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系列文章: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

本文涉及的心理學定律:中樞能量理論,倒U型注意曲線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在這個系列中,我們有一篇專門介紹學習習慣的文章(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從自身的角度去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作為一個無法孤立存在的個體,我們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外界的干擾,因為這個無法避免的干擾,我們很有必要談一談注意力的問題,這就是本文的重點,我們會將注意力進行全面的拓展、深入的分析,希望本文對你有啟發。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特徵

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這可以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講起,比如剛學會騎車 ,要非常認真才行,可過一段時間,我們就可以一邊騎車一邊聊天了,但是在過馬路時,我們又會停止交談,專注來往的車輛。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你看,注意力由於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熟悉程度,在不斷的進行著調整,當難度較大時,我們必須投入更大的精力,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兒,反之則可以一心兩用。

注意力如同聚光燈,光斑的大小有限,中間的部位最亮。——上述觀點源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中樞能量理論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丹尼爾.卡尼曼

針對這種情況,愛因斯坦曾講過一句非常調皮的話:吻著一個漂亮姑娘還能把車開得穩穩當當,只能說明這人吻得不夠專心。


美國心理學家露西.喬.帕拉迪諾對注意力做了進一步的研究,針對注意力的變化情況提出了“倒U型注意力曲線”,見下圖。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簡單來講,隨著外部刺激的增加,我們的注意力也在增加,但刺激過大,反而會擾亂我們的內心,注意力降低。

比如輕微的緊張會讓我們更好的發揮,但太緊張只會讓我們發揮失常。


我們發現,上述研究僅僅是針對一些獨立的事件,而實際生活中,我們的注意力之所以丟失,主要是因為外界的不斷干擾,也就是說,真實的生活中,我們必然面臨很多不期而至的事情。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我們的工作常常會被各種突如其來的事情,或者所謂的緊急工作所幹擾,此時我們的內心會產生嚴重的牴觸心理,一是我們必須中斷之前的工作,二是猝不及防的工作讓我們不爽。以我為例,這時我的注意力就會被微信、小視頻,閒聊所吸引,即便當下的壓力非常大也無濟於事,注意力就此丟失。據調查,每一次看手機,大約影響我們半個小時的注意力,而我們在工作期間打開手機的次數一般不下10次,浪費掉的時間非常可觀!

每天下班後,我都要回想一下一天的工作——安排是否得到、效率是否夠高。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真正的高效率,一週有兩次就相當不錯了,多數時候我會被各種雜事兒所幹擾,一天8小時,真正能投入到工作中的可能不到一半。效率低至此,一方面是我自己不夠專注,注意力被分散了,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外界干擾。

所以,我們又可以把注意力描述為下述曲線: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假如抗干擾和干擾的能力相當,那兩者的商就是1,當大於1,即抗干擾能力大於外界干擾時,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快速增加,所以提高抗干擾的能力非常重要。而提高抗干擾的能力,一方面是字面上的理解,也就是專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減少外界的干擾。


至此,我們上面提到了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又提到了一天中的注意力,而注意力又不限於此,我們現在常講“工匠精神”,其實是講注意力可以是一輩子的事情。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不停的變化著自己的工作崗位、興趣愛好,三天打魚兩天,很難幹出一件讓自己自豪的事情,臨老了回首往事,常會感到內心的失落,但是有些人卻把注意力集中在幾件事情上,並且堅持做好,不光成就感滿滿,內心也會非常充實。

將此套用在孩子興趣的培養上,就是不要把它壓縮在兩三年的時間,而是要放在十幾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裡去考慮,這樣我們也不會那麼焦慮,也能真正幫孩子做成幾件讓他們自豪的事,只是由於時間的跨度太大,要做到十幾年如一日,恰恰是最考驗我們的地方。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按照我們上面提到的“中樞能量理論”,最好不要多種興趣平行展開,應該是在一種學到一定程度後再繼續另一種的學習,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注意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分配,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孩子留出更多自由思考的時間。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特徵以及培養方式

注意力決定於外界的干擾,以及我們抗干擾的能力。外界的干擾一方面源自環境,另一方面是指學習的難度;至於抗干擾的能力,我們為你提供了兩種有效的辦法。下面我們展開論述。

  • 1)外界的干擾:環境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環境對孩子的干擾,有些是我們通過努力就能改善的,比如進好的學區、約束自己的不良習慣、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等等;但有些卻是很難改變的,即便是最好的學區房,家長仍然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比如電視的吸引、遊戲的誘惑、手機的干擾等等。

對此我們深有體會:僅僅依靠個人的意志力,是很難不被這些東西干擾的。因此我們也不能指望孩子的意志力去和這些東西進行對抗,簡單的以為我們讓孩子認真學他就會認真學,不讓他們想手遊他們就不會想,就顯得非常天真了!所以監督就很有必要,但是監督總是引發衝突,又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為了避免衝突,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環境,讓環境潛移默化的力量來影響孩子,可能你會馬上聯想到“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可這仍然是一種天真的想法,並且我們也太過高估自己的影響了——對此的論述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言傳身教誤導了你這麼多年,總得有人告訴你真相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一不能太依靠孩子的意志力,二不能太依賴我們自身的影響,有時候就需要一些強迫手段,讓孩子們先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好習慣成為影響他們最好的外部環境——關於習慣的養成,可以參考我們的另一篇文章: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我們並不反對孩子玩手遊,只是希望利用一個好習慣來避免孩子的沉迷。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都有這種感受,當你習慣在沙發上看電視時,你坐在沙發上就想打開電視;當你習慣在馬桶上看書時,你上廁所總是想著拿本書。這些都是下意識的行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由這種無數的小習慣組成的,每天睜開眼,你就會想著去刷牙、洗臉、上廁所,根本不會產生內心的糾結,收拾好後去擠地鐵也不會多麼苦惱,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這種其實很辛苦的上班過程,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它推動著你不知疲倦的前行。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玩手遊,當你的孩子養成了一週只玩一次的習慣,並且是在固定的週末,甚至是固定的週五晚上6點開始玩,那麼他在平日裡就會專注於其它事情,而不會被手遊、電視這些東西所影響,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以前的習慣是一週玩5次,那就慢慢減到3次、1次,當次數固定時,再慢慢調整玩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一次要求孩子太多,把最終的底牌就亮給孩子,而是要慢慢來,一點點糾正,這種思路也完全符合我們上面提到的“中樞能量理論”。

當然,你也可能注意到了,我們這裡用到了強迫,這就是一種外部刺激,要注意它的力度,當這種刺激太大時,它反而成為一種不良的外部環境,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這符合我們上文中提到的“倒U型注意力曲線”的相關研究。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習慣無處不在,甚至可以說我們被各種習慣包圍著,平均21天可以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而新的習慣又可能取代其它習慣,當我們被很多好的習慣所包圍時,一個人不想變得優秀都很難!

  • 2)外界干擾:學習難度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以閱讀舉例,為什麼我們費了半天勁兒,孩子還是不喜歡閱讀?

很多時候是因為書中的字詞,對於孩子來說是有難度的,當很多有難度的字詞堆砌在一起時,整句話的理解就有困難了,進而對閱讀就有了牴觸的心理。這種感覺我們都是有的,比如,我的英文水平較差,如果讓我看一大篇的英文文章,我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有時候半天搞不懂一句話,更不要說對整篇文章的理解了。因為心理有壓力,我至今也只完整的讀過一本很薄的英文原著——《富蘭克林自傳》。

這種情況我們最好降低閱讀的難度,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先跨進閱讀的門檻,至於其中的原則,可以看我們之前的一篇文章: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發展動力,大致意思是降低到原來難度的80%。

  • 3)提高抗干擾的能力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通過努力獲得了一些成績,並且得到了別人的認可,這毫無疑問是他們專注力提升的最好助推劑,可是在獲取成功的道路上,如何提升抗干擾的能力,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為你提供兩種有效的手段:一個是自我的覺知,另一個是大腦的切換能力。

  • 自我覺知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自我的覺知是一個非常宏大的概念,源於佛教,但現在廣泛應用於普通人的生活中,比如很多人熟悉的冥想、沉思、放空自己等等。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從自己的思維中抽離出來去無評判的觀察自己,這麼說有點繞,簡單來講就是我們能像觀察別人一樣去觀察自己。這種能力也被稱為“元認知能力”,即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這種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5年算起步,10年算小有成就,我自己這麼做了有3年多,對我幫助極大,所以我極力推薦給你。你可以每天選擇固定的時間進行冥想或者是放空自己,也可以在情緒出現波動的時候閉上眼睛觀察一下自己的情緒,這麼做最主要的一點是觀察自己的情緒,不對它們做任何的評判,要記住,不管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都是對你有幫助的東西。

  • 大腦的切換能力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關於大腦的切換能力,我們要從克林頓那件醜聞說起:

那是1998年,當時克林頓因為和萊文斯基的醜聞,被搞得狼狽不堪。但是他身邊的人發現,克林頓上午要在陪審團作證,下午要開內閣會議,討論國家大事,他跟沒事人一樣,還是能夠專注高效地處理任何事務。

當時的財政部長魯賓就很好奇了,問他,你怎麼做到的呢?克林頓開玩笑似的說了一句,因為我有一架“精神裝置”。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就像是一個裝置一樣,撥一下開關,我就切換到一個狀態。該處理醜聞就處理醜聞,該處理國政就處理國政。兩不耽誤。

——該案例摘自羅振宇在“得到”上的課程。

天使投資人、國內最大的比特幣玩家李笑來,曾有過一個生動的比喻,他把大腦比作操作系統,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我們的大腦可以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升級換代。我們的情緒就如同大腦中的一個開關,能被自由的切換,當然要做到這點,確實很難,這又繞回到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元認知能力”,但是當你腦子裡有了這麼一個“開關”的概念,對我們注意力的提升是有極大好處的。當我們這樣告訴孩子時,就把一個抽象的注意力概念變得非常形象,當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時,就可以試著按下注意力集中的按鈕,相信會有極大的幫助。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文章就要結束了,細心的你可能也發現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只是針對注意力的改善問題,但是注意力形成的關鍵階段,也就是幼年期間,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有,概況為一句話,就是給孩子提供培養注意力的環境,少打擾他們就行。稍微複雜點講,就是不要讓孩子總玩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具體可以參考蒙特梭利教育,讓孩子從小專注簡單玩具,避免注意力的分散,在開發孩子們無限想象力的同時,不要打擾他們專注力的自我提升。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文章最後我們做一個總結,關於注意力,我們提到了兩個概念,一個是“中樞能量理論”,一個是“倒U型注意力曲線”,這兩個概念告訴我們,注意力是有限的,外界恰當的刺激,而不是強烈的刺激才會有助於我們注意力的提升,這個理論可以用到一件事情的處理上,也可以用到一天工作、生活中,甚至是一生工作和興趣的選擇中。要想提升我們的注意力,最容易的辦法是通過外部環境的改變,但正因為這麼做比較容易,反而很難體現我們的優勢,最好的辦法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為孩子提供有力的支持,至於如何提高我們自身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文中提供了兩個辦法,一個是自我覺知,一個是大腦的切換能力。希望本文對你有啟發。

心理學實驗對教育的啟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持續更文,感謝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