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轟動一時,為何隱於世?是江郎才盡還是韜光養晦

十三年前,《明朝那些事兒》在萬千高端深沉的歷史著作中異軍突起,當年明月在一眾網絡小說寫手中一舉成名。這部“最有個性”,“最輕鬆”的歷史文瞬間吸粉無數。

書的開頭便十分不同尋常。

第一部“洪武大帝”聽上去雄赳赳氣昂昂,開篇卻是平凡的世界。

朱元璋的出生以及成長,沒有劉邦媽的“神龍蟠其身”,沒有楚霸王的“彼可取而代之也”,更沒有劉玄德家的“華蓋”樹。只是潦草的得到一個朱八八的名諱,只是意味著一個窮苦人家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一個寺院又將被迫納入了一個走投無路的假和尚。少年窮苦,青年繼續窮苦。若不是穿著和尚服毅然決然跑去投靠郭子興,朱八八可能要繼續窮苦下去。

《明朝那些事兒》轟動一時,為何隱於世?是江郎才盡還是韜光養晦


在這之後,朱八八將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璋,是一種鋒利的玉器,後人解讀“朱元璋”實際上就是“誅元璋”,即消滅元朝。在今後的史冊裡,這個名字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進取的人。

當年明月就是這樣將一個草根少年艱難走上一代帝王之路的經歷真實可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沒有天降異象,主角光環,有的是為了生存而掙扎,為了野心而努力抓住機會,一步步做出一番事業的朱重八;一個勞苦群眾中脫穎而出,在時代地角逐中險而又險地闖出一方天地的朱重八;一個平凡而又不尋常的起義皇帝;一個接地氣的鄉下孩子。

在《明朝那些事兒》之前,明朝在人們地印象中一直是集權與保守,殘酷與無道的。可以說,正是仰仗此書的風行草偃,一批作者也跟著效仿按需打造,往日予後世荒唐殘暴的印象的明朝,才在朝野上下得以鹹魚翻身。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客觀與理智,幽默與諷刺,其他歷史作品很難出其右。如果實在要舉出一例,那便非“老梁通史”莫屬了。同樣冷靜的品鑑,讓我們得以撥開雲霧窺見歷史真實動人的一角,讓我們關注歷史,體味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轟動一時,為何隱於世?是江郎才盡還是韜光養晦


正如作者當年明月所說: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說不清它是什麼體裁,但在我看來,在作者看來,在書粉看來,體裁也似乎並不重要。

我們只需知道,當年明月他寫出了一部可以在輕鬆中瞭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僅此而已。

“新秀”、“崛起”、“一枝獨秀”是當年明月的代名詞。

他本名叫石悅,1979年生,為湖北宜昌人。

他出身草根,趣味親民,題材多為可嚴謹可主觀的文史,寫法也不大正統,思想上是天馬行空,文字上是一針見血,發人深省。與檯面上那些高大上的學術著作,大致是不在一條道上的。

當年明月,這位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小城的傢伙,底層小公務員,在無數優品中遙遙領先,霎時佔據了大眾視野。他的第一部也是至今以來唯一一部作品《明朝那些事兒》,論創作實績,甚至是首屈一指的。如一座孤島,一片超脫俗塵的大草原,任你在其上放飛思想,愉快地認識,瞭解,感知歷史。

今之視昔,是黑馬一匹,是萬眾矚目,是名聲鵲起,是擁躉如雲,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而事到如今,這位轟動一時的寫手卻並未乘勝追擊,而是銷聲匿跡,再不出一文來慰藉讀者。

藍忘機問靈十三載都等到一不歸人,書迷們刷博十三載卻沒等到一篇文。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論水準,自然不必誇大。不必非得說有多高妙、有多頂尖、有多一流,但他對歷史的獨特解讀,幽默下注卻是能有人與其相較的。

《明朝那些事兒》轟動一時,為何隱於世?是江郎才盡還是韜光養晦


《明朝那些事兒》的爆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委實是這本書佔盡了天地靈氣,時過境遷之後,作者都無法超越自己,這極大程度上導致了他身份從“無名寫手”一舉高飛為“著名作家”之後,創作生涯卻成為曇花一現。

但這實在與“江郎才盡”扯不上關係,如果非要這樣講,那我只能搬出北宋詩人林逋了。很少有人熟悉這個名字,但他的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卻是無人不曉。只這一句,便勝過了其他千萬句,作詩時的心境、意境、情境,或許作者自己也說不清楚,再去試圖超越或者只是複製,未免可笑。。

所以說,有時候寫的多不代表就寫得好,當一個人把自己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心血賦予此時,而恰恰又趕上了寫作的重要契機,天地人都來捧場,好作品自然出世。而待這一處靈感用完,再尋到另一處就實在不簡單了。

因此這肯定不是他什麼江郎才盡的問題,說的未免玄乎一點,而是最好的寫作時機恰好碰上,以後又不大可能再見的問題。歷史上又太多作家,不是越寫越好,而是出手就是代表作,一輩子都無法趕上年輕時的自己。曹禺寫出《雷雨》之後,天天躲在書房寫,寫了不計其數的開頭,可也總是停在了開頭。再也無《雷雨》的感觸與靈光。

年輕時候的明月,是那種看世界、看歷史、看人性,都能冷眼看穿的人。《明朝那些事兒》最突出、最珍貴的東西,恰恰不在什麼嫻熟明史,也不在什麼寫法技巧。無名、清貧,不為名利,不為譁眾取寵,只是因為喜歡,只是為了釋放自己的思想,只是為了與同好者交流切磋,滿腔熱情,滿心喜悅。那樣的熱情,那樣奔放的思想,可遇不可求。時機一去,再想邂逅,何其難也!

《明朝那些事兒》轟動一時,為何隱於世?是江郎才盡還是韜光養晦


那麼土,那麼直白,那麼有趣! 帝王將相的生活,追名逐利的朝堂,你死我活的爭奪,爾虞我詐的角逐,突然都讓人沉迷其中。

作為作家,當年明月似乎早已隱於世,但他並非江郎才盡,他是韜光養晦。“當年明月”是”當年“,也是”明月“,是時時縈繞於心的白月光,不必再給它增添什麼色彩。

作為書迷,我依舊堅信並期待他有一天,能夠再次齊聚天地人,重出江湖朗照溝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