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患,偏傷之也

人為什麼會有禍患、麻煩?

對於這個問題,荀子在《不苟》篇中指出:

“凡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慮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翻譯成白話就是說:人們的禍患往往是因為片面思考而造成的。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不考慮它有沒有令人可惡的一面;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就不考慮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果是這樣的話,行動起來必然失誤連連,處處受辱,這就是片面思考害了他們而造成的禍患啊。

對此,我認為荀子的洞見是非常深刻的。

當今,我們正處於抗擊疫情與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不僅是政府,每家企業、每個人,其實都需要統籌兼顧,不能“偏傷”。否則,就可能遭受禍患。

舉例而言,北京某電商公司春節剛過就急著復工、領導對疫情滿不在乎,結果,不僅員工提心吊膽、滿腹怨言,而且因為發生了聚集性疫情,導致被批評、責令改為居家辦公。這是一個極端,是“偏傷”。

但是,另外一個極端是隻顧著防疫,繼續保持高壓、嚴管的政策,導致影響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穩步復工復產,也是“偏傷”。

例如,在今天(4月中旬),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遏制,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已經連續數十日沒有本土新增病例,雖然仍有境外輸入的風險,防疫工作不能放鬆,大家和公司也都要做好自我防護,但在這種情況下,像某市一樣,仍然繼續保持高壓、嚴控的措施,對人員往來設置嚴格的條件;同時,各個社區仍然實行封閉管理、出入證控制,快遞小哥也只能繼續在小區外“擺地攤”,去取快遞的居民來來往往,甚至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與此同時,孩子們仍然不能去學校上學……這樣的政策,看起來是把疫情風險控制住了,卻也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些人長期不下樓,身體素質都會變差,其他疾病就會增多;此外,它也影響了正常的復工復產(不只是工廠,也包括很多其他類型的公司)和經濟發展。試想一下,公司沒辦法正常經營,居民就會失業;居民沒有收入,社會就會動盪……“偏傷”會釀成禍患,或早或遲。

因此,荀子認為,君子很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全面思考,而凡人禍患的根源是“片面思考”(“偏傷”)。就像鄧小平先生所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種統籌兼顧的能力,就是全面思考、不可顧此失彼。

那麼,怎麼才能避免“偏傷”呢?

荀子給了兩個建議:

  • 考慮到事物的對立面

要想做出正確的決策,荀子認為,首先要考慮到事物的對立面。不僅看到事物有利於自己的一面,也要考慮到它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不利於自己的一面。想到自己想要的一面,就得想到它有哪些不利的一面,或者需要你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就像荀子所說,喜歡還是厭惡、取還是舍的權衡標準是:看見那些自己希望追求的東西,就必須前前後後考慮一下它不利的方面;看到那些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就必須前前後後考慮一下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兩方面權衡,仔細地謀劃,然後決定是喜歡還是厭惡、是取還是舍。像這樣,一般就不會失誤了。

  • “兼權之,孰計之”

荀子認為,要做到全面思考,思考時需要“兼權之,孰計之”,也就是考慮問題要權衡各方面的因素,審慎地決策。這是做到沒有過失或失誤(“常不失陷”)的重要條件。

我們在做一個決策時,既要考慮它能解決什麼問題,也要考慮它對各個方面有什麼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不僅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他人。

不幸的是,當今時代,社會人心浮動,許多人的思考都非常淺薄、片面。看到成功者亮麗的一面,卻不知道他們為了成功而付出的艱苦努力,以及相應的慘痛代價。例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創業初期異常艱辛,把所有身家都賭上研發,並曾患上憂鬱症;聯想創始人柳傳志下海初期也曾經歷過鉅款被騙、為追債吃盡苦頭,並患上了美尼爾綜合症……

“片面思考”的結果就是讓人變得浮躁、自私,完全以個人的利益為中心,而這可能讓你離自己想要的越來越遠。例如,因為急躁,許多人無法踏實地努力,或者根本沒有內功的積累,他們離成功只能越來越遠;因為自私,許多人只考慮自身,完全不考慮他人,最後也是四處碰壁。這樣的話,他們根本不可能成功。即便短期內好像成功了,到頭來也是一場空。

這的確是人的一大禍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