的後母心胸狹窄,而且狠毒無比,她的親生兒子象,好吃懶做並且飛揚跋扈,經常在父母面前說哥哥舜的壞話。

為了象可以得到父母的全部財產,繼母一心想害死舜,就連舜的父親也被她們拉到一條戰線上來了。

一次,瞽叟叫舜去蓋糧倉頂,舜爬上去以後,瞽叟就撤掉梯子,然後放了一把火,想要把舜燒死。舜抓住兩個斗笠,像鳥一樣張開翅膀,才從上面飄了下來。

還有一次,瞽叟叫舜去淘井。舜下去之後,他們三人就開始填土,想把舜埋死。哪知,舜早已在井壁上鑿了個洞,從旁邊的斜道里爬了出來。

據說,舜兩次能夠得以生還,都是兩個妻子的功勞。這兩個妻子是何人呢?正是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在舜去幫助父母幹活之前,已得到兩個妻子的錦囊妙計。

是不是像傳說中所說的,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賢內助!哦,不,舜有兩個呢!

對他們的這種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舜不但沒有記恨他們,反而對父親和繼母更加尊敬,對弟弟更加友愛。

堯聽說這些後,又對舜進行了一番考察,最後認為舜的確是眾望所歸之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

這種方式,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舉賢說”,史稱“禪讓”。

堯、舜禪讓之謎:推舉還是篡奪?看看大師們的說法

唐堯

2、

畢竟 “禪讓”只是遠古的一個傳說,到了春秋時期,才有相關的文字記載。

於是,就有了“擁戴”一說。

據說,堯年老的時候,並沒有打算把位子傳給舜,而且當時堯的兒子丹朱也非常想繼承父親的大權,但礙於舜的聲望遲遲沒有下手。

堯死後,舜故意躲避丹朱,但天下諸侯大都不願意去覲見丹朱,只願意來覲見舜;人們有了麻煩事也不願意找丹朱,只願意找舜;大家編造的歌謠也不歌頌丹朱,只願意歌頌舜。

於是,舜也就接受了大家的好意,勉為其難地登上了帝位。

這個典故出自《孟子·萬章》,儒家的兩位大師是比較贊同這種說法的:

荀子認為,舜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那是靠了自身的道德;

孟子認為,舜登上帝位是上天的賜予與民眾的支持。

堯、舜禪讓之謎:推舉還是篡奪?看看大師們的說法

虞舜

3、

當然,對於“舉賢說”“擁戴說”,有人從根本上予以了否定,他們認為,禪讓只不過是被儒家神聖和美化了的精神價值取向罷了,實際上,舜是篡奪了堯的大權。

這就是比較流行的“篡奪說”。

據《史記》記載,舜取得了行政管理大權之後,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革,啟用了堯在位期間排除於權力中心之外的“八愷”、“八元”等人,史稱“舉十六相”,這顯然是扶植親信;另外舜還剪除堯的親信,如渾沌、窮奇、饕餮等人,史稱“去四凶”,這顯然是在排除異己。

試想,堯那麼賢明之人,怎麼會任用“四凶”呢?

不僅如此,大勢已去,堯的悲慘命運也就開始了: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使(其子)不與父相見。”(《括地書》引《竹書紀年》)

大概意思是,舜將堯囚禁起來,不讓堯與兒子和親友見面,然後逼他讓位。最後,還把堯的兒子放逐到了丹水。

“古之所謂聖君明王,都不過是構黨與,聚蒼族,逼上弒君,以求其利也。”(《韓非子·說疑》)

為什麼這麼說呢?

韓非子明確指出“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都是人臣弒君的例子,一個“逼”字也許就是堯舜禪讓的真相。

關於堯舜之間的權力交接,是和平交接,還是被迫讓位,從古至今存在著很多猜測。

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這也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


更多歷史:傳說中的黃帝是否真有其人?考古進一步證明了點擊下面鏈接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