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的原因是什麼呢

上世紀30年代初的大蕭條,不僅對美國國內經濟造成巨大傷害,而且對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縱觀這次危機的產生與結束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在危機發生之前,市場非常繁榮,大量商品被生產出來,但工資的漲幅卻跟不上經濟的增長,生產過剩的商品無人購買,收入與消費不匹配,這就造成商品需求與供給的失衡,經濟活力降低,通貨緊縮,為危機的爆發埋下種子。其二,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在通貨緊縮的市場環境下,金融市場不顧真實經濟的實際情況,為獲得最大利益,努力營造虛假繁榮,大量資產泡沫因此累積,危機爆發只是時間問題。其三,危機爆發之後,政府沒有進行正確合理的干預。胡佛政府在危機中仍然頒佈法令,加大貿易壁壘,以為這樣可以保護本國企業的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從而將美國從危機中拉出來,但事與願違,在貿易繁榮的那個時代,任何國家也不能獨善其身,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同樣對美國實行報復性關稅,使美國進出口商品貿易量大幅度下降,在經濟蕭條與國際貿易危機並存的情況下,美國經濟被孤立,大量美國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危機進一步加重。最後一點,我認為是市場和政府和社會沒有形成平衡的發展機制,儘管資本主義經濟由自由的市場主導,但過分的自由經濟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卻無法兼顧社會的公平和秩序,因為繁榮的經濟源於穩定的社會,強大的市場應當從肥沃的土壤中生長,一但拔苗助長,卻不給施肥澆水,倘若政府是花瓶,群眾就是土壤,就類似於只讓商人生產卻不給它適應商品的消費者和環境,終有一天會不堪重負,危機一觸即發,只有政府為市場悉心照料,幫助市場營造良好的交易環境,讓花瓶更結實更大,保護消費者權益,讓土壤變肥沃,監管市場走安全正確的道路,市場才能更加持續的穩定發展,健康茁壯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