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夜幕降臨,當大多數人進入夢鄉時,醫院的燈光卻從未熄滅,病房大樓裡的白衣天使是這裡的“生命的守夜人”。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在急診,他們爭分奪秒,戰勝死神的威脅;在病房,他們大愛無私,為每一位病人減輕傷痛;在手術室,他們全神貫注,護佑著生命的尊嚴……

他們心繫患者祛病除疾,他們愛心播撒服務病人,作為生命的忠誠衛士,他們經歷著怎樣的夜晚?承擔著哪些不一樣的工作?

12月1日,記者走進威海市立醫院,記錄了他們夜班的一晚。


22:00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這個點很多病人都睡了,你們小點聲,不要吵到他們。”剛走到創傷骨科的病房,夜班護士苗青便對記者小聲說道,“我們晚上在護士站用電腦都是不開燈的,燈光會打擾病人休息。”

苗青是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的一名普通護士,每次的夜班要從下午三點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八點半。護士的夜班一般分為前半夜和後半夜兩班,稱為“小夜班”和“大夜班”,分界線根據各科室的工作特點設在晚 10點或零點,因為一個通宵的體力勞動誰也吃不消。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我們到的時候,正趕上苗青一個人值“小夜班”,她的另一名同事正在休息,將在零點後接替她的工作。

在晚上,所有的護理工作都歸這一到兩名當班護士負責,護士們要根據病人病情,及時發現病人病情變化,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醫囑做出處置。白天由一群護士做的工作,晚上由一位護士做,還要為病人提供各種生活護理。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為病人量完血壓後,在病房走廊,一位患者家屬熱情的跟苗青打招呼:“苗護士,怎麼又是你值班呀?”

“沒辦法,科里人手不夠,好多同事都是在帶病上班,我前天剛上了夜班,今天又接上了。”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這是創傷骨科的值班醫生邱海波,他的眼睛患上“麥粒腫”已經好幾天了,在科室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吃點藥就趕忙過來值班了。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苗青的身體也不好,接待完記者後,她拿出了幾粒藥服下。“趁你們來這個工夫把藥吃了,不然一會忙起來又顧不上了。”

23:20威海市立醫院眼科

大醫院眼科的夜晚並不像記者想象的那樣平靜。經常有急診轉過來的病人由於醉酒、車禍等原因眼睛受傷,脆弱的部位更需要及時地治療。記者趕到時,值班醫生剛結束工作,去了值班室休息,眼科護士康莎莎也趁著患者剛睡下的這段時間,打開了PPT學習。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選擇了這個職業,都得學到老,通常下了班也得回去看看書,很難真正放下工作來輕鬆地休息。”康莎莎說道。

眼科的病人由於病情的原因,生活上更需要護士的照料。醫生跟護士都是輪著去睡會,得保持時刻有人應答患者的需求。

當晚的眼科難得安靜,不同於以往的這個時間,會有急診送過來的病人。由於眼睛格外脆弱,通常一個病人就需要花費醫生、護士很大的精力,再加上日常的護理工作,更是讓人分身乏術。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23:51威海市立醫院婦產科

婦產科的夜晚總是那麼的忙碌,記者去到的時候,值班護士姚同寧正在為一名開了三指的孕婦做治療。

臨產的孕婦由於身體激素的分泌等原因,通常在晚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晚上也是她們工作的主戰場。當天晚上,有三名臨產的孕婦,科室的值班醫生正在查看其中一名孕婦的身體狀況。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今天的產婦比較少,多的時候有十幾個產婦,我們真的是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姚同寧說道。

忙的時候,夜班的婦產科醫生即使坐下來休息一會也是奢望,病房的病人病情出現變化、產房待產的產婦胎心不好,產房護士的一個電話,你就可能離開座位,奔向患者,等到處理完病人,再次安穩地坐下來,面對又一個患者的病情,又得起身趕過去……

00:40威海市立醫院手術室

凌晨的手術室依舊燈火通明,手術室外幾名患者家屬在椅子上等候。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記者在手術室外,遇到了剛結束手術的夜班護士王愛學,她額頭上還留著一絲汗漬。“晚上我們一般是七、八臺手術,兩個護士當班,四個護士聽班,有時候手術多了忙不過來,會把其他同事也叫過來幫忙。”王愛學說道,從2006年當護士以來,自己的手機就沒關機過。

聽班制度是市立醫院手術室的固有制度,通常是2名護士當班,4名護士聽班。聽班護士正常上白班,輪到聽班時,遇到忙不過來的情況就要趕到醫院來幫忙。

由於手術室工作性質的不同,護士加班加點已成了家常便飯。餓了要挺得住,困了要熬得住,有時會一直忙到通宵達旦,有時也會在深夜中被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然後迅速起身頂著酷暑、寒風奔赴熟悉的崗位。

晚上的手術室,急診手術佔了比較多的比重,對醫生、護士的壓力格外大,高強度的工作讓手術室的醫護人員神經時常緊繃。

記者不忍打擾他們手術間隙時的寶貴休息時間,聊了一會兒便離開了。

01:35威海市立醫院重症醫學科

ICU(重症醫學科)夜晚的安靜出乎記者的預料,但是聲音無法詮釋這裡的忙碌。穿上防護服進入這裡,空氣中伴隨著儀器的響聲,看著躺在床上的病人,讓人不由感嘆生命的脆弱。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記者趕到時,一臺心內手術已接近收尾,雖是凌晨,但對於ICU來說,患者的生命搶救不分晝夜,每一秒都是在與死神做鬥爭。

作為專醫專護的特殊科室,重症醫學科沒有患者家屬的幫助,針對不同情況,這裡的護士每天要負責2—4名病人的全部起居跟護理工作。每位護士要負責完成自己分管範圍內所有病人的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治療、康復和健康指導等一系列工作,而來回穿梭在病房裡,一天所走的路程就有5、6公里。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不單單是值班,有時候在家裡夜裡聽到鈴聲就會心頭一緊。”重症醫學科護士曲麗紅說,夜班醫生在確保患者生命安全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白天醫院監護力度強,突發情況相對容易被發現。晚上人手少,但突發病情不會減少,特別考驗夜班醫生的應急處置能力。”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夜晚往往是病人病情容易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刻。ICU值班的醫護人員必須全神貫注,為病人健康保駕護航。

02:35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是醫院搶救生命最前哨,這裡每一秒鐘都關係著患者生命,時刻上演著“生死時速”。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凌晨3:00,一名“腸套疊”的小男孩被送到急診科,護士正在為小男孩做治療。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走廊上,一名酒精中毒的病人被抬了進來,剛給小男孩做完治療的護士還沒來得及休息,趕忙衝上前去。此時另一邊的急診門診,早已排起了長隊。凌晨的這裡,絲毫沒有夜晚的樣子。作為急診科的醫生,加班加點是常態,經常是“有上班點沒有下班點。”有時還沒輪到休班,新的加班又開始了。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急診科擔負著突發事件的搶救工作。時間,對危重病人來說,就是生命。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主任鄭豔傑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早一分一秒就有生的希望,晚一分一秒就有死的危險,急診科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市立醫院的醫護人用他們的付出擔負起人民健康的責任。夜已深,他們依然在拼命奔跑,那些看似平凡的夜晚,有辛酸,也有擔當與責任。

不僅僅是醫生和護士,還有他們……

威海市立醫院監控室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監控室的大屏幕上呈現著醫院的每一個角落,安保人員全神貫注,時刻準備著為醫院每一位患者的人身安全保駕護航。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今年,在環翠警方指導協助下,市立醫院升級院內監控為數字監控系統,監控點位也由之前的300餘個增加到近800個,實現了院區監控一體化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也讓安保人員更加不敢放鬆。

威海市立醫院保衛科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偌大的醫院難免會有安全隱患,保衛科的工作人員整個晚上都會進行巡視。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安保人員林江平夜間檢查消防設施。

威海市立醫院藥房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夜晚的醫院藥房相對平靜,值班藥師絲毫不敢放鬆,仔細核對著藥物的名稱。

威海市立醫院門衛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醫院大門口,值班員高旭峰核對好車輛信息,夜晚,他就是醫院的“守門人”。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次日早上8點半,忙碌了一整晚的醫護人員開始準備下班,白班的醫生護士開始交接,醫院開啟了新一天的忙碌。

08:30威海市立醫院門診大樓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早上八點半,門診大廳人流如潮。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創傷骨科護士苗青與白班同事交班。

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一輛120急救車駛過,醫院的急診科又收治了新的患者,這裡的醫護人員又繼續忙碌。

威海市立醫院停車場

現場目擊:夜幕下,那些生命的守夜人

威海市立醫院的停車場早已停滿了車,這樣的場景365天從無間斷。

記者採訪後記

跟著夜班醫生護士熬了一個通宵,記者早已疲憊不堪,出門的時候西北風吹來,不禁打了個冷顫。

而十幾個小時的夜班工作,卻是市立醫院值班醫生、護士的常態,難以想象這樣日夜顛倒的工作,會給她們的身體帶來多大的傷害。作為醫務工作者,她們用辛勤的付出,給千千萬萬個患者帶來康復和生命的希望,而她們中的很多人,卻在白加黑、三班倒的工作中透支著自己的健康。

一篇來自知乎問答上的數據顯示,靜脈曲張、胃病、腰椎間盤突出已經成為了醫生護士最常見的職業病。在目前的醫療大環境下,醫生護士們要想縮短工作時長、減輕工作負擔,暫時還是無法實現的。

而近幾年,隨著百姓健康意識的提升,社會就醫需求也呈“井噴式”增長,作為群眾健康守護者,面對高強度工作、醫患糾紛等帶來的身心壓力,醫護人員也需要更多關愛和保障,也期待擁有更多獲得感、成就感,在這方面,政府、社會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合理安排出診量、緩解醫護壓力,讓看病無需等待、讓醫生不再超負荷工作,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讓他們得到更多尊重和應有報酬。一個良好的就診環境離不開醫患共同的努力,同時,這也是各級醫院管理者進行醫療改革的目標。

供稿:錢昱昕

供片:田瑜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