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ex交易事件之後,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否會面臨大面積監管潮?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今日主題:“數字貨幣交易所”

前言:

其實我們在幣圈會時不時的聽到很多人再說:

“數字貨幣不是基本都是騙子嗎,那麼數字貨幣交易所應該也都不靠譜吧?”諸如此類的理解。

其實這個說法呢,是有前提的,在2017年以前這個說法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因在於2017年以前,那個時候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數字貨幣我們都習慣叫它空氣幣,沒有什麼價值,也確實是用來騙人的,主要是當時人們的認知不夠,那時候開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基本也沒有什麼規則,更沒有規範,整體的管理都是亂七八糟的,這種現象在金融圈,我們會俗稱叫泡沫,而且是巨大的泡沫。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說一說數字貨幣交易所相關的一些事,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誇張,反而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審核和註冊,要比證券交易所嚴格的多!

Okex交易事件之後,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否會面臨大面積監管潮?

➽數字貨幣交易所的興起,源於區塊鏈技術的出現!

熟悉區塊鏈技術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區塊鏈在開始被建立起來以後,區塊鏈本身通過實地經營的通證,加上了區塊鏈的鏈端技術,再加上數字貨幣,最後才形成一個超過股票,完美的一個價值載體,從理論上來說,其實數字貨幣是比股票這種傳統工業文明出現的企業的價值載體要到更優秀的多,更加完善的一種體系。

能夠更好的能夠體現生產力跟生產價值之間的關係,這兩者之間是通過區塊鏈體驗的。

所以呢這我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也接觸過區塊鏈大量的書籍,通過學習我也逐漸發現:

“完美的區塊鏈=通證+鏈+幣。”

這三者之間缺一不可的!

以前的數字貨幣的去缺點是隻有幣,後面呢既沒有完整的通證支持,鏈端也差東西。現在的區塊鏈做的數字貨幣跟以前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區塊鏈做的數字貨幣是越來越完善的,最開始前端的通正端,然後加上鍊端,再加上幣端,越來越趨近於一種完美的價值體現。

所以呢大家有了這些觀念,有了這些對於區塊鏈真假識別的基本分辨力,就不要說數字貨幣全是騙人的了,裡面本質上有差別。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Okex交易事件之後,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否會面臨大面積監管潮?

➽不要把什麼東西一棒子打死,特別是新生事物。

當沒有一個精準的跟實體經濟關聯的通證和底層的鏈端支持的時候,單純的數字貨幣一定是騙人的。

但是如果三者能真的加在一起,就是一種完美的體現商業價值的價值標地了。

現在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發展的歷程,跟當年的證券交易所發展的歷程也特別的相似,都經歷了:

“從開始不知道怎麼管,到沒人管,到不會管,到管不好!”

最後到整體的管理,嚴格化管理的一個過程。

這兩個東西發展的過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啊,因為證券交易所有一個很漫長很漫長的積累經驗的階段,所以數字貨幣交易所在變得規範化的時候,通過學習這裡面的經驗很快就能達到。

其實,幾乎現在所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自己都很清楚。如果不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規範化的運行體系,那自己在交易所裡如果交易的全都是騙人的空氣幣,交易所的繁榮是要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場才能夠繁榮的,大家都能夠想象出來,那這家數字貨幣交易所裡面的投資人很快就會對這個數字貨幣交易所喪失信任。所以呢,那如果所有投資人都不相信這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數字貨幣交易所就沒有客戶了,那麼數字貨幣交易所賴以生存的手續費就收不上來了,手續費是數字貨幣交易所最大的一個收入,收不上手續費,那數字貨幣交易所自己也完蛋了。

所以,歷史上所有騙局其實都是一種短視行為,一定要形成一個長視行為,才是一個正常運行的體系。

Okex交易事件之後,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否會面臨大面積監管潮?

➽數字貨幣交易所審核和管理體制很嚴格,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現在全世界只要是自己數字貨幣交易所,而且在承認數字貨幣交易所合法的國家,開這樣的交易所基本上都是運行了比較完善的。承認說的貨幣交易所合法的國家也出臺了大量的幾乎比證券交易所還嚴格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管理體系,也是為了讓這些數字貨幣交易所變得更合法合規,不要在自己的國家形成混亂的局面,讓它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經濟支撐的一個體系。

這裡舉個例子,例如在美國,大家都知道美國對於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合法的。

但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的是,美國對於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管理,目前是有三家機構共同完成的:

第一個是:金融犯罪執法局,也就是“FINCEN”

第二個是:美國證監會SEC。

第三個是: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這三個機構在一起共同對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整體的管理,現在美國任何數字貨幣交易所如果想註冊,都要去上面三個機構完成註冊。

註冊完成什麼?

需要拿到一個叫:

【貨幣服務業務MCB業務的一個牌照】

拿到這個牌照然後還要取得一個證券交易所的牌照:

【另類交易體系的牌照ATS】

兩個牌照都要拿到,也就是你在美國做數字貨幣交易所也要拿到證券交易所的牌照。不拿到證券交易所的牌照,開不了管理,而且就算是這兩個牌照都拿到,你還是還開不了數字貨幣所,還要取得美國各州的:

【貨幣轉換牌照MTL】

這三個全拿才能開數字貨幣交易所,才能進行合法的交易。當然了,如果數字貨幣交易所不僅僅是現貨的一個買賣,還涉及到跟期貨有關的,跟股票的那些期貨類似的期貨,期指等等一樣的業務,那麼你除了拿到上面的牌照,你還要去什麼去CFTC拿到:

【衍生品交易的牌照】

一共有三塊DCM,DCO,SEF

當然了,DCM和DCO是必須要拿到的。SEF是根據交易所自己期貨要開成什麼樣子拿到的,你要是說類似於信用違約掉期,那就肯定要有SEF的這個牌照。這些東西全加在一塊兒,大家算一算,要有這九塊牌照,全放在一起,才能夠在美國開證券數字貨幣交易所,否則就要涉及到違法犯罪了,不僅關門大吉還要鋃鐺入獄。

那大家就想想,在現在這些數字貨幣合法的國家裡面,要成立一個數字貨幣交易所,難還是不難?

大家覺得他們自己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註冊完了,然後呢因為違法的交割都變成空氣幣,投資人跑了,自己被抓了?答案是肯定不會的,換做是誰,經歷過這麼麻煩的註冊流程,誰也不想有一點問題出現。

所以現在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其實一直在吸收所有之前甚至幾百年把資本市場在走過的時候,證券交易所走過的所有相關的經驗,讓這些經驗來讓自己變的更加完善,所以現在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實際上在2017年以前,在不完善的一個過程中,讓自己已經變得超級完善,所以我相信數字貨幣交易所也逐漸會吸取當年證券交易所的經驗,但是很快很迅速的就能讓自己成為未來的互聯網世界形成的整個的新的金融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Okex交易事件之後,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否會面臨大面積監管潮?

➽OKex突發事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問題!煽風點火和憑空揣測,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只能擴大負面影響!

這次Okex暫停提幣,徐明星被抓,引起了太大的恐慌,很多用戶被套,沒有辦法撤離資金,然後就開始組建維權群,開始要個說法,甚至根據報道稱,有些用戶直接去派出所維權,更是舉著橫幅讓徐明星還錢。

其實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你說不了誰對誰錯,只能說明徐明星自己有問題,如果不是他個人的問題,ok可能難逃一劫,如果調查結果是他個人有問題,那就沒事了,私鑰會授權管理人員,他配合調查就行了。

所以,不管誰對誰錯,我覺得我們應該遇事冷靜一點,我也沒見那些在ok有鉅額資產的大佬們出來罵街啊?為什麼偏偏就自己耐不住性子呢,幣乎的熱門文章,這幾天也是不消停,基本都是說這件事,一個人一個看法,這個事件的真相,完全已經脫離了事情本身的原委,被曲解的太厲害了。希望能夠消停點,我們安安靜靜的等待消息不好麼?非要去擴大事情的負面效應,沒什麼意義!

江總對於ok事件給出分析,比較中肯。

昨天在微博,也看到了江總對於這次ok暫停提幣事件的分析,我之前的文章也提高到,想看看江總怎麼分析,對於這次事件,確實傳聞太多,理解起來有點費勁。

以下是摘自江總的部分分析內容:

1、ok是人禍,不是天災!

2、私鑰問題不是不交,而是有利益的牽扯!(江卓爾猜測)

3、ok作為一隻下金蛋的鵝,沒有人願意殺掉它!

4、因個人原因導致幾十萬人出現幾百億的資產流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小!

5、ok事件的開始,也是多數交易所加強管理的開始,更是提醒!

6、私鑰管理的重要性!

對於江總的分析,我做了剪短的一個彙總,其實有的時候看待問題就是要簡單,越是複雜的問題,越是要用簡單的思維去理解。

江總的分析很中肯,一沒有誇大,而沒有亂下定義,只是猜測性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一點我比較認同。在我看來,ok這次事件主要原因和交易所主體業務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最大的可能就是徐明星自己個人的問題導致被審查和問詢,因為私鑰的管理取決於他,所以如果他能夠儘快授權給相關信任的人員,ok提幣也會盡快的恢復,但是如果有利益的糾葛,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但是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哪怕這些事情都出現,ok交易所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我今天的文章說的內容,也是關於這一方面,ok在交易所中的地位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崩盤跑路是不會有這種可能。目前這種情況,對於交易所只不過是會讓用戶增發很大的怨言和不滿,平臺的功能正常運營,只要提幣能夠儘早恢復,這件事也會過去!

像ok這樣體量的交易所,也相對較為完善,管理方面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因個人原因造成的突發事件,不應該一概而論,我們應該看清事情的本質,不要一味地以訛傳訛,讓事件加速惡化,畢竟如果真的出現問題,對大家誰都不好,畢竟現在在幣圈,找到一個信任的交易所其實挺不容易的。

希望大家安靜的等待,聲大未必有理!

今日文章已完,感謝大家的閱讀。

【我是芮芮小魔王,用經濟學的角度看待問題,是我的信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