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二十七,刨冰飲雪

驚堂木一響,哩個啷個啷。我來貧一段,請君聽真詳。

列位,吃了嗎您哪?烈日炎炎,酷暑難耐的這當口,跟您聊一味老北京暢銷的冰爽飲品,給您敗敗火。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二十七,刨冰飲雪

當今北京的大型超市裡上一種涼品叫做“哈根達斯”,種類繁多,價格昂貴。大家一準兒以為這是歐洲人的產物,其實錯了!真的錯了!究其源,那可是咱中國人自己的發明。

唐宋時,有一種叫“酥山”的甜點往往在盛宴上出現,大受食客挑指讚歎!所謂“酥”,就是奶油或黃油摻入甜味料、蘇合等香料及染色汁液,加熱到幾近融化之態。

製作時很有觀感,就像今天往生日蛋糕表面擠裱奶油花似的,將“酥”捧握在手裡,向盤中點滴地澆淋,使酥慢慢演化成山巒之狀,故名“酥山”。上面一般還要插上巧手剪紙的“羅勝”即彩花等的裝飾,很是養眼!

不過製作“酥山”多是在冬天,酥山成型後於寒冷中牢牢凝固,不會變形,不會變質。後有富貴人家利用藏冰於夏日也可做成酥山,從而使得它亦成為古人夏季一款特殊的冰食。

可以說,“酥山”就是今日“奶油冰激凌”的前身。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二十七,刨冰飲雪

及至宋代,汴梁開封、臨安杭州,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久負盛名的消夏冷品喚做“蜜沙冰”。“沙”是豆沙,“蜜沙冰”就是在刨好的冰凌上澆蜜、放豆沙,頗似今日的“刨冰”飲品。

元代,蒙古人喜愛乳品,他們就依前朝遺傳下來的做法,將果汁、乳品和刨下的被稱作“冰雪”的碎冰混合在一起,攪勻後食用,香美醇濃!這可算是冰激凌的雛形!在北京一時興起來了。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二十七,刨冰飲雪

後來馬可波羅在元大都(今北京)時見著這“冰雪”就走不動道了,他初品嚐後竟蹦了三蹦,連說幾十遍“味道好極了”之嘆語,甩開腮幫子一頓狂搓直讓身邊的人大眼兒瞪小眼兒的。直到馬可波羅回國時順手把這種製法帶回了歐洲,後經改進,便誕生了今天的冰激凌!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二十七,刨冰飲雪

所以去意大利旅遊,導遊要是向您推介當地特色冰激凌的時候,您只管撇著嘴說一句“沒什麼了不起,中國元代時候就有了!”當然,親口品嚐還是必要滴!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二十七,刨冰飲雪

舊京的市面上,有一種叫做“雪花酪”的冷飲頗受大眾歡迎。雪花酪通常又被稱為“土法冰淇淋”,其製法堪稱一絕。

先說說這“裝備”,好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別樣的土得掉了渣兒的發明了:一個直徑約一尺二寸、高約兩尺的木桶,裡面套一個直徑約八寸、高約兩尺半的鐵通,鐵桶上有一個蓋兒,桶中間有一根鐵柱,幹嗎呢?作為軸。

製作手法也是別有洞天,第一步,備料。分兩步走,一是把冷水放入鐵桶中,水裡放上二斤白糖,再灑上幾滴香蕉水兒;二是在木桶與鐵桶之間的空隙中放些冰塊,冰塊裡撒上斤鹽。

第二步,該賣膀子力氣了。小販用一根細繩纏在鐵桶的上端,兩手攥住繩的兩頭,來回拉動,這樣就能使鐵桶旋轉起來。這麼著歷時半個小時,鐵桶裡的水就慢慢地凝成了碎冰末兒似的東西了。

一桶雪花酪就這麼新鮮出爐了。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二十七,刨冰飲雪

小販們在兜售時通常這麼吆喝:“噯冰鎮涼的雪花酪喲,又涼又甜又好喝,管保您涼快又敗火!”

吃時只需舀出一些放小碗裡,小勺㨤著遞進嘴裡,那份冰爽脆甜,一準兒得在嘴裡打三個圈兒!

有道是: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採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如今,這類雪花酪早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電器的快速處理。但凡吃過土法制作的雪花酪的人,在久存的記憶中,或許還能夠感受到那一種歷史與時代交匯的瞬息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