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积分制”,变现积分当钱花

北京每天都会产生近2.6万吨生活垃圾,全市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时刻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在上海,12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能堆满一座东方明珠,23天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大量的生活垃圾已成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一大制约。

垃圾分类“积分制”,变现积分当钱花

一、垃圾分类“积分制”

6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草案设置了“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专章,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但远在上海的朋友们已经开始操心了。上海将从7月1日起,要求上海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积分制”,变现积分当钱花

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不乐意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积分制”,变现积分当钱花

佩奇版垃圾分类指南

为了提高大家对分类垃圾的积极性,还设立了“绿色账户”。

在徐姚村,村民们每天早上将干湿垃圾在家中分好,再投放到自家门口两个50L的干湿垃圾桶中,经过村里垃圾分类监管小组判断合格后,就能获得20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额后,村民就可以在村里的兑换点兑换卫生纸、酱油、肥皂等生活用品。一块肥皂100积分,一瓶酱油300积分。

垃圾分类“积分制”,变现积分当钱花

一户人家按要求做好5天垃圾分类就可以获得一块肥皂,15天就可以获得一瓶酱油。不懂互联网科技的老人们,也只需要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积分卡就能满足积分存入和消费。

小换相信过不了多久,上海人民就会和日本人民一样,成为世界上最擅长垃圾分类的老百姓了。


二、变现积分当钱花

临近上海的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采取了垃圾分类得积分的方式。学校学生已经形成了一股攒积分热潮。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就可以获得积分。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热情,学校还制作了一个积分排名榜。学生只需把垃圾袋放置在智能投放站顶部的托盘上,拿出校园卡在感应区轻轻一刷,垃圾滑落的同时,手机屏幕上就会显示这次垃圾分类所获得的环保积分。如果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垃圾四分类标准进行投放,还可以获得双倍积分。

垃圾分类“积分制”,变现积分当钱花


正确投放1斤垃圾可兑换10积分,100积分就相当于1元钱,变现积分当钱花,兑换的积分就可以去学校的商店换购物品。


三、互联网+新向标

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在一个稳定的、有盈利空间的环境里,功能将越来越凸显。“互联网+垃圾分类”,打破传统废品回收渠道。线上+线下的模式打造出环保公益平台。垃圾分类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一方面提升了居民素质,另一方面居民也获得了收益。

垃圾分类“积分制”,变现积分当钱花

在换点,“互联网+积分”的模式结合,盘活了大量的沉睡积分。一方面联结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帮助实体与消费者间建立一个连接的纽带,提高了积分的流动率,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向引流,重燃积分价值。另一方面,提升积分价值体系和用户活跃度,增加了用户使用的消费场景,最大化实现消费用户、消费商户的积分价值的双赢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