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老子的人生經歷:是一位史官,負責記錄檔案,見識淵博。《道德經》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培養家長成為好家長,培養領導成為好領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還得自己來悟,所以有時間還是要自己來讀一讀原著。書裡面比較重要的詞彙有:道、德、有、無、前、後、中、衝、天、地、水、自然。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所有經歷過的事,都會變成一種修煉
陪在我們身旁,即使你忘記了,它已在我們的身心裡,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你我。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世上無一物,何故惹塵埃?”無論是否擁有智慧,人們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心境中,區別僅僅是庸人無事自擾和智者舉重若輕。何為智?有智者,必定善於體察生活細微,又能洞悉何者為重;必定擁有非凡能力,兼且包容人所不恥;必定歷經世態滄桑,還能保持內心安寧。
所以,萬法唯心造。每個人的發心不同,理解便不同了,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道德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玄之又玄的東西境界不同就會悟出不同的東西,但悟出來的才是自己的,一朝開悟,立地成佛!我們應仔細品味,從《道德經》中汲取的管理之道、為人之道和處世之道的智慧。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道德經》中“用其光,復歸其明”

,我們要發光發熱,但是沒事的時候得先充電。所以人生不做這些無用的事,也沒有辦法讓有用的事做得更好。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理論聯繫實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本書講的很好但我覺得有點難理解。所以要多讀、多想、多用。
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滿招損,謙受益。
心是虛的,不是滿的,才能聽進別人的意見,看得到別人的長處,學得到別人的優點。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因為陶瓷中間是空的,所以才能裝水裝米,房子有牆有壁,但我們用的確是中間的“無”的部分,人心也一樣,如果心裡面裝的太滿,就很難聽取別人的意見!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在智慧高的人眼裡,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你認為它沒用的是你的看法,你沒有看見它的用處。聖人善救人,故無棄人,沒有誰是應該拋棄的。” 看到這裡,感覺自己的境界還差很多,虛心學習,提升自己。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五世而斬”。著名的《紅樓夢》中,他們正好是大富大貴到了第四代。大觀園裡面的秦可卿可謂是悟道最深刻的一個人。她在臨死之前託夢給王熙鳳,很明確的告訴她:大富大貴是不可能永遠存在的,我們已經富貴了將近一百年,怎麼可能還還會一直持續呢?後世子孫不當行為越來越多,走向衰亡是必定的。告訴了王熙鳳解決的方法:多建寺廟,在寺廟周圍多置田地,節省開支,減少鋪張浪費。可惜的是王熙鳳全都沒有聽進去。又印證了一句話:名師指路不如自己悟。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道德經》從古至今有很多名人為其翻譯、註解。古人大師的冥想、經歷感悟,其實在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又都一樣,永遠不能理解作者的本意,畢竟無法隔空對話問他是啥意思?即便是問到了,自己又不一定能夠按照他說的去做,因為總感覺人家是大師名家。畢竟人的經歷不一樣,得到的感覺體驗經驗也不一樣。所以很多人說看書,一個年齡一個看法,一段經歷後又有一個體會,就跟對小時候某句名言或者老人經常說的一些話,長大後終於明白了、或者又有了自己的理解新的闡釋似的一樣。

道德經一書裡說的是什麼?


的確像麥家老師說的:世界很大,文學最大,文學能夠使世界變小,能夠讓我們成長。讀經典好書,讓我們有正念,有滿滿的正能量。你對《道德經》是如何解讀的可以留下你的寶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