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技巧挺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就是養不好孩子,哪裡出了錯?

她是別人的育兒大咖,卻把6歲孩子單獨留在家中

一個育兒大咖因為6歲的女兒沒有寫完作業,就把她單獨留在了家中,而自己和家人還有其他孩子去了外地旅遊。讓孩子自己度過了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並且在網上津津樂道的分享自己的這段育兒歷程,覺得自己的辦法還真的不錯!

因為這個6歲的孩子第二天起床之後就開始按照媽媽給吩咐的課程努力學習起來。最終不但補完前天的作業,還完成當天的雙倍作業。

這位育兒大咖覺得這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因為事後女兒表示一定要學習完再做其他的事情,她的另外兩個孩子也因為這件事情受到了教訓。

育兒技巧挺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就是養不好孩子,哪裡出了錯?


這個帖子一發出來就受到了網友的強烈譴責,認為這樣的媽媽不配當母親,怎麼可以把一個6歲的孩子獨自留在家中呢?並且這種行為也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事後,這位大咖刪除了自己的帖子。

帖子可以刪除,留給孩子的心理陰影卻可能一輩子存在。

實在無法想象,當一個6歲的孩子看著家人都離開她,而自己只能被鎖在冰冷的房子裡,即便跟媽媽可以視頻,晚上也要一個人面對黑暗、孤獨的恐懼的時候,她是多麼的無助!

一個擁有150萬粉絲的育兒大咖卻做出了這樣違反育兒規則的事情,真的很讓人無語。


育兒技巧挺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就是養不好孩子,哪裡出了錯?


其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要以身作則,但是自己是否剋制了看手機的衝動呢?

我們知道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但是是在陪伴孩子,還是隻是在同一空間呢?

我們知道要給孩子樹立規則,可如果規則是以這樣恐怖的方式給孩子樹立起來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我們知道不可以打孩子,但是每每面對熊孩子的一些行為,但還是忍不住舉起了棍棒!

現在各種育兒知識和理論幾乎到了氾濫的地步,可真的用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一位來訪者她的孩子不想上學,不願意和人接觸,她為此去過北京,到過上海,自己學習過,也帶著孩子散心過,當都無效的時候,她找到了我。

在進行諮詢的時候跟我說:“愛和規則我早就知道,我還特意去北京學了,可是面對孩子依然毫無效果!”

育兒技巧挺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就是養不好孩子,哪裡出了錯?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最大的原因是大家在學習的時候,針對的是問題,找的是技巧和方法,卻並沒有沉下心來去了解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更沒有反觀自己。落入了頭疼醫頭的誤區。其實孩子問題的解決,更像是一個頭疼醫腳的過程。

當一個孩子厭學了,我們要看的不光是他厭學的這個現象,我們還需要知道父母養育的價值觀,養育風格,日常和孩子溝通的習慣,孩子自身的性格。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孩子,家人對孩子表面上並沒有什麼要求,一直就是順其自然,但是孩子對自己要求頗高,已經到了因考試焦慮而不去上學狀況!

每次考試前他就緊張的睡不著覺,手抖,大腦一片空白,最初的時候還可以堅持考試,後來是每到臨考時就生病請假,最終是連學校都不去了。

父母覺得我都沒有對你要求什麼,你緊張什麼啊,你考多考少我也不會打你!你怎麼就這樣呢!

後來發現,這個孩子之所以對自己要求這麼高,是因為媽媽經常跟孩子說:你未來要上大學,上了大學才能改變現在的命運,才不會被人瞧不起。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認為考試就是唯一的出路,對自己要求很高,弄得自我壓力過大,結果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父母對自己的行為渾然不覺,孩子也覺得是自己太笨,不夠好,才會如此。

所以在我們面對孩子,尤其是問題孩子,想求一個方法的時候,我們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育兒技巧挺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就是養不好孩子,哪裡出了錯?


《童年之謎》讓你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以色列資深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督導師羅妮·索蘭(Ronnie Solan)在她的《童年之謎:瞭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一書中,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視角,細緻解讀了兒童生命初期的情緒發展理論,指出自戀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並對健康自戀的發展與形成過程做了詳細闡述。

《童年之謎:瞭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一書可以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在心理過程、孩子的情緒記憶及其對以後關係的影響,讓父母學到落地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教育孩子,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指導。

同時,《童年之謎:瞭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也解讀了原生家庭如何對人產生影響,又是如何產生影響的。對於想要擺脫原生家庭束縛,建立健康的原生家庭有指導意義。

育兒技巧挺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就是養不好孩子,哪裡出了錯?


咱們國家有句俗話是“三歲看大,7歲看老”,這是因為孩子出生的頭三年足以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情緒,性格和親密關係。

一位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斯高,帶著他的團隊來到我國,研究“農村嬰幼兒教育對中國未來的影響”,他們花了37年的時間,非常明確地指出了:“ 0-3歲缺乏養育,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發展、IQ、行為和以後的學習!”

他們做過一個陪玩實驗的,找了一些帶孩子的家庭,每週上一次課,給媽媽兩個玩具一本書,第二星期收走,發新的。最後的結果是:教了6個月,撒謊那個了26次課,如果媽媽在家孩子的認知發展完全正常。

參與活動的家庭一半達標,另外一般沒有達標,而不不達標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奶奶在家看娃。我們真的不得不承認,爺爺奶奶,確實會負責看孩子,但是他們很容易機械的讓孩子吃飽就好,他們負責了養,但是育,很多時候他們是有心無力的。

育兒技巧挺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就是養不好孩子,哪裡出了錯?


在孩子成長的頭三年,安全依戀的建立,直接影響之後的安全感,我們實在是無法把責任都推給老人!三歲之前最好是父母自己親自帶,從出生就給孩子溫暖的懷抱,溫柔的撫摸,喃喃細語的嘮叨,跟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係,有利於孩子後期的注意力,語言的學習,認知能力的提升。

在孩子2歲還有非常重要的叛逆期,這個時候他開始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 ,這個我自己來,那個我自己做,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此時,我們給他支持,鼓勵,肯定的語言,允許孩子走出去發現世界,模仿他人的行為,逐漸的他會開始從自我為中心,發展出自我意識,並且發現世界的邊界和規矩。

瞭解孩子成長的過程,也就成了我們的重中之重,希望這本心理學專業著作,可以為您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