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老胡同首富的姑姑,古稀之年,在深夜小飯館打工

“深夜食堂”的打工老人

文/徐慕晨

曾經老胡同首富的姑姑,古稀之年,在深夜小飯館打工

姑姑在“深夜食堂”的小飯館打工,古稀之年的她,依然是手腳利索,轉眼間將一張汁水橫流的桌子擦拭的光明潔淨。在大多數客人的眼裡,姑姑只不過是一個手腳勤快,家境貧困,打工養老的老年人。熟悉她的客人會在背後悄聲的說:“曾經老胡同的首富,如今到了這幅光景......”

姑姑8歲開始養家,13歲已經在運河邊拉縴,一生中飽經風霜。她大字不識一個,卻憑藉著那份好強,年年都獲得單位的嘉獎。她還有一個足以讓人驕傲的兒子,在改革開放初期,憑藉著敢於“下海”的勇氣,撈取了人生的“一桶桶金”。二十年前,“百萬元戶”象徵著姑姑在老胡同的社會地位,左鄰右舍娶親送老殯,姑父、姑姑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座上賓。

然而好景不長,近十年來市場經濟的重新洗牌,實體經濟受到了嚴重衝擊,體質差以及環保汙染企業的相繼倒臺,曾經許多的“當年豪強”都成了“昨日黃花”,表哥也不例外,最終在“商場如戰場”的廝殺中丟盔棄甲,賠的一貧如洗,上了徵信黑名單。

一生好強的姑姑在現實的無情打擊之下,一臉皺紋,滿目滄桑,精神狀態極其不佳,猶如狂風在一吹即折的秋草,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起初,我每次去看姑姑的時候,姑姑都會哭,喃喃的譴責自己前世犯了什麼罪孽,然後叮囑我一定要謹慎處事,以免重表哥蹈覆轍。

曾經老胡同首富的姑姑,古稀之年,在深夜小飯館打工

兒要吃飯,孫要上學,人情來往要還,家庭生計要顧,姑姑怎麼辦?姑姑哭了許多天,最終決定把老兩口每月的退休工資都給了兩個孫子做大學的學費,姑姑則走進了“深夜食堂”小飯館打工。“面子”和“活著”之間,要強的姑姑堅決的選擇了後者,她堅強的庇護著子孫,為他們遮風擋雨。

現在,姑姑對我說:“兒呀,人生除了生死,其它的都不是事。”聽了這句話,我知道姑姑已經完全走出來了她的思維困境,她的視野更加的開闊了。姑姑眼前的“小目標”是兩個孫子大學畢業之後,她就可以“二次退休”了,她再堅持兩三年就可以達到這個不是很遙遠的“夢”。

姑姑老了,但是在我眼裡她永遠區別於其它風燭殘年的老年人。她一生中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折戟於“新時期經濟的轉型期”,這種低開高走又隕落的跌宕過程重擊了她卻沒有打倒她。她如一棵胡楊,歷經風雨,看淡滄桑,卻永遠不屈服命運。

曾經老胡同首富的姑姑,古稀之年,在深夜小飯館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