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Meet with Nightchic

朋友圈裡盛傳一種吃貨梗,到現在還沒過時。

那就是——

每一個廣東人看,在看到某種動物的時候,

心裡想的都是:“好不好吃?能不能吃?怎麼烹飪?”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大多數是我爹領著我去的,寫著「雙喜臨門」的粵菜酒樓,清蒸的海鮮甜、沒有過分的鹽、沒有任何的腥味,柔軟細膩,是酒樓經久不衰的底牌。那時候的孩子沒有任何娛樂,只能趴在冰冰涼涼的海鮮水產櫃,看著龍蝦、花蟹、象拔蚌、扇貝、石斑魚在詭異的藍光裡遊弋,眼睛裡是未知的情緒。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長大成人的這些年「街頭水族館」的回憶是鮮活的。甚至忘記那些曾經斑紋美麗、爪牙鮮活、須齒生猛的魚類,都成為了美味的粵菜師傅的清蒸硬菜。

廣東人還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律。當你能享受潮汕生醃時,你的吃貨人生才算是步上進階。潮汕生醃是何等美妙。

以至於被譽為「潮汕毒藥」也不為過。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過的人都會愛上那個味道無法自拔,猶如中毒。通常是醃血蚶、醃蝦姑、醃蟹等,做法是把姜蔥蒜鹽、芫荽、魚露、本地辣椒、醬油、香油做成醃料,將海鮮浸泡在醃料,香料的猛烈氣息滲入肉中,放入冰箱冰鎮。好的生醃的鹹、鮮、辣平衡感極好,入口舌尖有微麻,猶如觸電。有時候看到螃蟹還在揮舞著動感手臂,肉透明而微青,咬下去猶如啫喱。簡直不能太銷魂。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貝類柔情又暗合情慾,鮮美異常。魚類多刺的總是鮮美又稀缺,少刺的則入口溫和敦厚。章魚有四顆心臟?蝦類有著力量和能量的彈口美味,海草可以吃也可以煲湯,哺乳類動物更似人而不宜入口。而人魚嘛,捕撈過的漁人都被寫進了古籍野聞中,供後人遐思。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還有各種海鮮的衍生品,也不要太受歡迎。比如網紅土產蝦醬鹹魚,又鹹又臭又好吃,炒通心菜和蒸豬肉不知道多誘惑,用品酒的話術就是,餘韻悠長,層次豐富,還有礦物的氣息和夢幻的深紅色。曾經在澳門遇見一家老阿伯開的蝦醬店。那蝦醬的美味至今難忘。更大一點兒後,我開始了自己的海鮮的旅行。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先是日本。無數種說不上名字的魚生さしみ,鮭魚、鮪魚、鯛魚、鯽魚、鰤魚、鰹魚、鯖魚用名匠的刀切割成藝術品的樣子,成為日本料理店的刺身、醋飯最美味的朋友。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如果走進大阪的黑門市場,你會看見帶著美麗的、色彩斑斕的美貌的各種海鮮,整整齊齊乾乾爽爽地躺著,與他們的名字放在一起,是美麗的商品。日本的海鮮市場一度成為熱門景點,吃一碗最鮮美的海鮮飯,佐上山葵泥和日本醬油,感受鮮到顫抖的感覺,心情不佳時去吃上滿滿一大碗,保證你愉悅度提升1000%。從此墜入刺身的愛河,永不復返。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除了日本的海鮮,還有奇葩如韓國的活章魚、柬埔寨的臭魚、北歐的臭鯡魚等,都值得一再探索。

但是,真正讓我愛上「海鮮」的,其實是基本夾雜在烹飪書裡的一本非常神奇的讀物。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藝術與讀物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最近在看的讀物—— 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海錯圖》筆記、森下典子的《吃一口昭和回憶》。

除了愛吃,真正的骨灰級吃貨其實在古代的中國。故宮收藏的聶璜的《海錯圖》,是一個頂級吃貨的賞味圖鑑。

作為一箇中國國家地理和博物雜誌的粉絲,《海錯圖》的存在我最先是從一個博主——博物君張辰亮的《海錯圖筆記》瞭解到的。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的《海錯圖》,共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的大部分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是一本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博物君對《海錯圖》的解析,最大的特點是幾乎每一種海錯圖裡記載的生物都回答了三個靈魂之問: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怎麼吃?最開始我以為,這是屬於博物君的幽默和現代人的特質,但後來才知道,這種“吃貨”屬性其實是屬於幾百年前的清代畫家、《海錯圖》的作者聶璜本人。這位在歷史上留下這部奇書的畫家,本人的生平樣貌並沒有留下過多的記載,但其性格志趣,卻通過這樣一本圖集,與現代人遙遙相連。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聶璜的這種特質也決定了這本被編進《石渠寶笈》的圖集,在展出時除了文物的人文特質,更多的讓人感受到的是趣意盎然的參與感。難怪作為乾隆心愛的圖譜,常在茶餘飯後拿來品讀,以寄託對海洋的想象。如博物君張辰亮所說:這本畫譜裡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畫風也和《鳥譜》《獸譜》截然不同,“說它是工筆畫吧,動物的神態又十分卡通;說它是漫畫吧,可又一本正經的樣子。而且這些動似乎在現實中都有原型。……我感覺體內一個暗埋的興趣點發光了。”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因故宮藏品數量博大,《海錯圖》與其它書籍、圖譜類藏品一樣,極少公開亮相。想到聶璜成書的幾十年,不免感慨。於清朝時,山水畫為最上品畫作,花鳥次之,以海洋生物為題則是下下品。他完全是為自己的愛好,遷居到海邊生活,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想象的海洋生物記錄下來,然後圖文並茂地寫下自己的“贊”。

在古籍裡看到的海物滋味,自己也要執著地想要試一試。於交通與信息極度不發達的時代,於封建制度與功名利祿極其重要的時代,他以一己之力、一己之好,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在最近抵達深圳的一個小眾展覽,推薦給每一個熱愛海鮮的饕餮吃貨,把展覽當藝術背景板拍照的朋友估計會失望。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對奇奇怪怪的海味充滿興趣,對古本繪畫蜜汁喜愛,甚至你碰巧也是看過聶璜大神的書的書迷。你會被這個奇怪的展覽吸引。

以一本由300多種水生物的畫冊為主題的展覽,原本以為內容會比較枯燥,沒想到非常有文言美感,從語音導覽的文字,白描動畫,新媒體光影場景的渲染,處處流露著策展人精緻和恰到好處的心思。


他說“聶璜在畫黃花魚的時候,一定是一邊吃一邊畫的”,戴著小帽的聶璜端坐在餐桌前,前面是一盤黃花魚骨,啊,我也是這麼想的哎。又講到古人在海里捕黃花魚,從船上伸出一條長長的竹竿,敲擊一頭,另一邊海里的黃花魚紛紛腦震盪,漁夫就可以輕鬆的撈起它們了,想想畫面都覺得好可愛——所以這是不是敲竹竿罟的來源?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我最喜歡的是海錯圖的書法映射在紗幔上,影影綽綽,書法像竹葉一樣,海錯圖文字又十分優美:“每月夜/蚌皆放光與月”屬於古代科學家的浪漫情詩~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故宮裡的海洋世界”藝術展中,真正的讓多媒體不只是噱頭,成為了解聶璜精神世界的極佳的手段。就像是清代版《神奇動物在哪裡》。

這些於古籍中感受朦朧的龐大意象,在展覽時海物的實體與畫作的對比中,在每一個被記錄下來的故事流轉中,直觀又明瞭地刺激著人們的感官:自己作為現代人,對海洋的細緻瞭解還沒有幾百年前畫家多。與他展現的這繽紛炫爛相比,現代大多數人對海的憧憬是多麼膚淺又虛無。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如果說,每個人都有一個想要去看海的夢,那聶璜將這個夢變得出乎意料的瑰麗多姿、心旌搖曳。

展覽中的紗幕影院,可謂是這種瑰麗之夢最極致的表現。古人的記錄就在光影中徐徐展現:“蜃的樣子像蛤,它殼的表面有五顏六色的光華,結成氣體,這氣象雲又像霞,光輝可以與日月相比。山裡有美玉,這座山就會有光彩,水裡有珍珠,這片水就會有靈氣,這是因為內涵會反映到外在。……”如夢似幻,亦幻亦真。這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對一種世界觀纖毫與博大的體驗。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生命即是生命。

在那個異世界裡,萬物皆有靈且美。

藝術展覽推薦

《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時間:7月12日—10月8日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留言聊聊你最喜歡的海怪

告訴我們好不好吃

我們將送出藝術展的伴手禮三份

小眾 | 愛吃海鮮的人,都在看什麼書和藝術展?

本期攝影 江慧

本期撰文 夜市編輯部

一本線上旅行美食雜誌

每週更新一個鮮活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