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話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兩句詩的意境?

肖雙柒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在這海天相接,無邊無際的畫面中,我看到了明月、雲朵,還有無窮無盡帶給人遐想的色彩,是那麼的高遠而空曠、遼闊而蒼茫、深遠而廣闊......。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盪,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

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

我們一起來重溫下張若虛的《春江花夜月》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聞一多先生譽《春江花月夜》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作者張若虛(約670年—約730年),揚州(今江蘇揚州)人,詩人。曾任兗州兵曹。以《春江花月夜》知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他的詩僅存二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開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裡,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

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迴環反覆,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構,以整齊為基調,以錯雜顯變化。三十六行詩,共分為九組,每四句一小組,一組三韻,另一組必定轉用另一韻,象九首絕句。這是它整齊的一面。它的錯綜複雜,則體現在九個韻腳的平仄變化。開頭一、三組用平韻,二、四組用仄韻,隨後五六七八組皆用平韻,最後用仄韻結束,錯落穿插,聲調整齊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詩中春、江、花、月、夜、人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伸縮變化,把讀者引進了一個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作者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覆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覆雜的光與色,並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詩人沒有侷限於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複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無論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還是斜月與落月的迷離纏綿,抑或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月的傾注、砧上月的流照,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輪明月寫到如此清雅且奪人心魄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傳世之作、而應該是曠世之作了。

自《詩經》至張若虛,其間一千幾百年,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悽美多情。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齊梁聲律學,經過多年的醞釀發展,到了張若虛手裡,恍如金丹煉成突現奇光,語言聲律與形式技巧以及描篇佈局,被那樣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詩歌發展還找不到前進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後,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品書法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今夜,讓這溫暖的江水、明豔的春花和那一輪皎潔的明月,連同詩人那千古悠悠的情懷,一起走進我們的內心深處。

春天的江潮,一波連著一波,一直和那水勢浩蕩的大海連成了一片。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

此時此刻,試問江邊上是什麼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此情此景,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一波又一波地推送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誰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盪?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灞水春色


有一天,太陽落山了,張若虛獨自散步,來到富春江邊。他眺望著遠方,江水波瀾不驚,映襯著天邊起伏的遠山。

春潮暗湧,江水又漲起來了,一望無垠的水面好像與遙遠的大海平連。春風習習,夜蟲唧唧。詩人輕拂袍袖,揮去了擾亂他的小蟲。一輪明月從渺遠的大海上升起,照耀著平靜的江面。

詩人心如止水,白日裡江濤的轟鳴,飛鳥的聒噪隱匿了。只剩下這寂靜的夜,明亮的月,還有富春江邊星星點點的花樹。

他思緒如行雲流水,一首《春江花月夜》醞釀而生。“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起始兩句,就營造出一個安靜和諧的美麗畫面。

是啊,富春江某種程度上成了他情感的歸宿。江水寄託了他的情,江花、明月成就了他的美。我們今天看到這兩個詩句,也不由得被帶入了那晚的妖嬈夜色中。

正是由於這兩句生機勃勃、起勢壯闊。才有了以下“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等等諸多優美詩句傳世,展示給我們美不勝收的意境。

月亮的美色,在詩人的鄉思離愁中,怡如一杯醇厚的美酒,是歷經發酵苦悶的延伸和結晶。詩人看“灩灩隨波千萬裡”,水波漣漪,靜影沉璧,卻突然感到了心中有一絲不平。

為什麼月色籠罩春江千萬裡,可我望盡了春江水,也沒有看見家鄉的裊裊炊煙!

抑或他猛然發現月亮與自己一樣孤寂。明月愛戀著春江,卻苦於跨越時空,天地相隔。唯能與白水互映,不捨晝夜。依如詩人自己,長望這靜謐春江水,期盼能望見家中親人的縋眷。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寫於唐朝初年。詩人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這是其中之一。也因這一首詩,被稱為“孤篇蓋全唐”。

詩人真可謂是妙筆生花,輕輕揮灑,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壯麗奇境。筆觸細膩,創設了一個妙絕的神話世界。聞一多先生譽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千百年來為無數讀者膜拜。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張若虛這1首之外,尚存諸葛穎1首,隋煬帝2首,張子容2首,溫庭筠1首。

與張若虛的相比,或顯得格局狹,或顯得柔弱無骨。此雖舊題,經張若虛易手,藝術生命煥發出熠熠光茫。時至今日,細細品味,仍讓我們歎為觀止,餘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