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網絡刷單、冒充好友、積分兌換 電信詐騙花樣多,老人多留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隨著騙子詐騙手段不斷推陳出新,電信網絡詐騙也呈高發、多發態勢, 老年人因防範意識較弱,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主要受害人群之一。日 前,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了一些電信詐騙主要方式及防範方法,提醒老年人 “天上掉餡餅”不可信,平日裡得留個神。

案例

網購遭遇騙局,大爺自認倒黴

今年初,因為疫情影響,不方便出門鍛鍊身體,家住合肥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的張大爺便打算在網上購買一個健身器材,沒想到誤入“李鬼商城”,被騙了1000多元。

“商家宣傳的東西很好,總價值是三四千元,客服表示,付1000多元定金後, 可以先發貨再付全款。”張大爺說,他收到快遞後,才發現健身器材質量很次,根 本無法使用,再找客服,對方就沒有回覆了,怎麼都聯繫不上人。張大爺說投訴無門,只能認栽。 除了這次網購遇騙局,張大爺手機裡也經常會收到一些融資、炒股、微商等 短信“。不敢隨便接,現在這些都是騙子多啊。”

大媽刷單被騙,普及防範電詐

去年,合肥的李大媽偶然從微信群裡看到一條刷單的兼職廣告,想著平時沒事可以賺點外快,就按照上面的聯繫方式加了對方好友。在對方發來的文檔裡, 詳細列明瞭工作內容和操作流程,李大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操作了幾次,果然陸續收到兩百來塊錢的佣金。之後,放鬆警惕的李大媽,在對方不斷要求下開始刷連單,但是貨款與佣金卻遲遲不到位。

謹慎的李大媽將此事告知了子女。在孩子的提醒下,她才意識到自己落入了電詐陷阱。算一了下,自己扣掉掙到的佣金,還被騙了六百來塊錢,李大媽耿 耿於懷了好些天“,騙子太壞了,想著法子搞錢。” 在那之後,李大媽常常拿此事做例子,跟身邊的人普及防電詐。還別說,小區裡不少曾接到過類似刷單信息的居民都被她給成功 “勸退”。

積分兌換禮品,大媽險入陷阱

家住合肥南七街道丁崗社區的劉大媽此前也曾遭遇過電信詐騙。幸運的是,她及時識破騙局,沒有造成損失。

當時,劉大媽正在菜市場買菜,手機裡突然收到一條短信,說該手機號碼的積分將要過期,需儘快登錄兌換,並在後面附上了一個鏈接。劉大媽以前也曾用手機積分兌換過禮品,但奇怪短信裡所告知的積分有些多,她準備等回家後再操作。 當她買完菜回小區時,剛巧碰上社區工作人員在廣場上開展反電詐宣傳,看 著宣傳彩頁上“不點擊不明鏈接、不明APP軟件”的宣傳內容時,她留了心,把手機短信掏出來給社區工作人員看,並現場登錄了官方的積分商城,發現積分數量不對,比短信顯示的積分數少了很多。“當時社區的人就告訴我,這短信肯定是個電信詐騙陷阱,讓我別點了,及時刪掉。”劉大媽十分慶幸。

今年7月,滁州全椒縣的何大爺在好友誘導下,進入一個股票交流微信群。 群內每天會發各種股票信息,還有導師現場教學,教群員炒股 “掙錢”。

何大爺入群后,看到群主是一個叫做 “晨光老師”的人,對方通過微信加了何 大爺,又向其推薦,可以搞融資融券項目,讓其添加了一陌生人的QQ號,該QQ 號主人為何大爺開通了 “東方金融”APP開通賬號。

就這樣,何大爺在“晨光老師”的帶領操作下,開始在“東方金融”APP上炒 股。自2020年8月19日起,先後6次轉款共計25000元。但僅僅一週後,何大爺就發現 “東方金融”APP打不開了,這才察覺被騙報警。

騙子冒充好友,騙走老人10萬

今年11月14日,阜陽潁州區發生一起網絡詐騙案件,一名老年人被騙10萬元。 據瞭解,2020年11月14日,老人手機收到一名好友發來的QQ文字消息, 該好友稱,朋友有急事需用錢,讓老人幫忙轉錢,向其提供了銀行賬戶讓其轉 賬。老人信以為真,按照對方要求,多次通過手機銀行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 戶轉賬,共計10萬元。事 後,老人撥打QQ好友電 話核實時,才得知其QQ 號被盜了,並沒有幫忙轉 賬一事。

這下老人才急了起來,趕緊報警。

提醒

虛假購物消費詐騙。 通過電視購物、打電話發短信、微信等方式,稱售賣可以增強體質延年 益壽的保健品、藥品或者其他質廉價優的商品,需要先付款再發貨,或者貨到付款,實際卻是價格很低的假藥劣藥或假冒偽劣產品,通過虛假宣傳大肆誇張功效。

【防範對策】建議老年人定期去醫院體檢、謹遵醫囑,不要相信非正常渠道的虛假保健品藥品宣傳廣告,最終造成財產損失,嚴重的損害身體健康。網絡電視購物也要謹慎,有疑問要多聽子女的意見建議。

2.網絡投資詐騙。 冒充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和理財公司等金融單位 的工作人員進行詐騙,例如告訴信用卡透支欠費、推銷高收益理財產品,進行 投資、借貸、非法集資等。你看中的是比較高的利息,詐騙團伙看中的則是你的本金。

【防範對策】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相信電話、短信、微信和網絡推銷,高收益的理財往往伴隨高風險。只要不貪心,稍加留心,就不難識破騙局。買理財產品到正規金融單位營業網點比較靠譜。

3.冒充客服退款詐騙。 冒充購物網站商家、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稱包裹丟失要給予退款賠償等,然後發送虛假鏈接,其實是一個木馬鏈接,一旦點擊進去輸入個人身份和賬戶信 息,銀行卡里的錢就會被騙取。

【防範對策】接到此類電話,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信息,更不要隨意點擊鏈 接,要麼立即掛斷電話,要麼學會套對方信息,問清楚了自然也就不會上當受騙了。

4.虛擬身份冒充熟人詐騙。 通過QQ、微信等聊天工具冒充親朋好友,謊稱上學、生病或急需用錢等理由需要轉賬,或者假扮黑社會稱親人在他們手上,拿錢放人,否則要撕票。

【防範對策】遇到事情要冷靜,一旦涉及轉賬一定要打電話多方核實,如果遇到家人被綁架要打電話報警。

5.冒充公檢法詐騙。 冒充公檢法人員,通過打電話告訴你身份信息被盜用或其他原因已經涉嫌重大案件,然後通過添加QQ微信好友,發送虛假的通緝令或者留有所謂公安機關的固定電話,以取得受害人信任,然後為了證明清白或保護資金財產安 全,讓你把名下所有的財產全部轉到所謂的安全監管賬號,從而實施詐騙。

【防範對策】首先不必緊張,不去理會,因為公檢法機關辦案人員不會通過電話辦案,也不會叫你把錢轉到某安全賬戶。其次,把這件事告訴子女、親戚 和朋友商討對策,也防止他們上當受騙。若還半信半疑,可直接打110報警。 最後,也給老年朋友們提個醒:不要為了蠅頭小利,將自己的手機卡、銀行 卡出租、出借、出售給單位和個人,一旦手機卡、銀行卡被不法分子用來實施犯罪,實名辦卡人將成為幫兇,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列入失信懲戒黑名單。

鄭婷婷 焦偉韋 劉亞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