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從漢至唐的一千餘年間,大量的絲綢是經過橫貫亞洲的陸路通道向西運往地中海東岸和羅馬各地的,通過這條道路,同時進行著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由於中西陸路交通主要是以運銷絲綢而聞名於世,所以被人們譽為“絲綢之路”。那麼,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又是如何經過新疆地區的呢?
古代西方稱我國為“賽里斯”,它是從希臘文“賽爾"一詞得來的,“賽爾”就是蠶絲。因為蠶絲產於我國,所以就把我國稱為“賽里斯”。據羅馬地理學家斯脫拉波的著作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西方就有了“賽里斯”的名稱。由此可見,我國各族人民同歐洲人民早已有了間接或直接的聯繫。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遭張騫出使西域,進一步開拓了中西陸路交通。以後,西漢政府不斷派遣使節分赴西域各國,進行政治和貿易活動。各國使節和商人也接踵而來,絲綢之路出現了空前未有的繁忙景象。
東漢時期,絲綢之路繼續發展,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公元97年,西域都護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經安息,抵條友,臨西海(今波斯灣),成為我國史書上見於記載的第一位到達阿拉伯的友好使者。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到我國內地進行貿易的不但有粟特人(居住在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大月氏人,還有波斯人和大秦人,“自蔥嶺以西,至於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款附”。內地的商人前往西方經商者為數也不少,他們往往都帶有“帛千匹”、“綿百匹”."絲百斤”。至連經西域去印度取經的僧人也帶有大量的絲綢。
隋唐時期,絲綢之路更加繁榮,“伊吾之右,波斯以東,職貢不絕,商旅相繼”。中外商人不畏艱難險阻,長途跋涉.絡繹不絕地來往於中西交通的大道上。正像唐代詩人張籍(涼州詞)中所描繪的那樣:“”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嘖,應馱白練到安西”。近年來在唐代祭壇中出土的雙峰駝俑,背上鋪著花毯,上面搭著術鞍架,架上馱著一條裝滿東西的花袋。袋子兩旁各置絲綢兩卷。綢中間為白色,兩頭是紅色。絲為兩股,擰成繩子的樣子,呈藍色。這應是當時絲綢之路上運輸情況的真實寫照。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從漢至唐,長安和洛陽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所以人們把它們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從長安出發,過隴西,經河西走廊,穿越西域,到達地中海東岸,這是絲綢之路的主要幹線。南北朝時期,由於河西地區經常受到地方割據勢力的影響和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絲綢之路又在祁連山南麓另闢一條新道,即從蘭州與原道分開,經青海,過阿爾金山口,進人西域。
兩漢時期,絲綢之路在新疆境內主要分南北兩道。敦煌或者陽關,是兩道的起點。南道從陽關西行,沿崑崙山北麓,經鄯善、且末、精絕(今民豐縣北)扜彌(今于田東)、于闐、皮山、莎車等地,越帕米爾,抵達安息。北道從玉門西行,經車師前部,沿天山南麗,經焉耆龜茲、姑墨(今阿克蘇)、疏勒等地,越帕米爾,到達大宛、康居。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兩漢以後,絲綢之路在新疆境內又分為三道。原北道改稱中道,在天山北麓新開闢的一道稱北道。 北道從敦煌出發,經伊吾、車師後部(今吉木薩爾),渡伊犁河,至佛林國(東羅馬帝國) ,達西海。
到了唐代,在天山以北,還有-條從庭州(今吉木薩爾)到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的路線。從天山南麓的安西(今庫車),越拔達嶺(今別迭裡山口),經熱海(今伊塞克湖),也可抵碎葉。然後,從碎葉西達西海,或折向南行,到達波斯。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上述各道見絲綢之路經新疆地區的主要幹線,各幹線之間往往還有許多小道相聯,形成了一個交通網,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發展,將中國與羅馬這兩個文明古國連結起來了。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橋樑,在歷史上起著巨大作用。只是到了唐代以後,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不斷髮展,它的作用逐漸被海上運輸所代替。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擴大和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古絲綢之路必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放異彩。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