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追互聯網擴張腳步,成都銀行“雲化”打造新數據中心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打通銀行與客戶的觸點,讓科技賦能金融業務?

11月22日,成都銀行新一代數據中心正式投產上線,作為按照國際最新的T3+標準建設,該數據中心已達到國家級A機房標準,與新數據中心一同亮相的,還有全新上線的成都銀行手機銀行,四川方言語音智能客服以及重構的開放銀行服務等一大批數據服務應用,這是成都銀行2018年上市後,圍繞新一輪戰略規劃‘精細化、大零售和數字化’三大轉型的重大成果。

“我們成立了數字化轉型委員會,橫向打通個人金融、電子銀行,財務,風控,會計等數據相關的前中後臺相關部門,”成都銀行信息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新的數據中心有助於提供成都銀行數字化客戶洞察、渠道、營銷、風控等十個方向的數據處理需求,“我們在打通客戶觸達的同時,能更瞭解客戶的需求,通過技術迭代不斷賦能金融業務成長。”

緊追互聯網擴張腳步,成都銀行“雲化”打造新數據中心

雲化數據中心 實現業務彈性擴展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業務的突飛猛進,銀行舊有的數據中心面臨壓力和挑戰。

成都銀行2017年10月正式啟動新一代數據中心設計建設,歷時3年時間終於建成投產。新一代數據中心採用SDN網絡架構將服務器物理位置與連入區域解耦合,實現計算資源共享靈活分配,節省能耗並實現基礎網絡的自動化部署、虛擬網絡快速交付及雲平臺的無縫對接。

“傳統的數據中心做法,新上馬一個項目,不僅硬件設備投入大,而且計算資源準備時間長,往往要耗時長達半年左右,再加上各個環節獨立進行,容易獨佔資源,計算資源利用率較低,”該負責人介紹說,成都銀行新數據中心建設參照人民銀行印發的《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於雲計算的IT基礎架構及應用架構做了一系列的調研、思考、嘗試和實踐,穩步推進系統架構和雲計算技術的應用研究,以承接未來銀行業務模式的發展。

新的數據中心採用“雲化”設計,能夠實現彈性計算資源的擴張,通過計算資源網絡虛擬化,“在原有物理計算資源不變的情況下,形成計算資源池,今後我們新產品推出,新舊業務的切換會非常快,能夠滿足業務彈性擴展,尤其是節日促銷流量高峰資源的快速分配。”該負責人說。

四川方言客服 深耕客戶需求

伴隨新一代數據中心亮相的,還有四川方言智能客服。

8月24日,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對外公示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成都銀行的“支持四川方言的智能銀行客服服務”成為四川首個支持地方方言的智能銀行服務。

資料顯示“支持四川方言的智能銀行客服服務”是由成都銀行開發和運維,其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聲明書顯示,主要創新性在於:1、將四川方言納入當前智能語音客服服務範疇,改善金融服務用戶體驗。2、藉助人工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提高自助金融服務效率。3、擴寬金融服務渠道,改善傳統物理網點少、線上人工客服不足的困境。4、擴大用戶行為數據分析來源,提升用戶需求挖掘能力。

“傳統的客戶服務,對於四川地區的客戶來說體驗很差,我們優化體驗,加強對四川話數據的識別率,”信息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新一代智能客服不僅支持四川話,還對各地方言有較高辨識度,“不過四川各地方言還是有一些不一樣,這是一個持久的機器學習過程,我們通過科技不斷迭代,賦能傳統金融業務的突破。”

據介紹,除了四川方言的機器識別之外,智能客戶服務還有聚類分析,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辦理業務過程進行用戶畫像,逐步加強對客戶的認知,“智能客服不僅能更好的瞭解客戶需求,讓客戶得到一個很好的體驗,此外,通過多渠道採集數據,用戶數據準確畫像,坐席人員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金融服務和業務辦理。”

緊追互聯網擴張腳步,成都銀行“雲化”打造新數據中心

開放銀行 打通客戶觸達通道

在做好客戶服務之外,如何將傳統的銀行體系與互聯網各種場景生態有機結合,重新構建客戶與銀行的聯通關係,開放銀行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依託新一代的數據中心的數據處理能力,成都銀行構建全新的開放銀行服務能力,通過雲計算數據中心、大數據平臺、零售營銷平臺等大項目群的建設,夯實信息化發展基礎,用大數據等技術為業務發展賦能,拓展了對客渠道和金融產品,進一步強化與客戶之間的連接,為開放銀行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都銀行在網絡金融服務平臺項目中完成了開放平臺的建設,向合作伙伴和客戶開放金融能力,將銀行服務植入各類商業生態系統,同時也引入合作伙伴的服務能力,真正做到多樣化、特色化、定製化的客戶金融服務。

目前,成都銀行通過API銀行的方式實現了賬戶開放(二三類賬戶)、支付開放(聚合支付)和金融產品(貸款產品)開放,通過引進和輸出並舉的手段,在便民、政企、交通等多個場景實現了開放服務能力。

“我們跟成都市教育局合作,已經實現了大多數學校的學費代收,此外還有多家醫院雲繳費,”信息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四川本地法人銀行,成都銀行客戶的覆蓋面廣,已經納入醫療、教育、生活服務等多個生活消費場景,“未來開放平臺作為新的服務渠道,在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將進一步發展,從個人客戶到中小企業客戶,從消費金融到產業互聯網,將實現更大範圍的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災備中心從“主備”模式升級為“三活”中心

為防範災難和風險,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相繼建立了生產中心、同城備份中心和異地災備中心,“兩地三中心”已逐步成為商業銀行廣泛採納的災備建設模式。但在傳統的災備中心中,“主備”模式的不夠完善,難以滿足“永遠在線”的需求。

成都銀行投資6個億,建立兩個同城“雙活”中心,未來還將在重慶建立異地災備中心,屆時,這三個中心將全部採用“雲化數據中心”的理念佈局,三個數據中心將從傳統的“主備”模式升級為“三活”中心,能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有效的系統安全保障。

“三活中心能滿足業務連續性的需求,而且更有效利用好計算資源,”信息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同城和異地建設完成,全部搬遷完成預計明年3月份,“三活”中心的優點在於,主數據中心和其他數據中心能夠並行為客戶提供服務,兼顧災備需要與業務系統的分佈式部署,能降低對單一地域的依賴,形成大規模、低成本、可信度高的運營支撐,促進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

此外,“雲化數據中心”資源池還能提供彈性計算資源的擴張,滿足新舊業務彈性擴張以及節日促銷流量高峰資源的快速分配,從而在精準營銷、精細管理、智慧網點實現重點發力,利用大數據、開發銀行、中臺戰略等新技術、新理念,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