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在馮瑋瑜老師的專欄裡,我們欣賞了許多美好的器物和它們的典藏故事,其實,大家對馮老師自己的故事更感興趣:被稱為廣州地道的“西關小姐”的她,是如何從房地產開發領域轉戰到收藏界,並最終成為中國收藏界難得一見的頂級女收藏家之一的?她的收藏理念為什麼令業界刮目相看?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吧。


耳濡目染,是“收藏選擇了我”

廣州有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東關少爺,西關小姐。”其實,這是對廣州傳統生活的區域性劃分。而馮瑋瑜自幼在西關長大,是名副其實的“西關小姐”。

在西關,嶺南傳統文化氛圍尤其濃烈。這些富有嶺南特色的地域文化,給兒時的她留下某種無法取代的記憶。那時,馮瑋瑜的家庭雖不是很富裕,但卻保留著一份獨有的文人氣息。桌上的石灣陶、牆上的字畫、櫃子上的花瓶瓷器等等,一些富有人文情懷的擺設滲透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物件所形成的整個家庭氛圍潛移默化得感染著馮瑋瑜,並在她骨子裡留下了屬於傳統文化的烙印。

馮瑋瑜在畢業後進入了房地產開發領域。那是一個商業氣息很濃厚的行業,她見證並經歷了整個地產的黃金週期。“之前,我並沒有想去從事這個行業,但是我很有幸進入了這個行業,獲得了經濟上的收穫。”

收穫總與努力同行,馮瑋瑜正是一個任何事情都追求做到極致的人。直到她結婚懷孕後,地產事業才告一段落,她選擇全資退出公司並盡情享受媽媽這一新的人生角色。

馮瑋瑜的父輩極愛中國傳統文化,一直都有收藏文物的愛好和習慣。在上世紀80年代,在收藏風氣還未形成、旁人難解的目光下,就已把目光放在明清官窯器上,在當時廣州的文物商店收進了不少精品。那時花一千幾百買下的器物,如今在拍場上價格早已不知翻了多少倍。

在為家人整理藏品的過程中,馮瑋瑜頗有感觸,“看著它們,就如同看到了歷史的變遷”。自此,馮瑋瑜也加入到家族的收藏行列中。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我之所以能進入到這個行業,除了自身的喜愛以外,更多的是我受到了老一輩的影響,他們做收藏,我耳濡目染,加之本身我是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我覺得收藏既是家族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與其說是我進入了收藏這個領域,倒不如說是“收藏”選擇了我。”

精品至上,獨愛全黃釉瓷器

從明清官窯器名品入手收藏的馮瑋瑜,眼光“挑剔”得很,以收藏“對美達到極致自然”的單色釉瓷器為主線,只入手大拍賣行裡傳承有序、品相完美的器物,兼之專家團隊把關及自身獨到品位,十多年收藏路下來持續買入,藏品件件精品,並對之進行研究梳理,完善收藏體系。

這種家族式的收藏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基本上都在蘇富比、佳士得、嘉德等大拍賣行進行購藏。因持續買入名品,馮瑋瑜也成為各大拍賣公司珍惜的VIP級藏家。每到大拍小拍,這些拍賣公司都精心為她推薦適合的藏品。

在眾多明清官窯器名品中,色調清醇雅緻的單色釉瓷器,是馮瑋瑜的最愛。而在單色釉中,她又致愛級別極高的全黃釉器,因而在馮瑋瑜官窯器收藏中,黃釉器收藏得較為成系列,輔之其它的釉色器。黃釉在明清二代,是等級最高的瓷器,因為“黃”與“皇”同音,據明清典章規定,黃釉器為宮廷及祭祀專用,不得僭越。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馮瑋瑜的部分黃釉器藏品。

馮瑋瑜藏了不少明代的黃釉器,特別是弘治的黃釉器,而清代從順治到宣統,每個朝代的黃釉器精品,馮瑋瑜都有收藏。廣東省博物館某專家在看到馮瑋瑜這一系列的收藏時大為感動:“這是我所見過收藏黃釉器最多的藏家了,沒想到民間也有這樣成體系的收藏大家。”

馮瑋瑜在拍賣場上的競拍故事精彩紛呈,我們在之前的專欄已經講了馮瑋瑜好幾個入藏故事,今後馮瑋瑜專欄會繼續推出。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我格外珍惜當下的生活,我特別喜歡一句話:花開剎那,器納千年。‘花開剎那’就像我們短暫的人生,對比我所收藏的這些器物來說顯得尤為短暫。而瓷器從高峰走到現在,早已跨越千年,所以‘器納千年’。”

目的明晰,求高品質不“撿漏”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老師去年到廣州,見到馮瑋瑜談到她明清官窯器藏品時問道:“你這一體系的藏品有多少件?” 馮瑋瑜答,“一百件左右。” 呂成龍說,“這就對了,我最怕聽到的是有一千幾百件的,數量太多的大多不好。你對自己的收藏目的很明晰。”

對於馮瑋瑜來說,收藏是沒有“撿漏”、沒有傳奇的。她認為:買得貴其實就是省錢的一種方式,因為不存在“撿漏”心態,也沒考慮炒賣,沒有功利心,反而“交學費”也就少了。

但凡古玩瓷雜,無一不涉及真偽之爭。對於這個問題,馮瑋瑜有她獨到的見解:一是主攻大拍賣行裡的特色專場,比如“仇炎之專場”、“玫茵堂專場”、“陳玉階專場”等等,這些特色專場釋出的拍品,來源清晰可靠,也就是說明了藏品的前世今生很重要,即要收藏流傳有序的知名拍品。

去年某場國內大拍,馮瑋瑜購藏了一件宣德甜白釉的暗刻花蓮子紋碗,品相極其精美。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明宣德甜白釉的暗刻花蓮子紋碗

在拍賣前,她查閱資料發現,這件器物的流傳紀錄很清晰,150萬起拍,最終以230萬落槌將之收入囊中,“如果是前幾年的市場環境,競價會更激烈,這個價錢也未必能拿下。”

另外,聘請專家團隊把關也十分重要,同時還能梳理藏品資料,對藏品有更清晰定位。對即將拍賣的物件,她都會做一個研究規劃,有時甚至會去現場上手瞭解,然後對這個器物的品相和價格等做一個綜合的評分,來決定是否購買。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從一開始,我們就從高品質器物入手,有時甚至相對高價提前買入一些動心的藏品。這樣的藏品已流傳稀少,能收藏一件是一件,我們不急於一時,而應持續性地從長遠規劃來收藏。”

展出分享,只藏不展是對藏品的辜負

除主線明清官窯器藏品之外,嶺南名家書畫、黃花梨傢俱、石灣陶等作為馮瑋瑜的輔線收藏,也已頗有成效。不僅如此,她也樂於展示自己的藏品:

2014年在廣東省博物館,馮瑋瑜做了一個石灣陶藏品個人收藏展,這是廣東省博物館首次舉辦個人收藏展;

2016年5月,應中國嘉德邀請,在北京舉辦“皇家氣象一明清御窯黃釉器特展”,這是中國大陸私人藏家首次序列化、系統化收藏和展出明清御窯黃釉瓷器;

2017年10月,應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邀請,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舉辦國內首個由國有博物館、考古研究所、收藏家共同舉辦的學術展覽“黃承天德一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珍品展””;

2018年7月,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國內罕見的以單色釉為專題的古瓷器展覽一“五色祥雲—自得堂藏宋元明清單色釉瓷器特展”……

“目前為止,我們藏品都是隻藏不賣,但如果只是一直藏在家裡,那實在是太辜負它們了,做展覽則可以和大家分享,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馮瑋瑜藏品的部分展覽現場。

其實石灣陶對於馮瑋瑜的整個收藏體系來說佔據份量不大,但因在收藏過程中持續推廣,得到不少石灣陶藝大師及專家的肯定與信任,這令她在這一領域聲名鵲起。

對於石灣陶的收藏脈絡,從清末民初到現世大師的作品以及中青年陶藝家的作品她均藏有,也是一個完整體系。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馮瑋瑜的石灣陶藏品

與官窯瓷器的高逸雅緻不同,石灣陶體現的是一種民間的審美,因極具嶺南特色,更是自小耳濡目染的一種文化體現,所以更多時候,馮瑋瑜對石灣陶是一種情感傾向的收藏,她希望石灣陶在發展過程中既保留原有特色,亦符合時代審美。

而在名家書畫收藏版塊,馮瑋瑜依然走精品路線,以收藏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林墉、賴少其等嶺南名家作品為主。

馮瑋瑜最初收藏楊之光老師的作品是出於喜愛,因為收藏得多了,就在雅昌藝術網做了鑑證備案並出書《楊之光傳世作品全集》,沒想到竟然是《全集》裡藏品最多的藏家。後來楊之光老先生知道此事,對馮瑋瑜的用心收藏亦十分認可。雅昌和其它機構舉辦有關“楊之光畫展”也經常向她借展。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馮瑋瑜藏品:著名書畫家楊之光作品《春之舞》


對於明式傢俱的收藏,馮瑋瑜以黃花梨傢俱為主,與其它藏而展的藏品不同,她在明式黃花梨傢俱收藏版塊考慮得更多的是它們的實用性,家裡書櫃、床、畫案、几案、四出頭官帽椅等等,幾乎都用上了。

去年北京故宮傢俱部的宋永吉老師來廣州開講明式傢俱講座,就把馮瑋瑜收藏的兩套海南黃花梨傢俱借去展出並直接當講座的教學用。

馮瑋瑜收藏的明式黃花梨傢俱,雖然價錢不菲,但她並沒有束之高閣,寶而藏之,而是當實用器使用,家中保姆睡午覺用的,就是黃花梨的羅漢床。黃花梨羅漢床她家有三套,另外一套三圍獨板羅漢床,小孩子蹦上蹦下,就當成蹦床了,她也樂呵呵地不管。

“我們不敢說和大藏家比肩,他們有收藏故事,有炫目的藏品。我們沒有故事,我們只是因為喜愛而收藏,我們沒有投資增值的功利之心,一切隨緣,收藏是一種緣份。”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我們應該做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進行提升,而不是摒棄傳統文化。”

藝術傳承,收藏是推廣藝術的磁場

收藏、研究、推廣,不同身份的轉換,令馮瑋瑜能夠橫向接觸藝術鏈條上的一批頂尖人士,同時也能與一批專業學者教授對接學術問題,或與頂級拍場公司負責人交流市場趨勢……這些都一點一滴地反饋到她自身的學習修煉中,提升了眼界與思路,成為她在文化藝術領域做推廣的有力鋪墊。

在這個過程中,馮瑋瑜最深的感受是,身邊不少朋友資金十分充足,但真正願意投入文化藝術領域的人並不多,這讓她十分惋惜。

“資金就是門檻,但又不僅是資金的問題,盈利模式又是一個問題,做文化事業還需要耐心,因為傳統文化需要一個理解過程,需要有長遠的規劃,也需要能夠引領更多人進來。”

馮瑋瑜不遺餘力推動石灣陶藝的發展,同時延攬名家開設“融熙文化大講堂”,向廣東省博物館發展基金捐款等,希望儘自已一點綿力,做一個“燃燈者”,去推動廣東區域的收藏氛圍。有人對馮瑋瑜說,你把石灣陶藝推廣起來了,卻是別人獲利了,你投入了那麼多錢,值得嗎?

馮瑋瑜卻認為不能從經營的功利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最初我們會有一個規劃,持續投入五年,但如果五年後並未達到預期,我們還將繼續投入。因為這是事業,不是生意,我們將用一輩子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

這種態度與持續努力的成交效,得到了政府、藝術家等多方認可,“其實從事藝術事業之後我變得更開心了,因為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正能量。我覺得藝術對人與人之間有很強的粘合強度,當你在這條路上努力時,會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來幫你。”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我們盡己所能去做一些事,看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人進來。我希望能帶動這批人去喜歡、去感悟、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因為我覺得家族式的精神傳承才是留給下一代最好的財富。”

掘金之路,帶著投資眼光挑選精品

在親身經歷了眾多國內外的頂級拍場後,馮瑋瑜記錄了自己總結的經驗和拍賣的經歷,在網絡上發表後在收藏圈內廣為傳閱,吸引“藏粉”無數。在和“藏粉”交流後她發現,很多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品的新人想入行卻苦於無門可入,於是她產生了自己寫一本書給入門者提供指導的想法。

很多收藏行家都知道,作為收藏者,能與中國甚至全球的頂級專家見面已是夢寐以求的事,馮瑋瑜在書中卻以文圖展現她與專家們交流、討論、交往的過程,令人豔羨;馮瑋瑜還真實描述了她所目睹的名滿天下的頂級藏品,在蘇富比、佳士得、中國嘉德等全球頂級拍賣行成交的實況;書中還收錄了130多幅美圖,其中不乏作為收藏參考的“標準器”。

“股票是銀、房產是金、收藏就是藏在你家的鑽石。”在馮瑋瑜看來,收藏是追求財富自由的必由之路,《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中有她娓娓道來的輕鬆、有趣的收藏故事,也有她10年親歷全球頂級拍賣會獲得的經驗和理性分析所得的收藏規律。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進入收藏領域,我經常聽到的就是:交學費、水很深、看不懂……其實在我們日常裡面是可以規避的,只是很多人一旦進入這個領域經常會忽略常識。其實進行一定的學習是能把握住一定的規律的,通過這些常識、這些收藏規律和經驗,你可以少交甚至不交學費。”

收藏界女神:沒有“撿漏”心態,買得貴就是省錢

*有意邀請馮瑋瑜老師出席各類大型文化藝術活動、展覽、講座、分享等活動項目,可於文章底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