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旅名城 賡續鄉鎮史話」​郟縣李口鎮:​謀聖故里龍鳳地

郟縣李口鎮:謀聖故里龍鳳地

「打造文旅名城 賡續鄉鎮史話」​郟縣李口鎮:​謀聖故里龍鳳地

郟縣李口鎮張良故里

平頂山晚報記者 孫書賢 文/圖

郟縣東南部的李口鎮地處宛洛古道,歷史上名人輩出,有漢初三傑之一的謀聖張良、明朝隆慶年間的戶部天官李一本、明朝布政使王尚絅等。李口鎮張店村2008年10月被評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且有張東村、張西村和張南村三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另有9個省級傳統村落。

張良故里聽傳奇

一代謀聖張良故里張店村,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東望紫雲山,西顧鏵角峰,南依霧龍山,北臨汝河。一水自東南流向西北,是中原腹地獨有的四十五里倒流河,故稱“聖人面前水倒流”。當年諸葛亮和徐庶來張店拜謁西漢留侯張良,亦贊這裡清淨秀逸,乃龍鳳之地。


「打造文旅名城 賡續鄉鎮史話」​郟縣李口鎮:​謀聖故里龍鳳地

張良畫像


張良,字子房,秦漢之交傑出的謀略家、政治家。《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五世相韓,及韓亡,良散千金家產,欲為韓報仇。


清咸豐《郟縣誌》記載,郟縣轄小豐堡、榮梨堡等10個堡。小豐堡管轄郎廟、袁莊、張大店、張小店等19個村。眾多史料及出土文物準確地佐證了張良是戰國時期韓國城父小豐堡張大店(張店)人。


司馬遷贊張良:“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李白有詩曰:“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徜徉於古色古香的紅石老街,穿越幽深的古宅小巷,提督府、西酉盛、東官宅、西官宅、北義和、南義和訴說著不朽的歷史傳奇。謀聖張良紀念館裡,張良彩塑位居正堂,漢石刻記載著諸葛亮21歲時和徐庶拜謁留侯、瞻仰張良像時的留言,“亮攜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賢宗。觀地勢不嚴,然清淨秀逸,乃龍鳳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吾輩嘆之、敬之、效之”。


新修砌的紅石寨牆給古村落增添了幾許詩韻,張良擺山益智遊戲園和街頭牆壁上的一幅幅與張良有關的彩繪故事,讓人彷彿觸摸到了久遠的歷史脈搏。


「打造文旅名城 賡續鄉鎮史話」​郟縣李口鎮:​謀聖故里龍鳳地

張良故里古寨牆遺址

進士莊裡話天官

來李口,首先就要拜謁天官李一本。據傳天官李一本祖籍山西高平,始祖李寬於明朝洪武年間帶領族人遷郟,居於馬鞍山與鏵角山兩山中間之北。五條小溪穿流而過,村名為“五道河”,明朝中期又稱“興化”。明初李一本和其子李時馨、李時馥皆中進士,在鎮東西大街分別建有東西大閣。東閣門上額“進士莊”,西閣門上額“司徒裡”。清朝時期李口歸屬小豐堡管轄。清同治六年建寨,取名萬全寨。有“雲屏”“龍障”“瑞凝平麓”“芝水環抱”四塊石匾保存。因李氏族人在此開枝散葉,村子就稱為李家口村。


李一本,明朝嘉靖年間舉人,隆慶年間進士,曾任河北撫寧縣令、浙江寧波知府。1571年升任戶部主事,掌管錢糧。萬曆年間皇帝朱翊鈞念李一本一門三進士,把當時的興化“李口”改為“進士莊”。


李口雙層跨街建築東大閣青石匾額上書“進士莊”。轉向樓佔地5.5畝,曾經從一個門進去便可走遍48間樓,清一色的青磚藍瓦、脊坡式雙層明式建築。然而,悠悠歲月已把它打磨成一種記憶,如今蕩然無存。


李口的街長而斜,縱橫交錯。一處處古老的建築,顯得深邃而靜謐。深宅大院、二層繡樓上居住的現代人,聆聽著先祖們流傳下來的精彩故事,日子過得美滿而幸福。


西大街註定引人注目,明朝建築風格的天官府雕樑畫棟,三梁起架,五脊六獸,筒瓦扣頂,古樸而又莊重。紅石鑿刻的九欞窗剔透而精緻,典雅而高貴。宅院外還有刻著“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四月望日”字樣的紅石碾盤。天官府主宅西跨院的三間臨街樓房更是方木圍裹,金磚鋪地,且防震、防火,令人歎為觀止。


「打造文旅名城 賡續鄉鎮史話」​郟縣李口鎮:​謀聖故里龍鳳地

李口天官街景

東南村中尋倉谷

在李口鎮東南村的王姓人家,系明代布政使王尚絅的後裔。王尚絅,字錦夫,號倉谷,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作品為《倉谷先生全集》,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祖父王宗為兵部主事,其父王璇為中州著名學者,其子王同曾任海州知州、隨州知州。


1531年,王尚絅辭世後就葬在馬鞍山芝河邊,王氏後人曾立有四道牌坊。可惜的是,這些象徵著王氏家族榮耀的牌坊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時代的車輪滾滾前進,如今的李口鎮展示新姿,電商產業園、菸草科技園、小昝莊特色果蔬大棚、張良故里特種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白龍廟魚菜共生無土栽培新型農業項目、王辛莊山兒西蜜瓜種植基地以及東南村優質獼猴桃園、張西村優質三紅梨種植採摘園等無不向世人展示著她的獨特魅力。


「打造文旅名城 賡續鄉鎮史話」​郟縣李口鎮:​謀聖故里龍鳳地

張店村張良展覽館


● 霧龍山的傳說


據傳,秦朝覆滅,楚漢戰爭又起,楚霸王項羽聽亞父范增之計,下決心斬草除根,派兵到陽翟斬殺張良,良得項伯密信單身獨騎連夜逃出,行至沙澗口馬棚山下,沒敢進村,就在山腳下一破草棚中棲身,近四更時準備離去。張良見山下火把通明,知是追兵已近,急向南行10裡,回頭望時,山上大霧籠罩,霧中五龍盤繞上方,見有神像,張良大悟,口呼:“救我也!”下馬拜了三拜後策馬而去。從此,馬鞍山又多了一個“霧龍山”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