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大概有3000年历史,从周礼开始

由于正月亲人的去世,参加了葬礼,从而对“仪式”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意思。小时候参加葬礼和庙会祭祀,由于文化知识的水平有限,对于这些仪式出于未知力量的敬畏惧怕。现在则是对仪式本身敬畏。所以,在我们的生活日常还是需要仪式,仪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神圣和意义感,庄重感,明白什么是规矩。尤其是小孩子,需要仪式的熏陶。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关中丧葬礼仪文化研究,分享给各位。

第一,在《近三十年古代丧葬礼仪理论研究综述》中提到关于葬礼研究基本有几个方面:

1.丧葬礼制文化

2.丧葬与民间社会

3.丧葬与美学

4.丧葬与民间音乐

5.丧葬与考古

6.丧葬与语言文学研究

第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快节奏必然趋势,葬礼仪式趋于简化,参加人员也不是那么认真。

第三,关中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大概有3000年历史,从周礼开始不断演化,保留至今,现在周礼的规定仪程今天依然有。跪拜祭奠,宗法制,长幼有序,嫡长子继承等伦理本位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隋唐五代的丧葬礼仪与《周礼》大致相同,只是将其系统化程序化而已。

据《开元礼》记载,唐代三品以上四品以下至庶人的丧葬程序是:初终、复、设床、奠、沐浴、袭、饭含、赴阙、敕使吊、铭、重、陈小敛衣、奠、小敛、敛发、莫、陈大敛衣、奠、大敛、奠、庐次、成服、朝夕哭奠、宾吊、亲故哭、州县官长吊、刺史遣使吊、亲故旧吏致賻、朔望殷奠、卜宅兆、卜葬日、启殡、赠谥、亲宾致奠、将葬陈车位、陈器用、进引、引輴、輴在庭位、祖奠、辗出升车、遣奠、遣车、器行序、诸孝从柩车序、郭门亲宾归、诸孝乘车、宿止、宿处哭位、行次奠、亲宾致瑁、茔次、到墓、陈明器、下柩哭序、入墓、墓中祭器序、掩圹、祭后土、反哭、虞祭、卒哭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祔庙,共六十六道仪式。

各位关中人士懂得话,可以对照下。

第四,由于老百姓对礼仪的陌生,或者说不懂,一切礼仪均掌握在“司仪先生”手中,他们对于礼仪的虔诚与否决定了礼仪的严肃认真与否。民间社会自古以来这些礼仪先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乡民教化者,乡俗守护者,古代是那些人读私塾,念儒家经典,一般比较信和虔诚对待“终”。而现在礼仪先生是否还能延续古礼,那也有多方面因素。

第五,自华夏自有文明以来,特别是周以后都设有“礼官”,唯独我朝没有,似乎可以有。

第六,一方面提倡市场发展,城镇化,另一方面却要在乡村振兴中建立村规民约,道德模范,移风易俗,难道国师们不知道马祖师爷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

第七,“事死如事生,灵魂不灭”,“伦理秩序”是整个丧葬习俗核心观念。

2019年2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