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人生给我们的启示:只可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上

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各个行业不断规范。

以前靠着打擦边球、胆子大而发展起来的一些人、一些企业,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

这些人,从富翁变成了负翁,有的无法面对实现,选择了跑路。

人还是一样的人,方法也是同样的方法,而结果不再是同样的结果。为什么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形势变了。

因此,只可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上。

王熙凤的人生给我们的启示:只可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上

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料理秦可卿丧事时风光无限,而贾母归西再次主丧时却处处碰壁。

王熙凤作为《红楼梦》的主角之一,聪明果敢、杀伐决断,虽为女人身,却有男儿志。当然,姿色也不差,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显示她出众的才能。

协理宁国府说的是秦可卿死后,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无人主事,宝玉便推荐凤姐协助宁国府料理丧事。

凤姐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1.人口混杂,遗失东西;2.事无专职,临时推诿;3.需用过费,滥支冒领;4.任无大小,苦乐不均;5.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协理宁国府充分展示了凤姐的“辣手”,有一股不避锋芒的锐气。凤姐不怕得罪人,没有绕着矛盾走,而是迎着矛盾上,结怨树敌也在所不计。

有一个仆妇迟到了,也说了情,最后还是不饶,打了二十板子,出去回来以后,还要跪下来磕头叩谢。

正是在凤姐的管理下,宁国府从一盘散沙变得各项事务井井有条。

协理宁国府,凤姐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王熙凤的人生给我们的启示:只可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上

而在《红楼梦》中,凤姐还有一次主持丧事,那就是贾母死后,也是由凤姐来维持场面。凤姐还是那个凤姐,使唤的人也还是那些人,可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在料理贾母的丧事时,凤姐可谓是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出力不讨好;对上,她无法向邢夫人、王夫人交代,对下,佣人不听使唤,结果办得一塌糊涂,自己又气又急却无济于事。

为什么为这样呢?一切都是因为形势变了。

贾母归西时,宁荣二府大势已去,贵妃娘娘去世后,贾府被抄家,气数已尽,财政收入却是“进来的少,出去的多”,刚性支出没法缩减,收入来源却大大减少。

加之,贾母去世后,贾府失去了灵魂与支柱,凤姐也失去了靠山。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凤姐的性格容易得罪人,多年的积怨一并爆发,自然没人听凤姐的了。

而协理宁国府时,凤姐之所以显得底气十足,是因为贾府正处于鼎盛时期,家大业大,还有贾母撑腰。

说白了,两次主持丧事,截然不同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形势变了,大环境发生了改变。而凤姐没有认识到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没能实时做出调整,以至于出力不讨好,自讨苦吃。

王熙凤的人生给我们的启示:只可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上

凤姐的人生,真可谓是“成也丧事,败也丧事。”

时势造英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也需要借时势的东风。

因此,做人做事只能顺应时势,只能借势,不能逆势。否则,即便聪明、果敢如凤姐,也只能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