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开国中将张国华22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1938年,张国华担任师直属政治处主任的这段日子,第115师师部除了1938年9月在汾离公路有过“三战三捷”的战斗外,其余时间都在孝义县碾头村驻训。在此期间,师部召开过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及体育比赛等重大活动,每次活动,张国华都亲自审定节目,检查排练情况,发现某些情节不符合敌后斗争的实际和需要,他都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有时候,他看到一个好节目,总是高兴得连声夸赞,因而宣传队的积极性很高,呈现给部队的节目都是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在业余时间,张国华还经常带领大家跳苏联民间舞蹈,政治处上上下下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1938年8月,八路军115师战士剧社青年队在晋西演出

1938年12月19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晋西大地银装素裹,天地间一片苍茫。遵照中央军委命令,第115师直属队和第343旅686团,在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东挺进。

115师顺利通过了敌军封锁的汾河。张国华回望被封冻了的汾河河面,想起汾河湾之畔的曲沃,不禁触景生情。这里曾留有春秋时代“重耳走国”救晋的史典,如今,八路军重踏这片文明故地,也正是为了救国。张国华突然想到应该庆祝下,于是,勒转马头,朝队伍左翼的宣传队疾驰而去。

“刘文清,到了宿营地,剧社演一台节目!你赶紧和刘乾益副队长筹划一下。哦,还有,让刚分来的朱毅领着李圭、王汉增、赵全志再多写一些宜传标语,记住,每到一处都要张贴!”张国华说完,用马鞭抖了抖大衣上的积雪,扬鞭又向队伍前方奔去。

一到宿营地大家便忙碌起来,有的拾柴,有的提水,有的搭帐篷,可张国华和宣传队的同志却顾不上这些,他们在排练歌舞《抗战到底》、小合唱《赴战去》等节目。匆忙编排的节目质量虽然不高,但张国华依然耐心观看,提出修改意见:“艺术要符合斗争实际需要,比如,戏剧《顺民》中,老大爷被日本兵枪杀了,他的儿子觉醒了,要抗日!抗日的愿望是好的,但不能以烧自己的房子来表达呀。我们号召群众坚壁清野,为的是不给敌人留下粮食和物品,迫使敌人不得不离开,至于房子,还得留下,敌人走了,老百姓还得回来住……”

张国华对行军途中的每一场文艺演出都很重视,他要求宣传队把每场演出都作为第一场来演,所演的内容要真实生动,要让没有文化的乡亲看懂,知道八路军的抗日救国主张,明白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演出前他亲自审查节目,演出中陪同官兵、群众观看,收集反映,演出后慰问演职人员,加以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八路军在教唱歌曲

经过短暂的停留,部队又启程了。张国华和政治处副主任匡斌骑马并行,一路谈起天寒地冻翻越雪山的经历。

“张主任,咱们又要翻雪山了,前面就是绵山。”

“绵山,就是介子山吧?”张国华挺直腰杆在马背上有节奏地晃动着身子,“相传春秋时晋国名士介子推,与他母亲结庐隐居在此。晋文公多次派人请他出山为官,都被拒绝了,晋文公盛怒之下,下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就范。介子推宁死不屈,结果被活活烧死。”

“刚烈!有气节!”匡斌感叹道。

“到了山脚下,政治处开展一次动员,请走过长征路的老同志传授爬雪山的经验。绵山虽不及夹金山高,但那时是夏季,我们还喝了点酒,山上都是冰天雪地。现在是数九寒冬,山上更寒冷,要防止冻伤。听说绵山有个叫‘好地方’的地儿,不少人都以为那儿可以歇息,殊不知,那儿可是索命的地方。”

“够可怕的!”匡斌摇了摇头。

“因此,我们不能麻痹大意!”

12月26日晨,张国华亲自组织动员:“没有那么多酒御寒,但我们准备了生姜,保证每人有一块。

各直属单位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行动要快,相互搀扶,不能掉队,更不能在山顶一个叫‘好地方’的地方停歇……”

准备就绪,官兵一个接一个,连成一条长龙有序地开始上山。山路曲折蜿蜒,越往上走,道路越陡峭狭窄,积雪越来越深,接近顶峰竟深达一尺多厚。刺骨的寒风透过薄薄的棉衣,一直钻到骨头缝里。

李圭、王化南、尤瑞雪等几名新战士和刚从延安来的学生干部累得筋疲力尽,倒在地上想喘息一下,张国华亮开嗓门喝令:“把他们拽起来,不准在地上休息!把我的马牵过去,走不动的,拖着马尾走!”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经过“后悔沟”“十八盘”,终于登上了叫“好地方”的避风处。这里有一处三面断墙而无房顶的避风处,张国华有些不放心,安排李鉴在此督促直属队的同志,立即下山,不得在这儿停留。

经过一整天的行军,傍晚时分,东进支队到达东面山脚下。经统计,部队有300多人冻伤,都是在“好地方”烤火所致。还有一些战士由于缺乏爬雪山的经验,长眠在了峰顶。而师直属队在张国华反复动员、叮嘱、监督下,无一人亡,剧社的30余人无一人冻伤。

1939年元旦,第115师到达晋东南八路军总部驻地屯留附近的常德村。朱德总司令员特地到驻地看望部队。

“那就是朱德。”张国华站在队伍中,悄悄地向翘首张望的李鉴说,“一个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标准军人!”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朱德

朱德一双平静而又深情的目光环视了整齐的队列,张国华感觉到这双眼睛,是一双被苦难和传奇浸润的眼睛。朱德浓郁的四川仪陇县口音充满磁性:“同志们,蒋军在全国各地挑起摩擦,制造流血惨案。不久前,蒋军顽固派就袭击了我八路军一个支队并强令冀南行署取消抗日组织。为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蒋军还在敌后成立鲁苏和冀察两个战区司令部,无理地要求115师归还第二战区建制,八路军在山东的地方部队统一由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

对蒋氏的命令,八路军当然不会买账,副总司令彭德怀为这事要去冀南找蒋军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谈判,115师正好以东进支队名义护送彭德怀。

东进支队从晋东出发,经河北、河南,历时两个多月,行程3000华里,进入了山东境内。

广阔无边的大平原展现在眼前,张国华极目眺望,星罗棋布的小村庄犹如漂浮在海面上的无数岛屿。远方地平线上,映现出飘动的水影,令人赏心悦目。东进支队的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快速行进,3月2日到达了鲁西郓城县北边轩楼、状元张楼一带。

“老匡,郓城可是《水浒传》中的名城,宋江的家乡,梁山好汉揭竿起义的地方,想不到在抗日的硝烟中,我们成了现代的梁山好汉,来这里替天行道。”张国华说着,嘴角漾起笑纹。

匡斌纵声大笑:“老子们是梁山好汉!想活命统统放下武器!”

郓城的群众和士绅闻知八路军到来,即派代表远程到师部迎接。说来也怪,东进支队刚到,一场大雨在电闪雷鸣中倾盆而下。刚跨进师部大门,开明绅士孙厚甫就激动地说:“日寇占据郓城,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四乡百姓苦不堪言。今义军一到,旱天逢雨,好不及时。”

“天灾已解,人祸犹存。盘踞在郓城西北樊坝的伪军刘玉胜团和汉奸县长兼保安司令刘本功叔侄相互勾结,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罄竹难书。”郓城县委书记梁仞千愤然道,“这一带虽有地下党郓城中心县委在活动,可我们党员少,只有100多人,没有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现在日伪已占领了济宁和郓城,气焰嚣张;蒋军不战而退,散兵土匪到处都是,地方顽固派也乘机扩充势力。”

罗荣桓、陈光在郓城地界早有所闻,拍案而起,当即决定让第686团为民除害,以此作为献给山东父老乡亲的见面礼。

那场大雨整整下了两天两夜。3月3日夜,686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杨勇率部冒雨急进,攻打樊坝。部队勇猛冲进敌人围寨,全歼伪军保安团600余人,生擒伪团长刘玉胜。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一杨勇(1913-1983)

首战告捷,八路军声威大震。“八路军来了”的喜讯在鲁西地区迅速传播开来。

在部队准备继续东进的前一天夜晚,罗荣桓和陈光还有一桩事未了:留谁下来,在鲁西建立抗日根据地?

按罗荣桓的想法,让骨干留下。他认为开辟抗日根据地比在运动中寻机歼敌更为重要,更符合抗战的长远需要,但他又不忍心夺去陈光的爱将。

罗荣桓取下眼镜哈了一口气,一边揩拭镜片,一边用浓重的湖南话说道:“老陈,你决定吧!”

陈光笑了笑,说:“老伙计你的心思我明白,别顾忌太多,大局为重!”罗荣桓戴好眼镜,从上衣口袋取出钢笔,笑道:“我就信手点了。”陈光接过罗荣桓写的纸条,露出笑容,“正合我意!没有意见!”

19时,师部通信员急匆匆跑到张国华休息处:“张主任,陈师长、罗政委请你马上到县委开会。”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陈光(1905-1954),湖南宜章人,曾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林彪负伤赴苏联养伤后,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

“什么会议?该不是强调明天渡运河的事?不对,这会该由师政治部副主任召集呀,到底是什么事会让师首长饮点我参加?”张国华还没反应过来,通信员已不见踪影,他不敢怠慢,快步向设在县委的师临时指挥部走去。

“报告!”

“进来!”张国华熟悉这声音,是师政委兼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坐。”陈师长示意张国华坐在他对面的那把木椅上,杨勇也在此,不到半分钟匡斌也喊“报告”进来了。

“到齐了,我们开始吧。”陈光宣布,罗荣桓点了点头。

“明天就要继续东进了。为什么这时候召集你们几位?”

张国华和匡斌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杨勇的表情倒是从容,像是知道原因。陈光继续说:“樊坝一战,八路军扬了名,鲁西人民盼我们来建立抗日武装!罗政委和我慎重考虑后,决定将此重任交给你们几位有独立开展游击战经验的同志!”

罗荣桓补充道:“鲁西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联系山东(运河津浦铁路西)抗日根据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与延安陕甘宁边区的枢纽、走廊,成为势在必争之地。你们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有没有信心?”

“有!”三人立即起立,异口同声回答。

好!杨勇率第686团直属队大部和第3营,以及张国华、匡斌的师直属队特务连、担架队和宣传队留在运西地区,配合地方党发动群众,扩充部队,创建运西抗日根据地。”

(未完待续)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115师挺进山东,杨勇首战生擒敌团长,张国华受命建根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