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靈活的孩子,原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父母課堂開課啦!!!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智力活動的靈活程度,具體來說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靈活性~

一是思維起點的靈活~

個體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出發點來看待問題,並設置不同的問題“初始狀態”,這樣才能為靈活地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二是思維過程的靈活~

從分析到綜合,從綜合到分析,孩子可以順暢地進行思維活動,善於組合分析,伸縮性大。

三是概括遷移能力強~

能自覺地運用所學習到的規律,並自上而下地運用於有關方面。

四是思維轉化靈活~

當運算或者遊戲規則改變的時候,個體能夠很快地適應並接受新的規則。

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是幼兒思維效率的直接決定因素,同時還深刻地影響著兒童未來數字能力、推理能力的發展。

思維靈活的孩子,原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幼小銜接階段,幼兒思維發展也處於銜接和過渡的階段,是培養思維靈活性的關鍵時期。

由於幼兒園大班兒童思維發展最大的特點就是過渡性,過渡期包含著兩層意思:

一是,這意味著這個時期是一個關鍵期。如果抓住了這個關鍵時期,就能很好地促進幼兒踏上一個新的思維發展階梯,實現思維潛能的飛躍。

二是,這又是一個充滿危機的時期。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將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發展的時期,甚至會使幼兒的能力發展和社會需求在幼小銜接這個坎上發生斷裂,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階段的學習。

總體來說,6歲幼兒認知和思維的靈活性正在突飛猛進的發展著,在這個階段通過適宜的刺激和培養,能夠更加促進思維靈活性的快速發展。

對兒童進行思維靈活性訓練,不能光靠說教,而要靠科學的方法,巧妙的設計,耐心的引導。

思維靈活的孩子,原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培養孩子思考和探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向孩子提問。

用一雙發現的眼睛看周圍的世界,會發現處處都隱藏著有趣的問題。

所提出的問題是孩子可以回答的,但是要通過思考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孩子樂於動腦的習慣。

對於孩子的回答,家長不要當一個高高在上的裁判,簡單地判斷孩子說得對還是錯。

而是要像同伴一樣,參與到孩子的探究和聯想中,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和想法,同時又能逐漸內化家長的經驗和知識。

常常進行這種探究式的回答遊戲,孩子的頭腦自然會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

思維靈活性的主要特點還表現為在對待同樣的問題上,能夠運用許多不同的辦法和途徑解決,一旦解決問題的思維出現困難,能主動地改變思路,從其他角度重新考慮問題。


寶爸寶媽們,你們學會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