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從詩中出發,江山依舊如此多嬌!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首詩是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詩中前兩句以黃河泰山為典型,描寫了壯美的北方大好河山。後兩句卻形成鮮明而悲愴的對比,中原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然而南宋朝廷,上上下下,卻偏安一隅,守著南方的半壁江山,似乎很滿足。只有在北方金人鐵蹄下艱難而悲慘地生活的皇朝遺民,還在企盼著王師北伐,年復一年。

而此前,寫下那首驚天泣地、慷慨激昂、震古爍今的滿江紅的岳飛將軍,已經被以宋高宗趙構為首的主降派殺害了。葬於杭州西湖畔,死後平反後被追封鄂王。

與南宋統治者的偏安一隅的苟且不同,詩中形成鮮明對比和諷刺,嶽將軍滿江紅喊出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從詩中出發,江山依舊如此多嬌!

滿江紅原文: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悲催和無奈的事,往往就是皇上不急將軍急。忠誠良將,總是想恢復山河,洗雪國恥,而腐朽的帝王和作亂的奸臣,卻把他們逼死。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氣度,不能目光短淺、格局瑣屑、胸懷狹隘。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從詩中出發,江山依舊如此多嬌!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是毛澤東的一句詞。反觀毛澤東和他的團隊,神州赤縣,大好江山,幅員萬里,在經歷了多少跋涉艱苦之後,終取得了九州。

唐太宗有一次問房玄齡和魏徵,是打天下難還是治天下難。房玄齡想順著李世民的話題說打天下難,來誇一誇李世民打天下的豐功偉績。而魏徵卻回答治天下難。因為打下了天下,擁有了權力,統治者如何戒驕戒躁,避免驕奢淫逸、聲色犬馬,為老百姓著想,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好好過日子。這可比打天下難多了。

最近正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念日,相信隨著改革開放的勇步向前,無所止境,人才濟濟,人心齊齊,歷史滾滾,國家會變得越來越好。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從詩中出發,江山依舊如此多嬌!

小編自認為不才不敏不智,但卻多愁多思多懷,曾經在一次出差途中感慨到:每一次旅途,不僅僅是工作上的付出,其實我也是在用雙腳丈量祖國秀美山川、遼闊土地。我雖非人才,但此時此刻,卻也希望,以螻蟻之力,塵埃之功,涓滴之智,草芥之謀,在一個團隊裡,在一個平臺中,盡心盡力,讓一切變得更好。

個人淺顯地認為,佛家的大乘(普度眾生,救濟天下),也是以做好小乘(修己達人,返璞歸真)為基礎的。其實,每個人都做最好的自己,也是一種愛國,也是一種敬業,也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大愛。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