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全球产业一片萧条,中国楼市会一枝独秀吗?

疫情肆虐下,全球产业一片萧条,中国楼市会一枝独秀吗?

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已经让全球供应链近乎瘫痪,产业一片萧条。面对这样的情景,很多人担心全球经济会陷入大衰退、大萧条。因此,也有人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凭借着人口优势和购买力优势,使中国楼市一枝独秀呢?

疫情肆虐下,全球产业一片萧条,中国楼市会一枝独秀吗?

对这个问题,显然用“能”还是“不能”来回答。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事关经济大局、社会大局、稳定大局的问题,既不能出现问题,也不能过度放任。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70个城市3月份的房价数据显示,3月份,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因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呈现出逐步释放的势头,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微涨。其中,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9.2%;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同比下降35.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4.7%。而2月份,由于疫情导致部分城市成交“停摆”,70个大中城市中有19城(武汉、石家庄、太原、扬州、蚌埠、平顶山等)新房“零成交”。二手房方面,2月武汉、石家庄、呼和浩特、包头、锦州、扬州等24个城市二手房“零成交”。

第三组数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0年1-3月全国拿地排行榜》,土地市场受疫情影响,今年前3月,Top 50房企拿地总额3589亿元,同比下降24.3%;Top100房企拿地总额4555亿元,同比下降20.6%。也就是说,无论是大型开发企业还是中大型开发企业,在拿地方面,意愿都不是很强,动力也不是很足。且这种不强与不足,3月份表现得更为明显。数据显示,3月份,TOP50房企拿地总额1218亿元,同比下降38.5%,环比下降28.8%;Top100房企拿地总额1473亿元,同比下降38.8%,环比下降40.6%。也就是说,与前三个月相比,3月份拿地的情况更不乐观。

疫情肆虐下,全球产业一片萧条,中国楼市会一枝独秀吗?

第四组数据:据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TOP100房企在3月份单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7%,同比降幅较2月份有近21个百分点的收窄。3月份单月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以上的房地产公司有11家。数据同时显示,3月份TOP100房企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690亿元,与2月份相比,业绩环比大幅增长136.2%。

通过四组数据不难发现,虽然3月份70个城市的房价出现微涨、百强房企的成交量环比也增长了136%,看似楼市复苏了。实际上,是建立在2月份严重低迷的情况下。从3月份的销售情况来看,与上年度相比,仍然是两位数据的下降,只是比2月份略好。更何况,去年同期的销售情况也不好。

这也意味着,所谓的中国楼市能不能一枝独秀,只是一种想象,一种面对经济受疫情冲击和影响,面对前些年楼市一直房价上涨不停背景下的一种想象。事实远非如此,也不可能出现中国楼市一枝独秀的现象。因为,面对全球疫情大爆发,产业严重受伤,居民就业等面临巨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大可能出现房地产市场一枝独秀的。所以市场还有一定程度的交易量,主要是刚需以及开发商降价的结果。如果真的经济到了需要楼市来维持的现象,那经济就真的出现严重问题了。

疫情肆虐下,全球产业一片萧条,中国楼市会一枝独秀吗?

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再一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在房价不涨的条件下,市场的交易向好,才是真正的好。如果房价再出现持续上涨现象,管理层一定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所以,不要担心房价会再次快速上涨,也不要指望房价会大幅下降。稳定,才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楼市的主格调。只要记住一条,不管全球经济怎么变化,扩大内需都是第一位的,也包括住房需求。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楼市不会一枝独秀,但也不会出现问题,会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