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5G有兩大剛性需求 行業數字化需要SA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5G有兩大剛性需求 行業數字化需要SA

​在近日舉行的主題為“Hello 5G,賦能未來”的中國電信5G創新合作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了“5G,創新引領數字時代”的主題演講。

5G有兩個剛性的需求:增強移動寬帶和行業數字化。徐直軍認為,行業數字化需要5G SA。

5G為了加快發展節奏、同時保持5G標準的全球統一,3GPP把5G分了兩個階段或者說兩種組網方式:NSA和SA。SA就是獨立組網、端到端用5G技術組一個網;NSA就是5G非獨立組網,它和4G組到一起。

由於5G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比如說Massive MIMO、新空口編碼、切片組網、控制面轉發面分離等等,其核心是希望通過各種技術的組合,把單用戶的速率提到10Gbps,同時還能做到低時延1毫秒,這是自動駕駛的需求。還有就是海量的連接,在每平方公里的連接數可以達到一百萬。

對於SA和NSA兩種組網方式,徐直軍認為,“5G的NSA只實現了超高帶寬,只有5G的SA,也就是5G的獨立組網,才能更好地實現低時延和海量連接。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用1毫秒低時延做自動駕駛,那只有SA才能實現。比如要把5G應用於工業的控制,只有SA才能實現。

“低時延以及海量連接,是整個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必然需求。但是要實現低時延,需要從核心網、承載網到5G的無線接入網端到端的切片支持,部分場景還要用到邊緣計算。海量連接也需要SA的標準支持。所以,5G這些特性只有在SA組網的情況下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因此,整個行業數字化需要5G的SA。”徐直軍說。

中國電信在政企市場上擁有絕對的優勢,進一步響應各個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需求。因此徐直軍認為“中國電信決定優選5G SA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必然的。整個產業界要真正體現5G的創新,體現5G的技術發展,必然走向SA。”

華為公司從2009年開始致力於5G的研究和開發,經過多年努力,構築了從5G核心網到基站,到5G手機、5G CPE和5G Modem都同時支持SA和NSA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徐直軍演講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參加中國電信5G創新大會。我首先代表華為公司,熱烈歡迎大家來到華為誕生的地方、世界創新沃土——深圳。也感謝中國電信選擇在深圳召開這場5G創新大會,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主題是“5G,創新引領數字時代”。5G發展到現在是一個很熱的話題,上週在上海參加汽車展的時候,聽很多人談論5G,聽完的結論是:“我們做了十多年的5G,不知道啥叫5G了”。

但是,對於5G在中國的發展,我一直是充滿信心的,特別是5G在深圳的發展,我認為更是大有可為。

5G有兩個剛性的需求: 增強移動寬帶和行業數字化

一個是我們通過智能手機每天使用的服務,叫移動寬帶,在5G上改叫eMBB,就是增強的移動寬帶,大家用的手機以後速度會越來越快。

大家清楚,4G已經帶來了很好的體驗,我們叫MBB,但是隨著提速降費以及不限量套餐的發展,單位用戶的流量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的4G用戶的DOU,也就是單用戶的流量,平均已經達到6GB。未來達到類似海灣國家,也就是平均每用戶60GB,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發展速度也導致了部分密集地區出現網絡擁塞、用戶體驗下滑的問題。老百姓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對流量消費訴求不斷提高,帶來持續的流量增長,使得我們繼續通過4G網絡擴展滿足需求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成本越來越高,頻率資源也不夠。

5G因此成為必須,通過採用大量新的技術,將把單位比特成本減少到4G的十分之一,這樣一來,5G就能為全面提升用戶體驗,以及大幅度降低網絡成本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外一個剛性需求是行業數字化。5G的使命是要改變社會,5G的大帶寬、低時延和海量連接的能力,可以全方位地改變各個行業的生產和運營。

比如不久前深圳春節聯歡晚會七分鐘的直播,以及這次的媒體高清直播,都是通過5G網絡進行的。如果採取傳統的衛星直播,因為衛星的帶寬資源有限,並且租金也比較貴,多機位直播必須使用直播車在本地編輯成一路視頻,傳回電視直播中心,一輛4K高清直播車要5000萬人民幣。

有了5G以後,一個基站帶多個終端,可以同時把多個機位的4K視頻直接傳回到直播中心,在直播中心進行編輯。這樣的話,5000萬的直播車就可以直接省掉,而且時延更低、體驗更好,所以,中央電視總檯大力在推進4K+5G高清直播。

在這個例子中,5G事實上改變了媒體行業、改變了高清直播的模式,並因此體現了5G的重要價值。

其實各行各業也是一樣,我們通過大帶寬、低時延和海量連接,使得5G能夠真正幫助行業把設備和管理之間的距離無限拉近,結合雲、大數據、人工智能,我們相信,5G將會把行業的生產效率提升超過10倍以上。

因此,對各個行業來講,5G也是剛需,對整個社會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行業數字化需要5G SA

5G有SA、NSA兩種選擇,SA就是獨立組網,就是端到端用5G技術組一個網,NSA就是5G非獨立組網,它和4G組到一起。

由於5G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比如說Massive MIMO、新空口編碼、切片組網、控制面轉發面分離等等,其核心是希望通過各種技術的組合,把單用戶的速率提到10Gbps,同時還能做到低時延1毫秒,這是自動駕駛的需求。還有就是海量的連接,在每平方公里的連接數可以達到一百萬。

5G為了加快發展節奏、同時保持5G標準的全球統一,3GPP把5G分了兩個階段:一個是NSA,一個是SA,兩個方式。

但5G的NSA只實現了超高帶寬,只有5G的SA,也就是5G的獨立組網,才能更好地實現低時延和海量連接。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用1毫秒低時延做自動駕駛,那只有SA才能實現。比如要把5G應用於工業的控制,只有SA才能實現。

低時延以及海量連接,是整個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必然需求。但是要實現低時延,需要從核心網、承載網到5G的無線接入網端到端的切片支持,部分場景還要用到邊緣計算。海量連接也需要SA的標準支持。所以,5G這些特性只有在SA組網的情況下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因此,整個行業數字化需要5G的SA。

中國電信在政企市場上擁有絕對的優勢,進一步響應各個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需求,我覺得中國電信決定優選5G SA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必然的。整個產業界要真正體現5G的創新,體現5G的技術發展,必然走向SA。

華為端到端同時支持NSA/SA

華為公司從2009年開始致力於5G的研究和開發,經過多年努力,我們構築了一個端到端的,從5G核心網到基站,到5G手機、5G CPE和5G Modem都同時支持SA和NSA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而且我們也看到,縱觀從2G、3G到4G的演進歷程,5G是歷次演進中最快實現手機和網絡端到端同步推向社會、同步能夠商業運用的,所以要感謝整個產業界的共同努力!

從華為來講,我們把NSA和SA視為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兩個特性。

這種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已經於今年3月30日在深圳電信進行了測試驗證,而且整個端到端解決方案,在支持中國電信基於SA和NSA混合發展的情況下,來更好地實施中國電信的SA優先的發展戰略。

所以,在今天的會場,我們部署了同時支持SA和NSA的5G端到端系統,剛才大家看到的應用,或者大家體驗到的有些應用是用SA支持的,有些應用是用NSA支持的。

天翼雲+5G, 更好地滿足行業數字化需求

天翼雲,作為一個最安全的雲,已經服務了全中國上百萬的企業。如果把天翼雲和5G加起來,能夠更好地滿足行業數字化的需求。而且中國電信已逐步把天翼雲作為中國電信面向政府和企業的統一平臺和入口。

同時,通過天翼雲,聚集了優質的行業應用,通過5G的SA端到端的切片網絡,來支持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能夠更好地把所有的物連接起來,通過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更好地使能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我相信,通過“天翼雲+5G”,能夠使能中國電信更加如虎添翼,更好地促進整個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

中國電信-華為BJIC 促進5G使能行業數字化的商業創新

華為和中國電信有近三十年的合作,可以說“沒有中國電信就沒有華為”。中國電信幾十年不斷在支持華為,在測試、驗證華為的產品,使得華為的產品不斷走向成熟,使我們具備了面向全球、走向全球,在170多個國家存在和發展的能力。

同時,去年華為和中國電信在巴塞羅那發佈了BJIC,即商業聯合創新中心,未來我們會聚焦在5G的行業數字化使能上。

希望通過中國電信和華為以及行業夥伴的共同努力,可以加速整個行業數字化的進程,加速整個行業智能化的進程,進一步真正實現數字中國的夢想。謝謝大家!

來源:C114通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