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五一節必去的幾個地方

西盟佤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東、東北、東南環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南與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接壤,西、西北與緬甸毗鄰,國境線長89.33公里。

雲南普洱五一節必去的幾個地方

西盟佤族自治縣

西盟是一個以佤族為主、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數的94%,其中佤族佔72%,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在20世紀50年代,西盟的社會型態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沿襲著“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結繩記數”、“有酒大家喝、有飯大家吃”的生產、生活方式。用原始方式製作而成的陶器、樂器、繪畫、織染等均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性。豐富多彩的民間傳奇故事和歌舞仍保留著佤族原始部落獨特的風格。 西盟縣旅遊景區眾多,有勐梭龍潭-龍摩爺景區、裡坎瀑布景區、木依吉神谷景區、佤山榕樹王、爬街生態自然民俗村、佤山雲海、佤山天池、三佛祖佛房遺址、國門第一寨——勐卡鎮娜妥壩等景點;還有木鼓節、新米節、剽牛、祭祀朝拜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

雲南普洱五一節必去的幾個地方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位於北緯22.51~23.59°,東經101.07~102.04°之間,北迴歸線從縣城穿過。北迴歸線標誌園建於1997年,佔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識和園林藝術、旅遊文化為一體。北迴歸線標誌園,1997年已建好,標誌園佔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識和園林藝術、旅遊文化為一體,以公元2038年北迴歸線的位置(北緯23。26)為主軸線。交通:距離縣城1公里處。

雲南普洱五一節必去的幾個地方

勐烈湖溼地公園

勐烈湖溼地公園位於原勐烈水庫壩腳,佔地5.6萬平方米,大約90畝,屬於勐烈湖綠化打造一期工程。勐烈湖溼地公園規劃設計分4個區域共36個景觀節點進行打造,第一個區域是位於-的主入口,主要以哈尼族彝族建築風格的綠化園林景觀打造為主;其次是以江城本地自然石塊、自然水景觀、用本地植物搭配的具有休閒娛樂和民族團結寓意的主題廣場,其中的跌水景觀主要以水簾洞為主,它的跌水瀑布寬50米,高6米,瀑布水源以勐烈湖的自然水源為主。據瞭解,這是目前全市最大的跌水瀑布,人們來到這裡可以站在外面觀賞水景,也可以在水簾洞裡,隔著瀑布欣賞整個公園景觀。 第三個區域主要是以休閒娛樂及品茶為主的集散地,旁邊附帶一個具有江城地域文化特色的祥龜造型小島;還有一個區域就是以疏林草地、景觀臺、清水谷為一體的綜合休閒廣場,旁邊附帶一個天然沙灘,小孩子們可以在這裡親水、戲水、娛樂,沙灘周圍是一個生態自然的熱帶雨林景觀。 除了以上四個大的地塊以外,溼地公園外圍還有一條以本地石材鋪貼,相對對稱的綠化景觀大道,這條大道設計從青少年活動中心-入口的兩側分兩個方向進入到主題廣場。

雲南普洱五一節必去的幾個地方

孟連宣撫司署

孟連宣撫司署是雲南唯一由漢、傣兩族建築合壁的古代建築群,佔地1.2萬多平方米,有正廳、議事廳、後廳、廂房、門堂等其他附屬建築。外有2米多高的圍牆,四周有4道側門。主體建築議事廳是1座三重簷歇山頂幹欄式房屋。整組建築群系木結構,其斗拱、飛簷等構件是漢族建築形式,其幹欄式樓房、廳堂又是傣族建築的風格。孟連宣撫司署是雲南邊境民族地區18個土司衙門中保存較完整的1座,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5年省政府批准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坡道循著山勢攀升,在上城區的高地上,宣撫司署的二疊小歇山式飛簷斗拱門堂一派莊嚴地矗立於我們面前。13級石踏道旁是4株高大濃密的棕櫚樹,8根金色門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耀人眼目。令人想起宣撫司署在傣語中被稱為“賀罕”,意思就是“金色的王宮”。進得門來,三簷歇山頂幹欄式的議事廳呈現眼前,長23.2米,寬16.1米,高10.2米,面闊7間,進深5間,規制宏敞,非常氣派。一層的褐紅色木地板擦得很乾淨,透出簷外天光,似水浮動。6排共47根金色幹欄柱因為藏在屋簷下,隱匿了奪目的光芒,透出溫潤的色澤,簡潔悅目。


雲南普洱五一節必去的幾個地方

普洱梅子湖

梅子湖公園,原名“紅旗水庫”,主要用於居民飲水和灌溉農田,地址在思茅城東南五公里外的梅子河。經多年休整培植,現為思茅的遊覽風景區。1971年大壩落成,今已列入省、地、縣三級共同投資建設的遊覽重點項目。從普洱乘車出發,汽車盤旋山路而上,就可以觀賞到青山如黛的松林景色和碧波盪漾的少女般純淨的梅子湖的風姿。那佈局典雅的迎賓樓和望城亭,更是環境優美,別具風格。遊人登亭眺望,梅子湖景色盡收眼底,你可看到,湖水碧波清平如鏡,青山亭閣倒映水中,山林松濤隨風起伏,遊船似蝶,在湖裡穿梭,白鷺魚兒上歡下跳,遊人野炊笑語歡歌,真是美不勝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