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僅半年制,中專都不如,為何卻能培養出那麼多名將?

在如今的社會中,學歷判定的重要依據就是學制的長短,比如說兩年到三年的學制一般就是專科教育,而本科則要讀四年,如果專業對專業性的要求很高的話,比如臨床醫學這個專業,那麼至少要學習五年才能當一名合格的醫生。那麼,作為戰場上的指揮官來說,大量士兵的生命就掌握在他們手裡,又需要學習幾年才夠得上資格呢?但是如果是在戰亂頻繁爆發的年代的話,那麼會對軍官有著更加繁多的要求,也勢必會更加嚴格,學院畢業之後必須要能撐得起場子。但是有這樣一所學校,其學制甚至比不上三年的專科,但是卻有著十分優秀的教學質量,不少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都是從這所學校裡走出來的,那麼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黃埔軍校僅半年制,中專都不如,為何卻能培養出那麼多名將?


一支真正的隊伍是要有團隊凝聚力的。而這凝聚力卻來自指揮官的如何管理,老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果指揮官沒有團隊使命感和責任感,熱忱的家國情懷的話,那他所領導隊伍肯定也是鬆垮難有成績的。這就是黃埔軍校建立的初衷,誓要教化一批思想上“完全認同”三民主義的軍人,所有人要有一個共同的政治訴求,才能擰成一股繩去作戰。否則會像二戰的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各自為戰,最終只有戰敗。


黃埔軍校僅半年制,中專都不如,為何卻能培養出那麼多名將?


黃埔軍校能如此出名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一直以來都堅持對校內學員的的檢驗都是通過他們的實戰。在抗日戰爭期間,很多黃埔軍校的學生也投入其中,在各個戰鬥中都可以看到他們,他們為了保衛國家無私奉獻自己。在兩次東征和北伐的過程中,黃埔軍校犧牲的老師和學生就有3000左右,而其中第1期犧牲300人、第2期犧牲200人、第3期犧牲500人、第4期犧牲700人、第5期犧牲300人,犧牲的人數佔了所有加起來的畢業生的總數的27%。是那個時代成就了黃埔軍校,戰爭年代讓黃埔軍校的學生在各個戰鬥中表現了自己,讓他們在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埔軍校僅半年制,中專都不如,為何卻能培養出那麼多名將?


黃埔軍校的學習時間確實很短,很多人也對此非常疑惑,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又能在理論上學到什麼知識呢?這話確實不假,但受當時的局勢影響,便會進行特殊的規定,就最終結果來看,滿滿幾頁的學員名單證實黃埔軍校的建立是成功的,它的學制安排也是非常合理的。黃埔軍校在戰亂時代確實創造了一段傳奇的歷史。自1937年至1945年,黃埔軍校共培育了二十多萬的學生,但抗戰勝利後進行統計,僅僅只剩一萬多的學員,創造這樣成就的一所軍校,又怎能不令人佩服呢?為國家的完整和人民的安全都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黃埔軍校為廣大人民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黃埔軍校僅半年制,中專都不如,為何卻能培養出那麼多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