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山本耀司


早上6:00。

微信震動提示把我一下震醒。

迷迷糊糊打開手機,閨蜜菲菲的十幾條微信消息撲面而來。

核心信息是:我昨晚又和男友吵架了,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我們倆是不是完了?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01

既然你不滿很久了,為什麼不早點說?

菲菲給人的印象很衝突,一方面害怕吵架,一方面她又是引發激烈爭吵的那一方。

大部分的時候,菲菲都因為害怕爭吵,在對男友有不滿時,下意識地選擇“算了,不說了,不然又要吵架了。”

但實際上,她的壓抑和不滿並沒有消失,對方卻渾然不知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一旦她內心挑剔的小惡魔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作天作地”,並且把對方推上一個加害者的角色。

她會反覆質問對方“你怎麼能XXX?你為什麼從來不XXX?你到底愛不愛我?你從來都是XXX!你完全沒有考慮我的立場!”

聽到“機關槍似的”的指責,男友也很莫名其妙,自然而然會做出激烈的反擊,接著就是大吵一架。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於是,她像是陷入一個痛苦的輪迴之中,壓抑-挑剔-爭吵-壓抑。

和男友的感情也陷入了一個怪圈:害怕爭吵-壓抑自我-對方渾然不知-爆發更激烈的爭吵。

其實幸福唾手可得,但她站在幸福的門前,不是敲門而是棄門而去,拔足狂奔。

既然你不滿很久了,為什麼不早點說?

每個人在親密關係裡,都需要明確一點:一段感情不會因為恰當地表達不滿而損耗,但會因為莫名其妙的指責、怨恨、不理解而消耗殆盡。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02

親密關係中,吵架並不可怕,沉默才可怕

如果你也害怕和伴侶吵架,那麼,你可以看看這個段子:

記者採訪一對一輩子沒吵過架的夫妻:請問你們是如何做到這樣相濡以沫、白頭到老的?

大爺雙眼閃著淚花說:

她嫁到我家的第一天,我家的狗衝她叫,她說了句,這是第一次。

第二天我家的狗還是衝她叫,她衝過去就把狗殺了。

我大喊著衝過去:你瘋了嗎?

只聽她默默的說了一句:這是第一次……

從此我們就過上了幸福甜蜜的日子。”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人們有多麼習慣於把“從不吵架”和甜蜜幸福劃上等號,這個段子就有多諷刺。

吵架可以讓彼此更瞭解彼此,告訴對方:我現在怎麼了,是什麼讓我不舒服。

如果兩個人害怕吵架,就憋著不敢說,或假裝沒事,或一方退讓妥協,那麼,那些壓抑的需求,沒有表達的攻擊性,內疚自責都會給這段感情蒙上一層陰影。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美劇《絕望的主婦》中的Bree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跟丈夫Rex的感情早就出現了裂痕,面對丈夫的冷嘲熱諷,她選擇維護表面的平靜,盡力把一切事都做得無可挑剔,晚餐依舊可口,家裡收拾地整整齊齊……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網絡

這一切在丈夫Rex看來都是“冷暴力”,他忍無可忍,一再做出挑戰Bree底線的事,直至在出軌時突然死亡。

Bree沒有情緒嗎?

當然有,她會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哭泣,問自己的生活為什麼成了這樣。

但是,回頭又變回了那個一臉平靜、從不犯錯的Bree。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因為Bree的“滴水不漏”,導致Rex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一切都是你的錯,你讓我無法忍受,是你讓我變成現在這樣。”

一方面,可以說丈夫Rex從未反省自己的問題,沒有去反思 Bree會變成這樣。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因為妻子Bree一味地迴避爭吵,讓丈夫從未有機會去反思和改善兩人的關係。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也許只需要一場大吵,Rex就會發現Bree心裡的脆弱與害怕,Bree就會明白Rex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兩個人重歸於好。

03

吵架的正確姿勢是怎樣的?

世界上沒有一種長久的親密關係能長期和平。

不止是親密關係,世上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中,都會具備分歧、爭吵、區別而又融合的恆定特徵。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爭吵分為破壞性爭吵和建議(建設)性爭吵。

建設性爭吵不僅有助於解決雙方的問題,更有利於關係的發展。

真正智慧的伴侶們懂得利用吵架,不單純發洩情緒,而是談判,解決問題。

有節制、有意識地爭吵,往往意味著在乎對方,意味著彼此之間的相互磨合、交流和進步。伴侶們會通過這種磨合,嵌入彼此今後的生活。

爭執前先明確自己的訴求

在很多爭吵中,90%是情緒,10%是問題。

許多人吵架吵了半天,結果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想要的是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清自己的思緒,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非常重要。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心理學家David提出了一種叫“擺觀點”的心理狀態,即通過與對方的爭論來理解對方的觀點。

親密的關係幾乎都具備這樣的特質,在爭吵中相互溝通,在溝通中相互理解。

首先是擺事實,然後說感受,接著說需求。

發生了什麼,客觀描述事情是怎樣的;

開心、興奮、悲傷、自卑、委屈或是其他什麼,清晰地表達出來;

然後,告訴對方,你的需求是什麼。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例如:

親愛的,你這周已經連續4天11點後到家了。(擺事實)

我感到很失落和孤單。(講感受)

我希望,你每週可以最少4天可以8點前到家,陪我和孩子一起吃飯。(講需求)

而不是:

你還知道回來啊?

這都幾點了?

你心裡還有這個家嗎?

掌握尺度,勤加練習

人們必須學會爭吵。

沒有經歷過爭吵及和解全過程的人,在應對矛盾時就少了很多實戰經驗。

要麼在關係中顯得軟弱和壓抑,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迴避任何衝突;

或者爭吵後不能和解,可惜了美好的感情。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攝圖網

良性的爭吵是有焦點的爭吵,而非不知所云的瞎扯。

真正的良性爭吵不僅有利於瞭解對方的真實想法、解決實際問題,更對負面情緒的宣洩能產生幫助。

從今天開始,把握每一個和愛人“掐架”的機會。

本著解決問題與有效溝通的目標,抓住重點,大膽表達。

與其在一個個黑暗的夜晚傷心流淚,不如在平時的爭吵中注意技巧的運用,久而久之,學會建設性爭吵。

“這是我們這個月第16次吵架,這份感情還有救嗎”

如果你和你的愛人正處在衝突頻發的階段,希望你們知道,一切都還有緩和的餘地,都有解決的辦法。

愛ta,就和ta吵上不動肝火、也不後悔的一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