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與澳大利亞的恩怨,從何說起呢?

阿富汗與澳大利亞的恩怨,從何說起呢?


阿富汗,也曾經輝煌過,比如,在1747年的阿富汗王國被稱作為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穆斯林國家。


阿富汗的位置太重要了,位於亞歐大陸的中央部位,有著“亞洲命運的十字轉門”之稱,彼得大帝曾言,誰征服了阿富汗,誰就征服了亞洲


也就是說,凡是能將阿富汗看成“亞洲十字路口”的人,都是具有世界眼光的戰略家。當然了,真正有實力用這個角度去思考,並且有所舉動的人,背後定然有一個世界級的強悍國家背景。


這就註定,阿富汗成為一個角鬥場。


遙遠的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帖木兒,我們就不談了,畢竟跟當前時局關係不大,但這個邏輯我們一定要在內心中深深打上烙印。


19世紀以後,英國成為全球霸主,亞洲地區的阿富汗看來少不了被關照一下。


阿富汗南部的印度,那時候早就是英屬印度,印度實現獨立脫離英國,也是發生在二戰以後的事情了。


而英國想要拿下阿富汗,遭遇到了另外一個強大的對手,實際情況是與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兩虎相爭。


阿富汗成了兩者中間的緩衝國。


1993年英國人威脅下籤署的《杜蘭協定》,將“杜蘭線”以南本屬阿富汗的普什圖人聚居區劃歸英屬印度,阿富汗永久地失去了這片通往海洋的土地。


1919年阿富汗擺脫英國控制,獲得獨立,這恐怕是阿富汗人民過得相對安穩的一段日子了。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1989年蘇聯撤軍。


蘇聯撤軍後阿富汗內亂,原因是各地反蘇武裝爭奪權力。


也就是說,放眼全球,要麼沒有人干涉阿富汗,要麼一旦有人干涉,那將是一個全球頂尖級最強大的力量,這恐怕是造成阿富汗多年動盪不安的一個重要因素。


阿富汗與澳大利亞的恩怨,從何說起呢?


動盪幾年後,1994年,塔利班崛起。


塔利班,波斯語的意思是學生之意,就是伊斯蘭教的學生,他們大部分是阿富汗難民營伊斯蘭學校的學生。


這一次,不知道是阿富汗真的再次被命運裹挾,還是世界頂尖級高手們再次主動上門。


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兒爆發,那就是2001年,發生在美國本土的9.11事件兒。


我們再度重新翻閱歷史資料,有些疑點仍不得不值得我們反覆思考。


美國政府認定本拉登是恐怖襲擊的頭號嫌疑犯,而這一關鍵性證據沒有被坐實,拉登獲得了塔利班的政治庇護。


事件已經過去多年,咱家認為,這個事情真相仍然值得去探討,畢竟特朗普在2019年爆出過猛料,9.11事件兒,另有其人,具體是誰,我們不得而知了。


接下來的事情,順理成章的事情就發生了,美國作為當時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


前面的事情我們反覆推敲的原因,當然是要探討美國發動戰爭的合法性。


到這個時候,或許有人問,那這跟澳大利亞有啥關係?


阿富汗與澳大利亞的恩怨,從何說起呢?


儘管,澳大利亞不是北約成員國,作為美國盟友,澳大利亞自2002年以來一直在阿富汗維持軍事存在。相關報道顯示,目前仍有1500餘名澳軍人駐紮在阿富汗。


我們都知道,早些時候,特朗普曾經宣稱要從阿富汗撤軍,這意圖再明顯不過了。因為在9年多的駐軍過程中,儘管塔利班政權已經被推翻,但塔利班的軍事力量仍然存在,美國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脫身,特朗普想從中撈點政治籌碼。


另外一個事實是,目前來看,美國撤軍恐怕只是特朗普的一廂情願罷了。


2016年,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坎貝爾下令布雷頓領導一個獨立委員會,對有關澳大利亞特種部隊成員在阿富汗行動中“違反武裝衝突法”的傳言進行事實調查


2020年11月19日,坎貝爾正式公佈了《布雷頓報告》。


這就是當前引起世界矚目的《布雷頓報告》,具體細節恐怕很多媒體也未能一觀全貌,但大致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了,在遭遇局勢動盪的阿富汗,災難深重不堪重負的仍然是老百姓!


那句歌詞寫的好,“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中國在近代史上,同樣也飽受摧殘,中華民族,同樣遭遇蹂躪。


反觀阿富汗,對比來之不易的和平讓我們倍加珍惜,當然了,仍有人對我們頤指氣使、橫加指責,我們同樣更加深刻理解另一句歌詞,“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