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這一碗雞湯我幹了

《無問西東》,這一碗雞湯我幹了

晚上睡不著覺,看了一部電影《無問西東》,張震的出場讓我對影片有了些許期待,而黃曉明的出場又讓我對影片的品質多了一份不確定。四段故事交叉推進,整體來說拍出了一定的歷史感和厚重感。

清華名家輩出,而影片從小人物的故事拍起,估計也是想從最平凡的校友身上看出清華烙印在他們普通人身上的品質。有人覺得清華放著那麼多歷史不拍卻著墨於平凡人的故事,其實是不明白歷史的閃光從來都是細微處發出的。

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估計拍成電影也很難表現,所以影片選擇了一個更為容易理解的角度——真實。第二段故事吳嶺瀾擅於文科而因為時代的原因選擇了實科,校長梅貽琦和他交流的過程中有一段對話。

梅貽琦:“你求學的目的是什麼?”

吳嶺瀾:“我只知道不管我將來作什麼,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我何用管我自己學什麼,每天把自己交給書本就有種踏實”

梅貽琦:“但是你還忽略了一件事——真實。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

吳嶺瀾:“什麼是真實?”

梅貽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這段對話可以認為是電影的題眼。在吳嶺瀾所處的民國,實業興邦可以說是每個學子的追求,如吳嶺瀾所說好學生都選實科。可是梅貽琦偏偏告訴吳嶺瀾要真實,這樣兩個字比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顯然逼格嚴重不足,然而歷史不就是最真實的存在嗎?所有的偉人如果不遵從真實的內心,又怎麼有足夠的勇氣持久的堅持和果斷的決心去從事偉大的事業並取得成就呢?

吳嶺瀾看到自己真實的內心,不是聰明人都要讀實科,思考探索生命的意義並不羞恥,要學習擅長的想學的。

沈光耀真實的內心是要繼承祖志,殺敵報國。他看到小玩伴的母親失去孩子痛哭,毅然去當飛行員,最後為了戰友們能回家,撞擊敵艦,機毀人亡。

陳鵬真實的內心不僅是對王敏佳的愛情,也有對祖國的熱愛。王敏佳被批鬥差點身亡,才發現現實的那點計較愚不可及深情表白。完成原子彈的研製實現自己的對祖國的承諾才決定要去看王敏佳。王敏佳最後說我想照顧你,她也不顧及毀容,敢於面對自己對愛人的真實。

張果果深處職場旋渦之中,成為職場鬥爭的犧牲品,然而最終因為四胞胎家庭對他的真心感謝和父親講起以前被戰友救助保命的故事,從新感受到人世間的善意,也看到了自己的真心,決定不交出陷害他的上司的黑底,也決定繼續幫助喜歡的四胞胎家庭。

四段故事前後銜接,似乎也在說明清華的精神是一以貫之的。

影片雖然還有提升的空間,尤其是黃曉明眉頭緊皺的日常表情和影片的氣質衝突嚴重,大陸的偶像派們還缺少張震這樣的張弛有度的表演,不過總體算在及格線以上,作為清華大學的招生宣傳片也是合格的。

片尾張震的一段雞湯有些喜歡,摘抄下來——如果提前瞭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有勇氣前來。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他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會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和平年代消費主義物質追求是主流,這是時代的潮流。然而在追求身外之物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問問自己是不是還記得初心所在,畢竟這才是人生前進中最堅實的支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